用写作记录真实的生活
——习作教学困境突破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只要一提起写作文,大都是怨声载道,个个心里发怵。为了应试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很多孩子用起了“聪明”的法子,背诵范文,直接把别人写好的作文变成自己的文章;还有一些孩子胡编乱凑,文章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对于老师而言,在习作教学中,往往也费时低效,缺少有效的方法和指导,孩子的写作面临诸多问题。
比如,让孩子完成一篇习作《在挫折中成长》,几乎一半的孩子写了骑自行车的经历;让孩子们写《有你,正好》,百分之七十的孩子写了妈妈,有你真好。而且选取的事例大都是自己发烧,妈妈在一旁照顾的画面。读完不禁让人怀疑,这么多孩子难道都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孩子们并不了解写作,也没有了解写作的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困境,我经过了长期的探索。近年来,慢慢地摸出一些门道。在写作之前,我会先通过活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作。课堂上我给孩子们玩了一个“贴鼻子”的小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然后我让孩子们写一个片段,尽可能还原游戏的某个瞬间。有些孩子抓耳挠腮,有些眉飞色舞。
孩子们完成后,我随机找了几个孩子的文章给大家读,有个孩子也记录了“贴鼻子”的游戏,但是和刚刚我们玩得完全不一样,孩子们听了,都提出了质疑——与事实不符。接着,我又找了几位写得比较真实的孩子的文章,给孩子们读了读,孩子们听了,都感同身受,仿佛又一次跟随文字回到游戏的那个场景中。
在这个活动之后,我给孩子们分享了什么是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当然,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学习到一些常见的写作方法,教材中很多经典的文章就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典范。我还告诉孩子们,写作就是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发现、捕捉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写作就是真实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思考,借助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练笔训练写作观察力
光说不练,孩子们还是不理解。为了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进行训练,比如学完《丁香结》一课,我们发现作者宗璞从颜色、气味和样子三方面对丁香花进行了描写,还由丁香花联想到盘花扣、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等。于是我拿来了一个石榴,先让孩子们进行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对于石榴进行习作训练。
孩子们能够抓住视觉、嗅觉、味觉等对于石榴进行描写,有的还由石榴想到了那些外表平凡,但是内心美丽的人,不禁让人惊呼孩子的观察力和表达力是可以通过引导和训练进行提升的。
后来,我们又结合教材和学校生活,开展了一些训练,比如观察课间十分钟、让某一位同学在班级里表演乐器等,孩子们因为亲身经历、体验、参与其中,往往都能真实记录,快乐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孩子慢慢地在写作中有了观察发现的能力,有了捕捉素材的意识,也就再也不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班级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学会观察和发现,还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了调动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我就带孩子们开展好玩有趣的班级活动。把语文课搬到操场去上,我们去拔河!孩子们兴奋极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体育老师的帮助下,班级分组举行拔河比赛,其余同学做拉拉队,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满脸通红,使出了吃奶得劲儿,拉拉队更是激情四射,加油呐喊声响彻在操场的上空。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分享,拔河过程中注意到了哪位同学?他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着。我再引入《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孩子们就非常轻松地完成了这篇习作。大部分孩子都在文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也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习作有了很大的提升。
除了拔河比赛,我们还举行跳绳比赛、书法比赛、击鼓传花游戏、飞花令等,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增加师生感情的同时,也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增强了凝聚力,还提升了写作的能力。
作文小报提升孩子信心
孩子们的文章写出来,我们要让孩子们有读者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学习,还可以搭建分享舞台。比如利用公众号、美篇、班级小报等,把优秀的作文整理出来,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增强孩子写作的自信心。
比如在完成了六上第二单元的习作后,我们就整理了一些孩子的作文,配上照片,一张图文并茂的班级小报就诞生了,我们可以以电子版的形式发到班级群里,或者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供同学们传阅都可以。孩子们就会有一种“发表”意识,写作积极性会大大提升。
我们还可以积极为学生投稿,优秀的作品经过修改以后,投稿到相应的报刊,如果能够被发表,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
总之,小学生的写作其实非常简单,一双善于捕捉、发现的眼睛,一份乐于表达的心灵,一种发表的乐趣,只要我们平时在课堂中利用小练笔训练孩子观察力,通过班级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借助作文小报提升孩子们写作的自信心,相信孩子们会在写作中找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体验到用文字记录真实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