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太喜欢她,因为她总是一副看不起任何人的样子。但是当我听到她车祸死亡的消息时还是忍不住唏嘘不已。
她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个子也高,身材非常好。她上学的时候几乎没有朋友,有一次她因为考试时用手机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她态度恶劣地冲着老师大吼大叫。后来班主任就找了家长。她妈妈浓妆艳抹,来到学校和她用手指着对方大骂“婊子”。她和她妈妈的外貌并不相像,但是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她们都像是对方的镜子。她妈妈对班主任说:我不管她,她爱怎么着怎么着,和我没有关系。
不久之后,她就辍了学。再后来就传来了她不幸的消息。她和一个即将结婚的男人开车去度假区,结果遇到了车祸,双双遇难。她妈妈丝毫不伤心,每每提起女儿,总是说她“贱货”。但是她妈妈却有着十分混乱的两性关系,并因此离婚,经常带着不同的男人回家,甚至从不避讳自己的女儿。
她死的时候还不到十八岁,她写一手很漂亮的字,高一的时候学习成绩也还可以,那个时候我怎么也没想到她会是这样的结局。她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永远结束了,如果她有一个懂得爱自己爱女儿的妈妈,或许会是完全不同的结局,至少能有机会获得平凡人生的幸福。
她的一生似乎都在母亲带给她的痛苦中挣扎、反抗,却在同时不可避免地重复着她母亲的生活和习惯。毫无疑问她非常憎恶将她带到世上的母亲,但是她的生命中处处带着她妈妈的烙印。如果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么她会怎么对待那个新生命呢?
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电影《何以为家》讲述的就是关于生而不养的问题。在赞恩那对贫穷的父母看来,男孩就是免费劳动力,女孩则是可以换取食物的商品,当一直对妹妹图谋不轨的杂货店老板用几只鸡换走了妹妹之后,无力反抗的赞恩只好离家出走,他还那么弱小,既保护不了妹妹也保护不了自己。因为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赞恩他们既不能上学也不能在医院得到救助,妹妹因此难产而死。影片的最后,当他的母亲告诉他自己又怀孕的时候,12岁的赞恩满腔悲愤地起诉了他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他却没有好好养他。
赞恩同样也恨他的父母,但是最后他也做了和父母一样的事。在收养他的黑工拉希尔被抓走之后,因为无力抚养拉希尔的儿子,赞恩不得不卖掉他。正如赞恩的父母在法庭上说:我就是这么长大的。他们对待子女的方式就是他们的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
曾经在一个育儿节目中看到一个母亲用衣架惩罚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孩子大哭母亲暴走。细问之下才知道,她的母亲也是这么“教育”她的,这是她深藏内心的恐惧,但是她却在无意识间将之转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还有曾经震惊世界的9岁男孩,经常遭受父亲家暴的他诱拐并虐杀了三岁幼童,审讯过程中,他冷静麻木,不为所动。他也是将自己所承受的痛苦施加到另一个无辜的生命上。
我们常常会说,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孩子长得像父亲或是像母亲也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孩子从父母身上延续的不只有血型、DNA、外貌和性格,更重要的是同时“继承了”父母的情感态度、生活方式。希望有一天,我们不会在孩子质问我们的时候只能告诉他:“我父母就是这么对我的”“我就是这么长大的”。
生育是点燃新生命的火焰,而不是以爱为名的禁锢,不是痛苦命运的传承,更不是父母生活的复制。
不可否认,生活的残酷和重压常常让我们别无选择,但是我们抱怨生活并不能改变任何事,这才是生活最残忍的真相。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人们,如果贫穷、不幸,可能不会有孩子。而那些无暇思考这些问题的人们并不会抑制繁殖后代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