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董宇辉离职事件冲上热搜。
“为了向宇辉表示感谢,除了已经支付承诺的全部待遇,我已恳请董事会及薪酬委员会并取得同意,把与辉同行的全部净利润奖励给宇辉。” 俞敏洪在公开信中这样表示。
俞敏洪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了董宇辉极大的支持,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他自由和尊重。他明白,董宇辉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为东方甄选带来的商业价值,更在于他对文化的热爱和推广。
这件事中,俞敏洪展现了他作为企业家的宽广胸怀和深远眼光。董宇辉的独立和自由,俞敏洪的尊重与支持,让我再次看到读书人的力量与格局。
为什么要多读书?读书重要吗?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我们可能悟得还不够深。
以前浅薄如我,为读而读,每年看个十来本就生出一种愚蠢的优越感,直到今年才慢慢体会到“如饥似渴地看书”是种怎样的愉悦。
苏格拉底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如果你还觉得读书可有可无,少读一点也无大碍,不妨听听这些高手怎么说,相信你会有新的感悟。
蒋方舟——富养自己的灵魂
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会由他身边的人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途径,只能模仿身边的人或者慢慢被环境所改变,周围流行什么,就跟随什么,永远找不到自己。
读书是富养自己的灵魂,读过的书,哪怕内容不记得,但它依然存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与精神的宽广中。
所以我们会在网上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学生校园霸凌,父母虐待孩子,男子杀妻剖尸,老人倚老卖老……
这些人大多没有读书学习的习惯,说话做事全凭错误的经验和扭曲的心理,终其一生也不知何为正确的三观,何其可悲。
我们读书不一定是为了获得多少知识,而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在坎坷懵懂的一生中,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富养自己的灵魂。
罗振宇——让世界成为我的一部分
不要觉得自己总是困守在当地,哪儿也去不了、一点儿也不自由。不是的,通过读书你可以很自由。
如果不读万卷书,你只行万里路,这个世界在你心中仍然是支离破碎。
我们读这么多书不是为了搜集这些信息,而是要探出一条一条的通道,让整个世界跟我的生命本体相连接,成为我的一部分,让我的生命重新充盈起来。
很多人用行万里路和在网上学习替代了读书,是不太妥的。看世界很直接但不够全面,网上知识泛滥但太碎片化,就会造成罗老师说的“这个世界在你心中仍然是支离破碎”。
读书就是将支离破碎的认知系统化的过程,当量变引起质变,新的旧的知识点会在大脑中结成一张融会贯通的网。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生来自由,读书就能实现。
董宇辉——不打折扣地表达自己
很多人现在书也不怎么读,一张嘴就是666、牛牛牛那种互联网用词。时常内心感觉到无比丰富的情绪变化,但是一要说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言辞匮乏,常常词不达意、言不由衷。
读书至少有一个作用,让你可以清楚准确、不打折扣、也不用啰嗦、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说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振聋发聩有没有?上过大学、受过教育,可是,对着很美的晚霞只会来一句“哇,好漂亮”,看到漫天飞雪只会说一句“哇,雪好大”,面对出口成章的人只会夸一句“哇,好牛x”……
话到用时方恨少,大写的尴尬。
又或者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说得颠三倒四、没有逻辑,对方听得稀里糊涂,甚至误解了你的意思。
董宇辉不是一天练成的,没有足够的输入就没有优质的输出,如果你还做不到随时不打折扣地表达自己,那就从现在开始多读书吧。
俞敏洪——自卑到自信的180度改变
我是农村来的,刚上大学时没有一点自信。英语口语和听力几乎为零,也没读过什么书。拼命想要考出好成绩,拼到大三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吐血了,查出是传染性肺结核,在医院里待了整整一年。
结果在医院一年读了二三百本我喜欢的书,然后从自卑到自信,是一个绝对的180度的改变,让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这一年我想通了两件事,第一,跟人比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把命都要比掉了。第二,进步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你只要保持自己生命在进步,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好,至于说别人是比你好还是比你差,都跟你没关系。
也许这就是书籍的真正魅力吧,每本书都犹如一个智者为你打开知识的宝库,帮你答疑解惑、开发心智。
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大概率都有无数人遇到过并解决过了,而看书就是最简单、最快捷、最系统、成本最低的办法。
写在最后
当一个人的认知更加周全、人格更加健全,就会更清晰理性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最终理解这个世界。
读书是天下一等一的好事。今天不是世界读书日,但我诚挚邀请您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