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者-序

有个习惯,总是想到最终万事完美的时候,才打开学生时代写的几个日记本(他们现在很好的存放在储藏间的高处),像在一本书里看到的那样,到底要看看“一个青年,只凭一己之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最大的可能是,在最终审判日,我一事无成,依然混混沌沌的活着,好多事情没有想清楚,更没有机会去尝试另外的可能。或者,最终平庸,但无暇去翻看过去的旧时光,日记本也在一次疏忽中毁坏了,也没有心力和能力去总结反省过去。

一本书看完了,觉得有用,就放到一边,再拿起下一本,简单的拆书方法还没形成习惯,阅读效率和能力依然很差,最近的变化是不再不停的刷公众号,看文章,然后转到印象笔记里。公众号的文章为什么没有兴致看了呢?因为那些断章片语,真的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是很难,看下面热闹的留言,励志也罢,打了鸡血也罢,很少能够系统解决问题。如果自己不主动改变,仅仅通过某个公众号的文字就脱胎换骨,看清了自己的来龙去脉,目前还没有发现成功案例。

能够认清自己的秉性,从而走在坚实的路上,是幸福的。着急地去写,写自己的三寸世界,狭窄的见识,空洞的生活,为了发表而写字,为了写字而去阅读,去读貌似有用的推荐书目,只能让自己更混乱罢。

多年前,我习惯在等公交车的时候,盯着手机屏幕看陈安之,给自己灌输心想事成鸡汤,然后兴奋几日,沉浸在愿景里,觉得宇宙会回应我--只要我的呼唤够强大。在更早些时候,这也是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祈祷和获得安慰的途径,他们是《读者》、《辽宁青年》的每一期,总有一个宣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励志故事,我是信的。

读的书不会塑造你,只有在对的时候,你和书有对的节拍,正好他可以推你一把,然后你越过去,这就是成长。突然想说,我放弃报名学习写公众号爆款文的培训班,在现在看,是明智的。梳理自己,修缮自己,不通过主动寻求,也是不可能的。

以上,作为开篇,真正思考,不要模板,拯救自己于一片混沌,理清思路,让想法明晰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835评论 9 209
  • 美国环境记者辛西娅·巴尼特在《雨的自然和文化史》一书中说,人跟雨的关系具有两重性,充满着爱与恨、祝福与诅咒。 《雨...
    CooperNiu阅读 568评论 0 0
  • Babybus-u3d技术交流-照片外边加相框并存储 已存在贴图需要满足 本来如果美术给的图片是ARPG32的pn...
    Babybus_Unity阅读 4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