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平桥二小 杨磊
春意盎然百叶艳,生命涌动随处见。
2017年3月的温州之行,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原名师与培训对象春季集中培训。120位来自河南籍的中原名师,犹如春天刚刚萌发的生命,竞相展现勃勃生机。大家平时的网络交流,毕竟不能代替今日的零距离、面对面。对于这次培训,我们目的明确,志趣相投; 学员之间亲密无间,相互鼓励,彼此聆听对方心中的自己。
在与这些名师的交流中,我想起来中学语文特级老师,全国中语会名师中心主任,余映潮老师的一句话:“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我们却以为:“名师是写出来的”。
一、名师是写出来的
回顾当今中外著名的教育家,顿然让人明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的作品《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巴莆雷什中学》等等,脍炙人口。他从教32年,写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篇儿童小故事。古有大教育家孔子,他著《六经》,作《易传》思接千载,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有陶行知,陈鹤琴,著书立说,为教育做出卓越贡献。另有当今享誉全国的教育专家,李镇西,窦桂梅,魏书生,闫学等等,无一不是用笔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无一不是在不断地反思中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 无一不是用笔书写各自潜心研究凝练的教育成果。有人说,成名成家的人,都是笔耕不辍的人。的确,他们的人生都是写用笔出来的。
二、机会,在等你
对于渴望成长的我来说,我一直认为:“一切机会,都在等你”。这次中原名师培训对于我来说也不例外,期间安排的“教育写作辅导”,我倍感珍贵。我想,弥补自己的短板,参加中原名师这样的专题培训,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在120位中原名师中,确有一部分思想比较成熟的名师。他们能教书,能写书,还有自己独到的教育主张与情怀。他们的执着与追求,才让他们通过了层层选拔,最终成为了中原名师培养对象中的一员。但是不可否认,这一百多人中,人与人是存在着差异的,尤其是总结提炼能力的差异。按照省厅培养本土教育家的目标,经过六年这样的培养,使得这些名师,能够对整个河南教育尤其是对当地的教育起引领带动作用。相信这一百多人,一定不会辜负省厅的希望与重托。
教育写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条路很难走,但是我想说,你不去走,就永远找不到这条路的出口,更不知离豫派教育家还有多远。
我作为信阳六位中原名师培养对象中的一员,心中萌生一个强烈的愿望与责任,那就是努力补上自己写作这块短板,努力让自己具备引领带动的能力。可是一个时期以来,写作这条路对我来说的确难走。想想也是,兴趣变成习惯,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吗?
关于写作,对于一名普通老师,也许有些难度,因为上课才是他的主业。老师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可以从他的课堂教学中得以彰显。可是,如果他不具备写作能力,不能把所思所想作以记录与反思,因此他的教学实践就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不能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思想。到头来,他只能做一个技术娴熟的教书匠,而不是有思想教育家。
由此可见,做教师善写、会写,对于提升自己,成长自己,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纵观许多知名的教育家,比如李吉林,比如霍懋征等等,都给我们当老师的做好了典范。她们用笔写就的教育成果是不可估量的。对照他们,虽然前有榜样,可是关于教育写作这条路,对我来说比较难走,可是只有出发,才有可能到达目的地。
教育成长的路上,当一名老师需要写作,当校长更应该重视写作。同时校长还要注重锤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代表着一所好学校。这里主要是指校长的管理理念以及校长的文化积淀。校长的教育写作,看起来是书写自己,其实他是在书写学校。有责任感的校长,担负着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那么校长的价值判断如何呈现?教育主张如何落地?教育思想如何凝练,发展理念如何布局?等等这些,都是校长所要进行的文学思辨。
可是现实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校长重实践者居多,而重学术研究者较少。这样的管理定位,让人感到,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就不十分清晰,或者说校长对本人的成长定位不够明确,因此校长带领的教师也会缺少方向感。这样就容易出现校长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校之间,不能具足精神,齐心协力谋划学校发展。
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有一幅对联说得好,上联:天上不会掉馅饼,下联:打铁还需自身硬”,横批:自己救自己。的确,你不努力,没人替你。
关于写作,有人说校长只需动动口就
行了,所有材料,都可以交给秘书完成。首先,写作是一种学习,校长更应该带头学习。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如果校长抱有这样的心理,那一定是教育的大不兴。
其次,不曾在校长岗位上历练的人,就不曾对教育有整体思考。其思想体系,也是不能被准确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学校工作的进展,学校也不易形成独特的品牌与办学特色。
最近教师报登载了某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被誉为最牛的学校。一城市学校的校长得知以后,不服气了,他说:“那都是我们学校六年前做的,他们现在才做,有啥好牛的!”是啊,六年前就在做,居然不被人知晓,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不言而喻,一定是总结能力不足所致。因为学校不善于总结,校长总结意识不足,因此即使做的很好,也许不被别人知道,更不用说被认可了。由此可见,教育写作对于校长,对于学校是十分的重要。
作为名师培养对象的我,肩负着教育的责任与重托,于是我就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写作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
首先,关于如何培植写作的习惯的问题。在这方面,我非常佩服我们中原名师班里的任园老师,她经常在微信群里发一些随笔、感想之类的文章。仔细读读她的作品,也都是一些生活感悟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但是由于她习惯于用文字表达,因此我们就能够通过阅读她的文字,分享她的观点、思想,分享到她的一些生活小常识,她自己也因此受到大家的亲睐。由于她笔耕不辍,因此积累了丰厚的文字资料。
受任园老师的启发,我也决定像她学习,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短板。我借最近一段时期学习《孝经》课程的机会,从窦洪涛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做起,我强迫自己每学完一讲,再忙也不能落下作业。因为我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需要完成作业的过程。我药通过完成作业养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习惯。开始的两周,我完全是被动,而且对自己带有强迫性,可是两周以后,就由被动变主动了,而且越来越有兴趣,同时对自己写的一篇篇文字爱不释手。
记得有一次,因为在外面应酬,没能按时完成作业,于是我写到凌晨三点才大功告成的。就这样,《孝经》十八天的课程,十八天的作业,我一篇也不曾落下。十八天的恒定,让我不仅储备了差不多四万字的文稿,更重要的是,我从此爱上了用文字表达。
看着自己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作业,我惊呆了!原来自己也能用文字表达,原来“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原来,坚持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其实对于我来说,学用文字表达不是偶然,它源于窦老师对我无形的鞭策。我深知自己写的作业只是凑数量,可是老师总是给予激励性的点评。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待学术的执着认真态度。让我这个当学生的不好意思再浮躁,“你是谁并不要紧,关键是你和谁在一起。”的确,追随著名作家,你至少也能经历文字的洗礼!原来,你若成长,就要书写自己。原来,你若盛开,蝴蝶定会自来。
而今我清楚地知道,爱上文字是成功的起点。走在教育写作的路上,你成为名师的距离已经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