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离家上学工作多年,依旧想念家乡的美食。虽然只是一些家常便饭,没法儿跟口味多样,花样百出的饭馆酒店相比,却总能给人一种温暖踏实的感觉。每每在外一段时日,终会嘴馋,恨不能随时随地就可吃上那么一口儿。
有次回老家,饭桌上,开了句玩笑:“外公,你的厨艺是不是下降了,好像没有从前的那个味道了。”外公笑着说:“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只是这几年,你在外见过吃过的东西多了,口味杂了,嘴就越发叼了。”仔细想来,确实如此。离开家乡,去到外地读书上班也快近十年,这十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口味,一个人的生活习惯。
虽然这几年,也吃过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美食,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陪伴了我整个孩童时期,外公外婆做的可口饭菜。从小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一顿三餐都由他们二老所负责,而我的主要任务便是读好书上好学。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来形容我当时的“舒适”生活一点也不为过。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一般家庭的生活没有现在这般富裕,鱼肉在当时就更为奢侈,吃上一两颗鸡蛋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但外公家那时候的伙食还算可以,并且为了让我营养能够跟上,他总能变着花样烧菜,不说每天都可以沾上荤腥,起码每周都会有一两天开荤。我自己就很爱吃肉,如今依旧爱吃,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通常是小时候对于某样东西没有得到满足,大了后会疯狂爱上。我却恰恰相反,小时候几乎从来不缺肉吃,大了后,同样还是爱吃肉。每回只要有肉吃,我就很开心。
红烧鲢鱼
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外公的红烧鲢鱼,这几年也吃过一些不同种类的鱼,香煎带鱼、松鼠桂鱼、清蒸鲈鱼、太湖银鱼等等,却很少再吃鲢鱼,虽然相比于其他的鱼价格上很是便宜,购买也很方便,但我怎么也烧不出那个味儿。上小学时,学校离家近,每每中午放学回家,老远就闻到红烧鲢鱼的香味,于是,拽紧书包,加快脚步,飞奔到家。饭菜早已整齐地摆在那张八仙桌上,待我洗好手,急不可待地坐到椅子上,这时候,外公会将最后一道菜,也就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红烧鲢鱼端上桌。
鲢鱼很大,尤其是头,一个盘子几乎没法装满,为了省地方,这个时候外婆总会先将鲢鱼的头用筷子夹下来吃掉,不多时,外婆的饭碗旁便多出了一堆如小土丘般的鱼骨头。看着外婆吃得那般香,我也很馋,但在尝试着吃了一次之后,却发现鱼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味,可为什么外婆总是要吃呢?后来,等我大了才明白过来。
不管是鲢鱼还是其他种类的鱼,我最爱吃的都是鱼肚上那块肥美的肉,又嫩又鲜,夹一小块,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最后咽下,整个过程都让我产生一种幸福的感觉。除了吃鱼肉,红烧鲢鱼的汤汁用来拌饭,也是我“发明”的一种吃法。将盛鱼的盘子轻轻端起,小心翼翼倾斜着将汤汁倒进吃了一半的饭碗中,不用太多,一两勺足以,然后再用筷子搅拌一下,于是原先白花花的米饭在汤汁的浸染下,变成晶莹剔透的深褐色,看着甚是诱人,立马食欲大增,每回这时候我都会多吃些米饭。和从前相比,现在有点不太会吃了!或许是因为总想着减肥呢吧!
盐水鸭
第一次不在家吃饭,是在我小学毕业,去镇上读初中之后。因为离外公外婆家远,来回骑自行车需要大概四五十分钟的时间,他们不放心我独自一人,所以只能住校,一日三餐在学校的食堂吃。或许是因为从没有吃过别人烧的菜,而且还是食堂粗糙的男师傅烧的饭菜,不够用心,胡乱一通,也不干净,着实难吃!在校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十分想念在家吃饭的日子,经常吃不饱饭,课上到一半,肚子就开始咕噜咕噜叫,但想到食堂那些毫无食欲的饭菜,倒宁愿饿着肚子了。
初二那年,实在没能熬住,索性下定决心,不再住宿,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回外公外婆家,吃家里香甜可口的饭菜。那时候的道路没有现在这般平整开阔,没有水泥路,都是乡间常见的泥泞小路,晴天倒也还好,如遇下雨天,骑自行车就非常困难,路上花费的时间要比平时多出个十几分钟。有时候放学后回家,天已擦黑,月亮已挂在空中,于是回家的路上,只有月亮为伴。
后来想想,那时候哪里来的勇气,不住校,坚决要回家,风里来雨里去,却没有半点犹豫。相必与我自身的性格有关吧,做好的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去行动,不想有一丝的退缩和遗憾。这几年,一直漂泊在外,虽然离家越来越远,但从未想着放弃自己的梦想,回老家结婚生子,安稳地度过这一生,这一点坚韧的个性,原来,从小到大一直未曾改变过!
初中那三年,让我印象作为深刻的美食便是---盐水鸭。为了改善我的伙食,外公从集市上带回来一直没有舍得买的盐水鸭。爱吃肉的我,兴冲冲地打开包装袋,阵阵香味扑鼻而来,迫不及待地直接用手挑出一块肥美的鸭肉来,塞进嘴里,慢慢咀嚼品尝,怎一个“爽”字了得!上了大学之后,我才知道,盐水鸭原来是南京特产,很多人说只有去南京才能吃到正宗的盐水鸭,但在我心里,外公那几年买给我吃的盐水鸭才是最正宗最美味的。
鸡公煲
上大学之后,陪伴在外公外婆身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当然就很少能够再吃到他们亲手烹制的菜肴,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味蕾上才能拥有短暂而片刻的享受。随着岁月的更替,外公外婆也在逐渐老去,不知道还能吃多久他们亲手烧的饭菜,我希望是一辈子。
大学生活带给我的最大变化便是在这口味上,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要提到大学食堂,相必没有人不称赞叫好吧。麻辣烫、煲仔饭、过桥米线、陕西刀削面,鱼丸砂锅,应有尽有,再不济,还有学校前后门每晚必定灯火通明的摊位美食。工作后,虽然在同城,却很少再回学校,不知道食堂有没有变,我们的青春时光好像只停留在了那一刻。
大学期间,我吃得最多的便是重庆鸡公煲,在我自己的学校食堂是没有这道美食的,而是在去见朋友时,在一家叫作“重庆鸡公煲”的店里吃到的。两个人,点上一份微辣的鸡公煲,再来两碗白米饭,趁其还热气腾腾时,几块浓香滑嫩的鸡肉便早已进到我俩的肚中去了,一口米饭,一块鸡肉,外面凛冽的寒风肆虐地吹着,而我们心里肚里却都是暖暖的。如今,我们也很少再去吃了。
汪曾祺老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这就好比我们的人生,趁年轻,多去体验不同的生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在你尝遍各种酸甜苦辣之后,才会知道哪种生活最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