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翻开朋友送的新书《365日》,初看觉得很普通平常,就是记录一些作者日常的生活场景,如碰到的人和事,看到的物和景,时时夹杂着作者的一些感受和评论。看似再简单平淡不过,细细体味实则展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现在的年轻人有着对未来的憧憬,为着日后更好的生活,也有精力和体力在各个方面去努力,最近,接触到的一些80后,有知识有阅历,特别努力地做事做人,也许很大成分有着对家人的责任和对自己的期待。
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退休以后没有太多生活寄托及兴趣爱好的人,也许是完成了养儿育女的责任,也许完成基本谋生的任务,也许是体力和精力的退化,就会陷入一种生活没有意思的情境之中。
年初曾听说一个人的母亲在子女过年回家返回工作地后的年初三自杀了,虽然没有进一步去打听真实的原因,但总觉得一个人才60岁左右,子女工作生活都很好,在老家有人照顾陪伴的情况下失去对生活的欲望,那该是多大的绝望啊,到底有多少过不去的坎,不得而知。
由此联想到生活的日常,过去多少穷日子和苦日子都走过来了,是不是年轻?为了奔生活,没有时间去想生活是什么样;而现在是多么好的一个年代,却有那么多的人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从而感叹“生不如死”。是不是有时没有事做,是更可怕的一件事呢?听到过很多例子,就是刚刚退休,人就就没有了或突发疾病的故事。虽然个体千差万别,但每个人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态度,确在他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得罗胖曾说过,大意是,有的人读了好多书,甚至衣食无忧,甚至很富有,仍然没有过好这一生。作为普通人,作为上了年纪的人,也许没有了年轻人的雄心壮志,但一样可以有平常心过好日常生活;也许没有了年轻人的事业目标,但一样可以有自己普通生活的目标,为日常赋新意。
有时老年人觉得生活很孤单,日子很单调,多半是自己觉得没人说话聊天,没人陪伴。抛开外在的诸多因素,都说老人是老小孩,该哄该让,我觉得这是想让年轻人有一颗包容心,并不是老年人不讲理的借口。反而,老年人更要有小孩子的好奇心,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多去打探,让生活变得有意思起来,让自己的日子有事做,更要不断地去自我认识,像小孩子一样自得其乐,再一次学会自己长大,在生活无忧的现在,靠着自己内心的力量过好生活,也许是顺利度过老年生活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