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九月,大四的我们在开学之后被安排了教育实习,实习地点是在临夏和政中学,看到实习名单和实习学校的时候,我心情很差。因为对新的环境总是怀着恐惧心理,加上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只知道临夏是民族地区,而我吃不惯牛羊肉,所以一开始百般排斥。我吃不下睡不着,甚至觉得这样的安排对自己不公平,还想过和别的同学换一换,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无奈之下还是接受了,九月中旬,我们出发去了和政。
那是一个很小的县城,气温比兰州低好几度,但是天很蓝,空气很好。学校也对我们这些实习生很热情,新打扫出的宿舍也干净,只是开水供应是受限制的,有时候会打不到开水,洗脸洗头发也很不方便。刚去的时候确实因为没办法适应饮食而烦恼,有时候我每天只吃几个饼子,然而后来慢慢发现,生活上的不习惯只是其次,重要的是教育实习比想象中好很多。
我们到达的第二天,学校按照各自学习的专业给我们分配了指导老师。我的老师是高一的教研组长,姓杨,杨老师讲课很幽默,课堂气氛特别好。我刚开始是跟着他听课,下课的时候我会帮助他批阅周记和作文。大概适应了一周左右,才被安排了教学任务。记得我讲的第一堂课是普希金的《致大海》,第一次备课,我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讲稿写得很多很详细,几乎精确到每一个语气词,但是站到讲台上居然只讲了三十分钟就讲完了。加上很多老师同学在下面听课,剩下的十分钟紧张尴尬,不知道要说什么,只好让学生读课文,还好《致大海》篇幅比较长,才熬到下课铃响。不过杨老师很和蔼,每次下课都要鼓励我说课讲得还不错。
上课一周之后,我们被安排了班主任实习,我带高一(17)班,也是学校的重点班。班里的孩子们都很乖,班主任实习很忙,每天早上要跟着他们跑早操,还给他们开班会,陪着他们参加学校的篮球赛。然而和学生们的相处比我想象中顺利很多,也让我多了一点自信,因而并不觉得累。那个班的孩子很快对我表达出喜欢和信任。记得有个姑娘一天下课的时候,怯生生地跟着我,问我那个周是不是我批阅周记,如果是我批阅她有好多话要写下来告诉我。后来在周记上看到她真诚的告诉我她的心事。印象中那些孩子很单纯,每个眼神,每个表情,上课的时候看着我的样子,到现在我都记得很真切。后来离开了和政,好几个孩子还在和我联系,那个当时在周记里告诉我小秘密的姑娘后来也考到了师大,几年后见过几次,还是分外亲切。
和我们一同去实习的还有中文系的其他同学,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娜娜。她直率,善良,活泼大方,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在和政中学,我称呼她“王老师”,她称呼我“党老师”,而以后很多年里,这样的称呼都没有改变过。我们一起实习的日子持续了四十多天就结束了,要走的那几日,我总是不由自主地难过伤心,不敢和学生讲,也不敢表达太多,根本没想到还会有不舍得。娜娜比我还要重感情,班里的学生更是和她难舍难分,走得那天,有两个娜娜班里的孩子到学校找我们,鞠躬跟我们说再见。还有几个孩子远远地躲在教学楼后面看着我们,我们俩拿着他们送的小礼物,眼泪一直流。接我们的车子开动的瞬间,我在车里不敢抬眼,知道有几个学生在跟着车子跑,一直跑到他们追不上,而我,一路哭着到了兰州。好几天,我都沉浸在伤感的情绪中走不出来,回到兰州之后,我疯狂地想念和政的蓝天,想想时间真是奇怪的东西,当初我那么不想去,四十天之后却是那么不想回来。那年冬天,我和娜娜还因为学生说很想我们,偷偷跑去过和政,看过他们一次,而那个时候不懂得分别才是长远的,依然很任性地跟她们说着我们的想念和重逢的激动。
几年后我有一次和爸爸聊起当年的实习经历,我记得那个班的班主任不太好相处,让我进教室的机会非常有限,快离开的那几天,他跟班跟得非常勤,我甚至很生气很讨厌他。而爸爸说好多学校不愿意接受实习生,重要的原因是,实习生的到来多多少少会扰乱老师们正常的教学秩序,他们走了之后,学生的情绪会受到影响,对老师来说,又造成了工作上的困难。而我现在想想,当时的我们,确实过于年轻,过于感性,我们不懂的事很多,我们的阅历太少,凡事并不经过理性的思考就感情用事,然而当时的我们,根本没有那样的心智去考虑太多。
很多年后,我和娜娜如愿以偿地干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依然觉得“王老师”和“党老师”这两个称呼最暖心。娜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特别优秀,今年夏天,她带完了毕业班,学校留任她继续带毕业班,而我也同时接到继续带毕业班的通知。我们赶着短暂的假期约到师大见了一面,这几年两个人变化都很大,也感慨岁月不待人。然而当我们再一次肩并肩走在师大的校园里,同时回忆青春,想起二十岁的那一年,我们一起以实习生的身份走上和政中学的讲台,那是多么值得纪念的时光。想想当时我们和那里的孩子们告别,泪如雨下,痛苦不堪。回想起那些人,那些事情,还有一起实习过的朋友以及我们那四十多天建立起来的长久的友谊,总是感动不已。
那个时候的我们,正无忧无虑,也不知道真正的职场远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艰苦。我们只顾着,只顾着疯狂地享受在一起的时光,只顾着悲痛告别,只顾着表达我们心底的情感,并不懂得不知道真实的人生到底什么样子。然而我们对一种职业的向往和对所谓梦想的坚守,也是从那个时候种下的。
2012年,我终于以正式教师的身份站上讲台,开始担负教师的责任,也开始体验教师职业的真实状态。慢慢知道,这份职业的烦恼也很多,需要努力做到的事情一点不比其他事情容易。真正和学生的磨合,不仅考验耐心也锻炼情商,要学着和家长交流,和同事相处。我们都告别了那些年的意气用事,当工作变成一种常态而不是一段体验的时候,心态也沉稳了下来。
今年夏天见到娜娜的时候,跟她说起,假如让我们再选择一次,还会不会选择这份职业,我们都说还会和当年一样选择当老师。因为这个世上所有的工作都有它的不易,而我们的性格刚好适合这样的位置。三十岁上下的人,对工作满意的并不多,而我们,却能在忙碌中感受那一点点成就感,幸福感,能很有底气的认为,我们当下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快乐远远大于烦恼的感觉,很难得。
昨天,我度过了属于自己的第七个教师节,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得与失,心里还是诸多温暖,想想距离我当实习生的日子,正好过去了十年。想想在和政度过的时光,和那时候遇到的学生,朋友,总觉得自己很幸运。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一年秋天,我们所体会过的教师生活,也恐怕是这一生不能复制的经历。像那个时候一样的疯狂、感性以及因为思念萍水相逢之人而泪流满面的情形,在我们步入社会之后的很多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次。
多么幸福,十年前的那个秋天,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最美好的人。我不会忘记,就是他们鼓励了一个胆小懦弱的姑娘对梦想的坚持,十年不曾改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