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分享玩具或者零食时,会发现孩子不愿意去分享,这时候自己会觉得孩子不懂礼貌,而我们去有种很无力的感受。
今天看书读到“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拥有,才会真正懂得分享”
一旦孩子体会真正拥有的感觉,自然会乐于与他人分享。经验告诉我,教导孩子也要因时而异。在关系和气氛紧张时,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时,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
摘自史蒂夫·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习惯】
无论是让孩子去分享或者去做事情,当他们没有内在动力去坐的时候,可能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耐心的去引导。
特别是在辅导作业时,因为最近疫情在家,孩子和我们都得适应在家上学和工作的状态和产出结果。
孩子还是会有每天的作业需要完成,作业的完成时间,作业的质量都得去关注。
因而摩擦会比在学校更多,也更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
比如,发现孩子的字迹比较潦草的问题,和他明确书写规范:一笔一划、字体大小合适,不超出田字格,慢慢写参考范例进行。
不断去摸索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从小事入手,去修炼。
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