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多年,晚年把江山还给李唐后没了权力,为何无人动她?

公元698年,武承嗣、武三思上书武则天,想要谋求太子职位:“自古以来天子立继承者,哪有立外姓者的?”武则天闻言便想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当时恰好武则天梦见了一只断了两翼的鹦鹉,她便请狄仁杰给自己解梦,狄仁杰答道:“武者,是陛下的姓,两翼,是指陛下两个儿子。陛下重用二子,则两翼便振作起来了。”狄仁杰的这番话引起了武则天的强烈不满,重用自己的两个儿子,你是想我死吗?

毕竟,众所周知武则天的皇位正是她从儿子唐睿宗李旦和唐中宗李显手中夺来的,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说是仇人也差不了多少。

武则天对两个儿子的态度一直是打压和防备,甚至到了传位给侄子也不给自己亲儿子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狄仁杰突然劝她重用两个儿子,武则天心中自然会产生警惕感和愤怒感。

但狄仁杰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劝谏武则天,自然不会打无准备的仗,狄仁杰眼看武则天脸色变了,他接着说道:

“陛下您仔细想想,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近一些呢?如果陛下立儿子做继承人,那么哪怕过了千年万年,您也能配享太庙,受到后人的祭祀;您立侄儿做太子的话,臣却从未听过侄儿当了天子而合祭姑姑于太庙的。”

狄仁杰这句话犹如一记响雷,击在了武则天的心头,那时的武则天已经74岁了,虽然她的年龄已经超越了当时人的平均寿命,但日益逝去的精力依旧在提醒着这位女王,她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这使得武则天不得不将选谁做继承人这件事,移上了日程安排。

“亲儿子亲,还是侄子亲?”除了扶弟魔和少数特例外,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即便是与两个儿子势如水火的武则天,在面对狄仁杰的质问时,她也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那样的清楚明白,武则天甚至都能想象得到在她去世之后,侄子一旦登基,为了防备出现第二个她,恐怕立刻就会想方设法削弱她的影响力,到时别说配享太庙了,会不会祭祀她还两说。

但像她这样骄傲的人啊,又怎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是朕的家事,狄公还是不要参与了吧!”她如此说道。

成年人的世界,有一种默契,叫做一切尽在不言中,有时候,如果对方没有直接否定我们的建议,就意味着他正在考虑我们的建议,而这往往代表着——成功。

走出大殿的时候,狄仁杰一脸轻松,因为他知道自己刚刚冒险的行为已经给大唐换来了一个相对好点的未来。在狄公看来,比起让武三思那样的人继承皇位,显然还是李显更适合。

698年3月,武则天将软禁了14年的李显召回了洛阳,同年九月,又正式册封其为太子。这意味着武三思、武承嗣和李氏的夺嫡之争,以李显胜利告终。

十几年的苦难,磨掉了李显最初的锋芒,他学会了用圆滑、妥协的方式完成权力的过度。李显重新回到权力的中枢后,他开始用一种平和、讨好的态度来面对武则天和武氏族人,为此,他甚至不惜与武三思结为亲家,好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705年正月,82岁的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便借机发动兵变,要求武则天退位。

二月,武则天正式禅位李显,然后以“则天大圣皇帝”的身份迁入上阳宫居住,这标志着武周朝宣告结束,武则天也正是进入了她的退休生活。

纵观几千年来封建王朝的历史,皇位之争,激烈无比,成王败寇,争夺皇位失败的人,没有谁全身而退,大多都是没有好下场的。82岁的武则天,把皇位还给李唐后人之后,却能安度晚年,还荣华依旧。这是为什么?

一、因为武则天本就有意归政李显,因而武则天晚年被逼退位后,依然能安享荣华

在武则天迁居上阳宫之后,她依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李显也每隔十天就带领着朝臣去看望武则天。

退休后的武则天每日子孙在侧,她也尝试着像平常家庭的老人一样,和这些陌生的亲人相处,但习惯了身居高位的她,却始终无法融入这份闲适的生活中。

有一天,李显又带着孩子去探望她时,他发现往日强势的母亲面容憔悴,加上又是刚刚大病初愈,整个人就显得格外衰弱。这时,李显才忽然意识到,他畏惧了大半辈子的母亲真的已经老了。

武则天望着这个自己最后选定的继承人,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有被背叛的愤怒,有无能为力的颓废,也有一位母亲老来渴望亲情却发现自己和儿子中间隔着一道鸿沟的失落和伤感,她哭着说道:“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

言下之意:我从房陵把你接回来,我本来就已经打算把天下交给你了,为何你要这么迫不及待地登上皇位?

正是武则天的这声质问,唤醒了李显心中因为母亲有意归政自己而产生的那丝柔软的亲情,他立刻伏地拜谢死罪,请求母亲的谅解。

站在我的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个儿子和母亲和解的信号呢?

在这次会面之后,李显用一种错误的方式来报答了自己的母亲: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因此武三思等武氏族人才能够入朝为政。)

这样一来,对外也能博得好的名声,有助于更好的治理国家,对内也算是尽了孝心,两全其美,这不挺好?

况且这个时期的武则天已经是八十多岁了,加上久病缠身,风烛残年,这样的状况又怎么会再对皇权产生威胁呢?所以也没有必要再去清算她了。

人到晚年,不就是图个安乐吗?

二、与她一路走来的艰辛和经历有关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的女皇帝,这一路走来也是相当的不容易。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洛阳,听闻十四岁的武则天美貌无比,于是就召她入宫。就这样,武则天开启了她这传奇的一生。

进宫后的她,并没有得到多少李世民的宠爱,她的位份一直是五品才人,并没有提升,她在这个位置上长达十二年。在这期间,她与太子李治暗生情愫,两人建立了感情。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按照礼制,武则天和后宫部分没有子女的妃嫔一起被送往感业寺。而她与新帝李治的感情即使再深也不能违背礼制,依然被送走了。

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到感业寺进香,遇到了武则天,两人相见,互诉衷肠。这一幕被王皇后看在眼里,计上心来,想接武则天入宫对付受宠的萧淑妃。王皇后的这一提议正合李治的心意,于是次年,李治接武则天入宫,之后不久,武则天生下儿子李弘,她迅速获得了李治的宠爱,被封为二品昭仪。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早已经不是当初刚入宫那个单纯的女子了,在这后宫之中,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公元654年,武则天生下安定思公主,公主满月之际,王皇后过来探望,就在王皇后回去之后,武则天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并嫁祸给王皇后,想借此机会扳倒王皇后,李治对她的宠爱非常,他也起了废后的心思,奈何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几位元老大臣都不同意立武则天为后,一时之间,李治只得放弃立她为后的打算,但这并不能击倒武则天想要获得权力的野心。

公元659年,李治终于力排众议,立武则天为后,并且将之前反对立武为后的人一一贬谪,谁能说这其中没有武则天的一些动作呢?又或许这是帝后二人为了稳固地位所做?

李治在位期间,对武则天是极为信任的。有一次,李治头痛发作,不能处理那些奏折,于是就叫武则天代为处理,她都处理得有条不紊,在这期间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局面。由于李治身体不好,时常头痛,便经常叫武则天帮他处理朝政,此后李治对武则天很是依赖。至此,武则天一步一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立遗诏:太子李显继位,有什么大事不能决定的就向天后请教。此后,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李显本想要有一番自己的作为,想要培养提拔一批自己的人,奈何根本无济于事,人才的选拔还要经过太后批阅,由于他的软弱无能,至此,整个朝堂局势都慢慢收拢掌握在了武则天的手里。后来,武则天把李显贬为庐陵王,重新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此后,朝堂政权全部掌握在武则天的手里。

公元690年,六十二岁的武则天终于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在她登上帝位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开殿试、武举等,还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她的这些措施不仅稳固了当时的朝政,也默默地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登上权力顶峰的武则天开始残害李唐宗室,就连自己的亲儿子也未能幸免,如李弘、李贤等。这让被贬为庐陵王的李显十分害怕,也不敢再有什么别的心思了,武则天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也不敢忤逆,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或许是因为他的听话,所以武则天才没有对他动手,但是武则天的威慑力一直存在,一直压迫着李显。

所以在后来的“神龙政变”中,那些朝臣都劝李显一同出面,面对此时八十二岁的母亲,李显还是显得有些害怕,最后才出面。这场政变的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李显也再度登上皇位,但他在做庐陵王的这十几年里,也听闻了自己母亲的雷霆手段,内心里依然对她感到害怕,生怕一不注意,又像以前一样,甚至更为严重。即使他登上帝位,依然对武则天恭恭敬敬,不敢怠慢。

三、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却还有尊贵无比的身份地位

说到这里,在李显重登帝位之后,武则天又成为皇太后,住所迁居到了上阳宫。她退居到了幕后,即使没有坐在那至高无上的宝座上俯视朝堂,但是在朝堂上依然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毕竟她在位的时间也长达十五年之久。

有些人也不是说换就能换,有些政策也不是说改变就改变的,国家的运作还是要依靠这些人,任何一场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慢慢来的。

抛开这些不谈,武则天是谁啊?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这样尊贵的身份也不是有人能动的了的。以她的聪明才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人能动她,老了还有人敢?不管怎么来说,除开她当过皇帝的身份,她也算是李家人了,同更何况还是新帝李显的亲生母亲。

古代君王大多都讲究以“孝”治国,就算有哪些不长眼的朝臣要求新帝惩治她,以孝道来说,也能给他们打回去。身为皇帝,受天下万民景仰,一言一行都受百姓关注,上行下效,若是连皇帝都不重孝道,那怎么能使这些百姓信服呢?就算有人提议,李显也是不会同意的。

705年12月16日,这位传奇的女帝在过了10个月退休生活后,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武则天去世后,李显让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回首武则天的一生,有着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喜欢她的人,讨厌她的人,都能找到各自的理由,但正如她的无字碑那样:是非功过,就由人去说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539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1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33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23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9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6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4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08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54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4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0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04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3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5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5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7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9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