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汤莹
2024年是我35周岁最后一天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小时候,小学还是初中老师开玩笑称作家就是坐在家里的人。其实没错,作家一般坐在家里或咖啡店完成自己的作品。小学三年级有一次我续写的作文中成为了范文,老师在全班同学读了我的文章,老师评语:你长大一定会成为一名作家!可惜我在漫长的求学路程中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写作天赋,也不喜欢写文章,每周要求的周记都是放在作业最后,跟爸妈的常见对话:你作业写完了吗?没有,还有一篇周记没写。因为不知道实在要写什么。于是每次都拖到最后。在我35岁之前的岁月中,我没有一篇稿子发表,小时候的梦想早飞到九霄云外。
小学时可能小朋友都会被要求写一篇文章:我的理想。或我的梦想。看自己未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大部分孩子都会写我希望成为一名科学家,一名老师,或一个警察。因为中国的职业启蒙差不多只有这些选项,我们并没有带孩子们了解更多的职业。世界上每天都有新兴职业产生,也有职业衰落,但我们的孩子对此了解并不多,尤其在上个世纪90年代,科技还并没有很发达,我是在上初中才真正接触过电子计算机,也就是电脑。而现在孩子一出生就有iPad。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所有的想法都停留在想上。没有任何行动。以至于在后面找工作也只不过是一份生计。去年开始我接触到人类图,我作为一个建设者,需要找到真正生命热爱的事业去做,然而我真正热爱什么呢?不知道。曾经还买过一本书,找到你的优势。做了很多测评,然而真正热爱的事业,还是不清楚。迷茫了这么久,不知道未来还要迷茫多久?一个人最幸运的事就是做了一个你擅长并热爱的事情,并且持续一直做下去,就像「国之脊梁」中那些院士一样,一直深耕一个领域,深深的为这个领域奉献自己的一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常人又有多少人做到了?有人说要先做自己的工作,慢慢找到热爱。还有的人说热爱不能当饭吃,如果你真的喜欢做某件事,就不要拿它来维系生存。因为这样你可能会失去你的热爱。现在社会很多观点,相互矛盾,或者,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习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的热爱,选择自己的路。我没有热爱,没有擅长,也没有梦想。这真是一件让人很难过的事情。很多人都这么迷茫的度过了一生。
那我为啥现在开始拿起笔记本打字想要急切的写点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我在上周参加了一个思维导图的课程,在老师还没来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之前只是听说过,没有认真看过。书名叫「平如美棠」。书中收录了平如和美棠在几十年中的书信及孩子们的画作。这本书内容非常平实,但手稿保存完好有300多封家书,过了几十年依然带给人们很大的震撼。这是家书的传递,中国人讲究传承,代代相传,家书是重要的表现形式。我想如果我爷爷可以留下一些家书,那我应该非常珍惜,也会把它传给下一代。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我总跟儿子讲这个事情,因为这是我们全家的骄傲。我的父亲参加过越南反击战,上大学参加党员竞聘时我说自己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根红苗正。大家都笑了。然而现在我儿子询问爷爷参加战役的情节,当年发生了什么故事时,我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可能爷爷在我小的时候有讲述过,但我没有记住,而现在爷爷已经去世十年了。我对爷爷的印象主要停留在每年过年爷爷一个人可以做一大桌子满汉全席,停留在爷爷总给我包很多很多芹菜馅的饺子,停留在爷爷给我烧的糖醋鱼和梅菜扣肉。并总是对我妈妈说,小孩子可以多吃肉。没错,可能你发现了,很遗憾,我很多记忆都仅仅停留在吃上面。而我现在更多想要跟晚辈分享爷爷的事迹,我却没有任何记忆。这成为我永远的遗憾。所以我想趁现在还记得一些事情,有想要记录下来一些东西,就立马行动起来,不要总给自己很多借口或理由。
刺激我立马动笔的除了这本书,还有一个人。人民日报在2024年12月26日刊登了一篇文章「你好,小花」。单小花,来自宁夏一名农村妇女,16岁辍学,独自撑起一个家庭,35岁发表文学处女作。我想一个农村妇女都可以从文学中汲取力量,成为一名作家。还出了书,开办了网络学习班,鼓励更多人开始文学创作。这样的人,真有力量。她说很想把逝去的岁月写出来。这句话触动了我,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逝去的童年,我祖辈父辈的峥嵘岁月,如果我现在不记下来?还等什么时候?我开玩笑跟老公说,我要写自己的回忆录。老公说,那也不是现在写吧,应该等你七老八十再写。我摇摇头。我感觉这个事情已经拖太久了。不应该继续拖下去。
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想写下成长日记,详细的记录下小时候我的心理状态,因为很多时候我感觉大人们不能理解孩子的心思,所以会有很多悲剧发生,比如孩子自杀自残。然而我没有这么做。我担心这些日记不会被保存下来,中途遗失或被其它人发现。我性格中总是有这种蹑手蹑脚的时刻。如果当时真的做了又恰巧保存下来,那对现在儿童心理学是不是一个贡献呢?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孩子们心里过程比大人想的要复杂很多。孩子比较弱势,大人的不理解,强势,最后孩子无力反驳,最终只能转向伤害自己。因为自己太难过了,想看看大人们难过的样子,大人们怎么才能难过呢?是不是自己死了,或者受伤了,他们才会难过?才会认识到自己错了。是的,虽然我从没自残或自杀过,但我有过这样的心理。我想这不会是个例。只不过我胆子太小了,或者还是太爱这个世界了。因为我是一个十足的小吃货。老师说一个人很爱吃,那么他对这个世界就充满热爱的。
我小时候有很多异想天开的事情,没想到经过几十年都变成了真的。小时候写作文写过发挥想象力类似「未来的一天」,想象未来可以有扫地机器人,设备装有小小的毛刷爪子,按一个开关可以开始扫地,从此人们再不用扫把。你看现在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已全面普及。还有一件事:我小时候喜欢对着镜子当主持人,窗户也行,只要是能照到自己,我就开始自言自语。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大家好,我是汤莹,欢迎大家来到我的节目。现在我要给大家跳一段舞,或者讲一个笑话。我仿佛记录下我的一天供大家观赏。然后异想天开,觉得自己马上就会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我感觉这就是抖音的前身,就是现在最火的直播。
我一直认为成长不是线性的,不是每分每秒平均上升的一条直线。而是突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一瞬间懂事,很多人是一夜之间长大。发生在我身上,印象最深的一次改变。绝对是我在初中学习了一篇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妈妈评价感觉我突然就长大了,懂事了。这篇文章,应该出现在我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当时感觉就是瞬间被击中了。我一瞬间读懂了史铁生对妈妈的爱,史铁生妈妈对自己的爱,也读出了深深的遗憾,我想到了我的母亲。课堂上有很多次自由朗读文章的机会,感觉自己一直在哭。脑海里全是史铁生描绘的画面,他的母亲再也回不来了。还好母亲还健在,我一定要对母亲好一点。这让我对史铁生的文字有很深的感情,他几乎所有书籍我都看了,非常喜欢他的文字。一个人能够从文字中汲取力量重新振作起来,还能过去这么多年,给后面的读者带来影响生命的感动。文字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所以我更要努力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灵感。把所见所闻所想留给未来的自己,留给孩子们看。不应该还没开始就给自己设限,谁会看,有啥用。万一有用呢?哪怕未来留给自己看也行啊。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的时间基本不是自己的。老公也一样,每个周末,假期我们首先都想着带孩子去哪里玩,孩子的学习上课游玩时间,永远排第一位。我们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每个周末都是跟工作日一样时间起来,之前买过惠游湾区,吉象多多亲子年票,把深圳动物园,欢乐谷,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东部华侨城,各种农庄,摩天轮,乐园玩了遍,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但是有时也会反思,孩子需要我们这么陪伴吗?我们规划了他几乎所有的空暇时间,是不是有利也有害。真的,学习了思辩后,发现什么事情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只不过权衡看看是利大于弊还是相反。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看了很多育儿书籍,现在也还在不停学习中,参加了好几期父母研修班。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好我们自己,教育的本质不是教育孩子,是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孩子做旁边看,然后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育儿终究是育己,言传身教的意义。
汤莹
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