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终极秘诀,这两个字就暂时保密,先来看两个真实故事。
01
1980年,老虎(主人公小名)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高考。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他的前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老虎决心再拼一次,在考试之前他做了最充足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他考进了北京大学外语系,并最终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
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股留学热潮,这也让老虎萌生了出国的想法。1988年他的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努力时,因政治原因,美国对中国紧缩了留学政策。而他,非但没有出了国,还为此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了谋生,他到北大外兼课教书,为此,他受到了学校的严厉处分。1991年,老虎无奈辞职,前途也似乎走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身处“深渊”的老虎并没有放弃,他发现了新的机会。
辞职后,老虎徘徊于各个外语培训机构,他发现林林种种的外语机构基本都是雅思、托福、GRE,几乎没有人做出国英语,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学生最想了解的。尽管老虎先前留学失败,但他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为此,他创办了专门针对出国英语训练的培训班——新东方。
没错,正如你所知,这个小名叫老虎的人就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即便到今天,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并成功在美国上市,可是,最初布局的出国英语培训在新东方营收中占比高达73%。而当谈到新东方为何能从竞争激烈的英语培训市场中脱颖而出时,俞敏洪说自己最成功的决策,就是把那帮比他更懂如何出国和国外生活的朋友们请了回来。
虽然没有做过市场,不懂销售,但是凭借需求和自身优势,加上当时对外开放的东风,俞敏洪一跃而起,如今跻身亿万富翁行列,成为最成功的英语老师。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所启发了呢?
02
2014年6月,即将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张天一,召集了3位合伙人,在寸土寸金的北京CBD环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层,开了一家“伏牛堂”湖南常德牛肉米粉店。他的选择让人大感不解,名校高材生毕业后不去世界500强任职,反而跑去买米粉,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而且大街上卖米粉的太多了,他凭什么脱颖而出呢?
创业伊始,伏牛堂仅在一个37平方米的小屋里,在同层的餐饮店铺里,显得十分局促。为保证质量,张天一每天只限量供应120碗米粉,想吃得提前一天预约。下午3点,远远就能看见门口挂着的“米粉已售罄,欢迎预约下一时段”的告示牌。为此,许多湖南老乡慕名前来。一天晚上,一位在北京定居多年的66岁常德阿姨慕名前来,她不懂预约,错过了售卖时间。但阿姨并不死心,一会手里端着一碗从隔壁家买来的白水面,她让张天一给她浇上伏牛堂的汤料。她一边吃着,一边激动地说,足足16年没有吃到这样的家乡味道了……就这样,不到三个月,伏牛堂的销售额达15万,利润30%。
卖米粉算是传统行业了,但是张天一借足了互联网的东风,将伏牛堂的名气越刮越远。三个月后,他们就运营了8个QQ大群、3个微信大群,以及微博上将近1万人的湖南人粉丝群体。通过交流和情感搭建,大家为这一碗家乡的粉出了各种好主意。之后,外卖业务兴起,直接让伏牛堂拓展成为一个400平米商铺,并拥有100多人的大团队。现在的伏牛堂早已经估值过亿了。
伏牛堂火了之后,张天一的选择和做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把一碗粉买到了如此体量,实属罕见。中国素来是餐饮业大国,每天有成千上万的餐厅开业,也有成千上万的餐厅倒闭,伏牛堂能从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胜出,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那是什么让这碗粉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呢?是互联网思维吗?文化符号?还是北大硕士的噱头?
其实,答案就在顾客的感受中,“在伏牛堂,吃到这碗粉,我就好像回到家乡一样,找到那种遥远而稀缺的情感联系。”
没错,买的是粉,但是由它引发的情感和在网上老乡们畅聊交心,都是这碗粉背后的灵魂。这和传统餐饮中,吃完饭拍拍屁股就走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03
其实讲到这里,这两个字已经很明显了,文中也有提到过,就是:稀缺。
稀缺实际上就是指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俞敏洪第一桶金靠的就是对出国流程及相关英语运用的了解,而且这一块的知识,别的机构不具备,也看不见需求;张天一靠的就是对互联网的了解,并将它运用到了极致,一碗粉凝聚了大量湖南老乡。曾有人说他的粉油太大,辣椒太多,但他仍然不做任何改变,他说:“我不会为了迎合300多万顾客(常吃米粉的人数总量)而改变家乡的口味,因为我知道,我的核心顾客是30万湖南老乡。”这样的战略照顾,更让他的老乡买账,也让陌生人愿意尝一尝。
万维钢曾在书中写到,“声望巨大的品牌、人无我有的技术、黄金的地段、厉害的人脉关系,这些都是稀缺资源。”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公司战略层面的东西,那具体到我们自己该怎样打造自己的职场稀缺性呢?
04
如果你自知在职场略显平庸,首先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最好这个兴趣能够和你的工作或者职业相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你会在业余时间主动研究它,并不断把它提升到较高的段位。只有你高了,自然会被别人看见。
其次需要把这个兴趣融入到工作中,让你的做法和别人不一样,而且不易被模仿。这样,就产生了你的职场稀缺属性。我国建国后,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缓不过来,直到后来的改革开放给“廉价劳动力”这一稀缺属性开了一个口子,就此“中国制造”闻名世界。虽然很多经济学家对此仍然表示否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是廉价劳动力给我国带来了长时间的贸易顺差。
最后一点就是要坚持。我们很多时候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自己,坚持一段时间看不到收获,就轻易的放弃了,很可惜。只要自己做出了判断,觉得自我稀缺性打造的方向是对的,并有意识的加以训练,就不要放弃。因为你不知道,属于你的未来会怎样绽放。
跨界、自由职业者是当下最火的热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是通过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结果不小心走上了一条别样的路,而且走得很好。他们的成功更加应证了稀缺性属于这个时代,稀缺性一定会以你想不到的方式,助你在职场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