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指导师认证班21天心得笔记day4
大多数家长对亲子阅读的理解是:小孩子因为不认识字所以需要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就是爸爸妈妈念字,孩子乖乖的听;亲子阅读就是一本书念完即可,多多益善。这都是对亲子阅读的误解。
首先需要思考:为什么要阅读?
大家知道我们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曾经有一次台湾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班考试题目就是:从演化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跟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5%是不同的,可是我们和黑猩猩的现状却有如此大的差异?
答案在于我们有文字的传承,我们有阅读的能力,我们是所有动物里面唯一能够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动物。牛顿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新加坡的李光耀认为,新加坡是小国,没有自然的资源,最大的资源是国民的脑力。那怎么提升国民的脑力呢?他认为,国民必须要有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有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这就是语言智能:听说读写。
听、说、读、写是个发展过程,人一出生是靠“听”来输入,然后慢慢学会“说”来输出。经过学习学会“读”来输入,再用“写”来输出。
总体来看:“听”和“说”就是初阶的输入和输出能力,“读”和“写”就是高阶的输入输出能力。那如何从初级向高级发展呢?通过“聊”绘本来实现。
为什么要聊绘本?不是读绘本和看绘本么?如果只是爸爸妈妈给读,或者只是自己在看,他没有正确的阅读指导的话,这种听和看只是单项的听力和阅读输入,他没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如果没有思考,也就是没有想法,没有想法,是无法“说”和“写”的。因为说和写就是在表达自己。
那如何引导呢?就从“聊”绘本开始,对画面的交流、对人物的交流、对剧情的交流,每一个主题都能聊个十几分钟,这样下来一本书讲1个班小时可能都不够。
对画面的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有几个?什么颜色?
大的小的?什么形状?看起来像什么?
对人物的交流:
他们是什么表情?心情怎么样?
你猜他说什么?他心里怎么想?
他是什么感受?这种感受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你认为谁谁谁怎么样?是好人吗?为什么?
你猜他们在做什么?
对剧情的交流
接下来猜一下会发生什么?
他们那样说谁谁谁会生气吗?
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改变了这一切。
开放交流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他那样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你支持谁?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提问和聊天,能够激发孩子思考,从而“说”出来。在每次亲子阅读的时候都是聊天的好时机,所以并不是孩子不认字才给阅读,反而正是认字的小学生们讨论起来最有趣。因为他们这个年龄刚好思维活跃,可以多聊听听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可以趁此规范表达句式,还可以了解孩子内心。一举N得。
所以亲子阅读不只是读书上的字,需要向上面列举的那样“聊”,才能聊出想法。而且一本书需要聊很久,这样的话那就虽然只讲了一本书,但对想法的启迪远胜过浅层略读的N本书。
用“聊”的方式讲绘本讲故事,慢慢的孩子不再只专注剧情发展和全盘接受,而是在阅读中多一份观察和思考,真正学会通过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