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联合中央纪委办公厅,对三起涉及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案例进行了严肃通报。在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背景下,仍有部分单位对非必要非急需的建设装修项目把关不严,甚至主动推动实施;有的单位制度规定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力,未能有效遏制超标准建设装修之风向基层扩散;更有单位对通报的典型问题未能深刻吸取教训,未切实采取整改措施,导致同类问题多次被通报、重复整改。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也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环节。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整治形式主义,针对指尖冗余、考核加码、质效不实等核心问题,持续用力,以“减”促“变”,切实为基层减负,提升工作效能。
为减轻“指尖冗余”,需明确职责划分、赋予相应权能,将“痕迹管理”转变为实际“业绩”。随着工作群和政务APP的日益增多,基层干部陷入“指尖困局”,工作流程非但没有简化,反而出现了台账泛滥的现象,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效。为此,我们必须明确基层干部的职责,制定权责清单,构建合理分工、权责明确的工作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报表、督查和会务,确保基层干部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为减轻“考核加码”,需加强管控、压实督考责任,将工作“压力”转化为干部“动力”。若考核仅限于会议和文件,将使基层干部承受巨大压力。我们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任意摊派、层层加码的行为,建立科学务实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以实际问题的解决率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干部工作成效的标准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减轻“质效不实”,需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流程,将“虚功”转化为具体“实干”。在减负过程中,我们必须警惕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现象,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将力戒形式主义作为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
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我们要持续巩固过紧日子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坚决遏制超标准建设装修之风向基层蔓延。对于通报的典型问题,各单位要认真吸取教训,承担起整改的主体责任,加强上下联动、条块协同,避免形式主义的整改,从管理和制度层面解决问题,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同时,要避免“一刀切”和“扩大化”的做法,防止新的形式主义问题的产生和新的浪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