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写小说时总会有那么一种感觉叫做“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可当我借着灵感,奋笔疾书,挥毫泼墨,以为自己写了一篇旷世奇作的大纲之后,定睛一看,却发现内容竟然是这样的:
而后的剧情就是,昏暗的灯光下,一衰人头顶乌云,满脸黑线,双目无神坐在桌前,将桌上的草稿全部团团儿扔墙角。
这人一边扔还一边叨叨“谁写的?啥玩意儿?是人能看懂的吗?节奏乱,剧情拖沓,主角戏份不够,配角毫无亮点,垃圾,废物……”直到扔累了,叨叨累了,一抬头才发现时间已到零点。
而后继续扶额长叹,一整天时间,竟然又被我这样浪费了。
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的?反正我以前一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全盘否定,而后重新开锣,紧接着的结果就是继续重复上面的剧情。
说实话我很庆幸,我对写小说的热情足够热烈,因为我从来没有因为N+N次惨烈的失败而想过放弃,而这种盲目、无脑的坚持终于让我找到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写完它,无论写的多烂,也一定要坚持写完。
如果你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会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小说诶,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也不在少数,你居然要写完它,是不是傻了?”
而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嗯,说的没错,我确实是傻了,因为我从根本上就高估了我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写完一本小说,这种事情之于我根本就不可能。”
这是当我写到1万字就卡文的时候才意识到的。当时我足足沮丧了十分钟,并为此哭天抹泪了半个小时。
不过我哭完后也就清醒了,因为我终于明白我与“作家”这个词的差距,如果没有练好基本功,写不下去就是写不下去,大纲厚的可以当枕头了也不成,把头发薅光更不行。
但是,此时此刻,我必须要说,当把自己逼到这种地步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必须要抱着我要写完全本的心态而继续和小说继续磨下去。
对,就是要磨下去,人家铁杵都能磨成针,我用十年还不能磨出一本小说吗?
用我经常用来鼓励自己的话来说,就算是磨不出来,就十年磨小说这件事儿也已经能成为一本小说了。故事够不够精彩咱且不说,最起码咱这故事足够真实。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我们继续回到写小说上来。
我之所以说,小说只有写完才能找到对的感觉,其根本原因不是别的,就是两个字“差距”。
所谓差,乃不同,不好,不行也。
所谓距,乃相隔的长度或时间也。
故而差距就是:不好事物与好的事物之间相差的程度,就比如:努力的长度或是坚持的时间。
有句话说的好:“学先进,找差距”。而寻找差距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把小说写完,这样就能知道,为什么卡文?为什么语言不够通顺?为什么剧情太过拖沓?为什么逻辑不通?为什么节奏混乱?主角怎样才能被称为主角?怎样的配角才是配角?……
有问题,就有了差距,知道了差距,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只要够坚持,够努力,还怕到不了终点吗?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已经这么做的我早已坚信,只要我能把小说写完了,就肯定能找到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