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天气刺骨地冷,每经过上海火车站中转,就会和迎面而来的一批批归家的人相遇,从腊月开始,归家的行人逐渐增多,他们急促地脚步,伴随着行李车轮的滚动声,给拥挤的春运配了一首动感乐曲。往年的我,也如迁徙大军中的一员,不顾劳累,一路奔波,只为回家与父母团聚。一年一年,我们来了去,去了来,每到要离开家乡的时候,内心会非常不舒服。总想下次不回来,内心就不会那么纠结了。而父母也习惯了眼含泪珠的送我离开,虽然太多的不舍,可毕竟孩子要去社会上闯荡,走他自己的路。
因为家乡还没有修高铁,每次坐飞机到省会城市,还需要再花4个多小时才能够到家,回家的车还少的可怜。每次回家都是要到很晚,父母就会做好饭等着我们。期间,电话和短信不断,问我们到哪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这么多年奔波劳碌,有些乏了。就想把父母接过来一起过年,可那个地方是父母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突然让他们换到一个新的地方过年,担心他们会有很多不习惯。今年和父母选择了分开过年,可看到那么多回家的人,心里还很不是滋味。
每年像我这样的人很多,通过百度迁徙工具,能够看到从上海迁入、迁出到各个城市的趋势图。这些发黄的亮光,在年后又会呈现逆趋势,回到他们打拼的城市。很多人慢慢地都希望扎根在某个城市,或许,那时候思乡之情就不会那么强烈了,因为我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家。
上周和一个卖干货叔叔、阿姨聊天,他们和我们讲以前在上海打拼的日子,那时候一个上海户口8000元,好的地段的房子也就1k-2k/平。那时候,大上海敞开怀抱吸引人才,用各种优惠政策留住你。可如今,它使出各种政策赶走你。比如最近出台的滴滴清理外地户口的司机,比如这些限购限贷政策,比如把学校撤掉让孩子上不了学。我问他们,当时为什么没想买个户口,买幢房子。叔叔说:“那时候觉得老了终究不会留在这,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也就有了大批大批为这个城市不断贡献的外地人,最后卷一卷铺盖,什么都带不走。
最近,我总会问别人一个问题“过年在哪过?” 到了菜场,到常买菜的地方问阿姨什么时候回家?年终拜访,问合作伙伴今年在哪过年?自己没有思考太多,在这个人人往家奔的日子里,内心深处就想和一些人聊聊,似乎他们的回答总能给我一丝欣慰。无论是把父母接过来过年,还是回老家过来,其实每个答案我并不在乎,我只是希望看到这些和我相识的路人或朋友能够和父母过年在一起。
今天算了下,离开家乡快10年了,大学在山东,工作在江浙沪,很多见过我的人都说我不像东北人。东北人一般个子高高,能侃大山。我个子矮矮,一副文文静静的样子。出门在外,说不改变那是不可能的,你需要不断地适应这个社会的时候,还不能把自己丢了。
最近,在开智学堂学到了一个新概念“时间源点”,很多人朝着大城市涌,就是因为北上广深是一个靠近时间源点的地方,在这里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相对小城市,你的专业最终可能学了无用,而被迫去做了流水线的工作;或者,你在小城市找不到工作,却在大城市有用武之地。每年,有人离开,有人进来,只有当你在这个城市拥有资产并且自己变成资产,你的来去才最终由你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