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三年大年初一,窗外的鞭炮声老早就把我叫醒,那时候天刚蒙蒙亮。
我本想在床上在赖一会,儿边仿佛又响起了母亲的话,母亲常常说家里虽然不富裕,但过年一定要吃好的,这就是给新的一年开个好头,过年还要起早点,以后的日子也不会成为一个懒惰的人,母亲的这话从小到大在我耳边说了十多年,我也对母亲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我准备穿衣服起床。忽然,父亲在院子里传来了几声吸烟时常有的咳嗽声。我知道父亲已经起来很久了,过年农村人讲究去村里的山神庙上头香,每年父亲都去的很早,他一定是去给我们全家祈福已经回来了。我刚穿好衣服,院子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刚打开房门,就看见笑容满面的父亲,手里拿着香,右手边的口袋里装着几串鞭炮,对我说:去洗脸吧,我带你去圆通寺上香去。
平日里在外工作,和父母一起的时间真的太少,和父母在一起让我感觉太温馨了。我很快洗好了脸。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高兴的又蹦又跳,和父亲走在一起,我们一边拉话一边往圆通诗走去,父亲一路给我讲了很多圆通寺的历史,和看寺院的一些人物的历史,父亲讲一位圆通寺柏师老人的时候,眼睛充满了崇拜的神色,圆通寺的发展全靠这位柏师老人。
父亲说,很久以前的圆通寺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环山相抱,山上长满了四季常青的铁嘛子树,每年到春暖花开之时,山脚下开满了金黄色的腊蜜花。很久以前哪里只有一座很小的庙,传说乾隆皇帝路过时说,人间还有如此风水宝地,便向圆通寺提笔此名,方圆百里的人对圆通寺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穿梭了好几百年,但圆通寺,一直没发展起来,看庙的人也来了不少,只是为自己吃喝,住在庙里图个清静,自从柏师老人去了圆通寺,他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一样,白天去村里化缘,要给人家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才肯拿别人的吃的,以前的假道人化缘,只要熟食,只为自己吃,这位柏师老人可就大不一样,他化缘要的是种子,看见圆通寺荒地多,自己开荒种地,种菜,以后确油少盐都是在街上拿自己种的东西去换,看见街上要饭的他都要给上一点东西。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自己给附近的村庄下请帖,重盖圆通寺,方圆十里八乡的人,对这位柏师老人都十分敬重。人家有个小灾小病,去问卦求签说的非常灵验,也不收别人的钱,只是去的人都很大方的愿意为圆通诗留下一些香火钱,圆通寺便人气越来越旺。
柏师老人到65岁的时候腿生了病,走路一瘸一拐,但依然不忘初心,继续为圆通寺的发展不辞辛苦地努力着。我上学时我的老师提起过他,说他是一个好人。我去年还在我们当地散文家,杨老师的散文中读到过对柏师老人更详细的介绍,杨老师笔下的柏师老人,德高望重,不贪图名利,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年轻时他们经常促膝长谈,想到他们一起谈话的场景,也让我如身身临其境,像看到了两位智慧者的对话一样,让人收益匪浅。
等父亲讲完这位柏师老人,我虽然没有缘分相识,但我深知这位老人活在很多人的心中,老人去世近二十多年,没去世之前,就给自己的坟墓都已经准备好了,就在圆通寺里面的一片荒地里,我问父亲这位老人的坟墓在哪里,父亲果然知道,我和父亲走进一片荒地,旁边两颗高大的柏树像两个站岗的哨兵,笔直的站在柏师的坟墓两边,我怀着惊讶的神色问父亲,这树是谁种下的,都这么大了,像是长了几十多年的样子,父亲说树也是这位柏师老人所种,柏师老人刚来到圆通寺,就种下了这两棵大柏树,并说死了这就是他睡觉的地方。还有人说柏师老人知道自己七十三岁会死,真的七十三岁的时候去世。老人去世了,十里八乡的人相互转告,来了四百多人,为老人下葬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父亲和我看着柏树老人的墓碑,我很自觉的点上了香,插在了老人的墓碑旁,我和父亲同时跪下,给老人了三个磕头,父亲从口袋里拿出鞭炮,点着了烟猛吸了一口,点燃了一串鞭炮,鞭炮在地上爆炸,我的心里很舒坦,像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样。
的确在现实的生活中很难在找到这样一位老人,不为钱,不为名,不为利,勤勤硁硁不辞辛苦的付出,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欢乐,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这里人山人海,围着戏台,老人看戏,年轻人手拉手谈情说爱,小孩子满手拿着吃的和玩具,做生意的赚着满手钞票,来这里的人都像旅游一样开心,风景秀丽,寺庙盖的像旅游景区,这一切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我和父亲正要离开时,两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也向我们这边走来,原来走过来的两个男人我们也认识,他告诉我们,每年他们都给柏师老人上香,还有另一个男人真诚的说,柏师老人,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从此这个好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只能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我对他的怀念,愿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好人都让人们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