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14岁,即将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分叉口。我站在岔路口回头看,这一路上陪我走来的“伙伴”竟只有书。我一路走来为了快一些扔了很多“东西”,却独独没有扔掉书。
我读的书很杂,什么书都有过目。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四大名著、童话故事、长短篇小说、散文诗集我都有看过。有些扫一眼就抛之脑后,有些深刻记忆之中。基本空闲下来,都会去看几本书,其中小说居多。看得多了,便也学了些人生哲理。所以说书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呢。我看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学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观海底两万里的奇观异景;尝三起三落的苦涩人间;品三言两语拼凑的绝世大作。
我留恋于书中世界,流连于那白纸黑字描绘出的鲜活的人。那是我在现实中不曾见到过的世界,不曾见过的人。我也曾像莫言般试图在现实中寻找他们的影子,经常无功而返。每到这时候,我就自我安慰道:说不定,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存在着呢。是因为世界并不相通,我才总见不到他们。安慰的多了,便也渐渐不再会幼稚的强行在这个世界寻找他们的影子了。但我仍坚信他们存在。这是怎么都不会改变的。
对于我读书的契机,是因为我的母亲。我大抵是上辈子当了一辈子好人,换来了一个温婉深爱着我的母亲。小时候我牙牙学语时,她经常将我抱在她怀里温声讲故事。那是我接触过最早的书。后来长大了,每晚的睡前项目便是挑一本书让母亲讲给我听。再后来识的字多了,便渐渐能自己读书了,晚上的睡前项目变成了读一本书。有一段时间,学校同学突然开始流行起淘气包马小跳。我借同学的书看了后,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回家吵着闹着让母亲卖给我,母亲对于我爱读书是大力支持,二话不说便买了一整套给我。快递到家那天,我窝在房间里闭门不出,一天把二十多本看完了。看完还意犹未尽,又看了好几遍,一度把书中的剧情倒背如流。
到现在,我看过的书数不胜数,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只沉迷于剧情。把关注点放在了文段上,有些句子已经忘了来源,却依旧记得他惊艳我的那个瞬间。然而或许是因为我有书这个朋友,我的文科也一直位于上游水平。我想,从我接触到第一个文字的那一个瞬间起,我和书就注定会一起走一辈子。无论我要走向哪条路,要走多远,要抛弃多少东西,我都不会扔下这么一个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