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心本来在那里呢?
在孩子的心里,叫童心。
童心是大道之本
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把儿童作为理想生命形态的象征,因为儿童保持着自然素朴的状态,无知无欲,与“道”最为接近。
童心,简单而直接,吃喝拉撒,或睡或笑或闹,一念起,一念灭。
老子认为,“弱者,道之用”,儿童是柔弱的,但是又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童心,出于自然,如同一张白纸,却可以画满绝美的风景,有着无限的可能。
庄子说,儿童是“与天为徒”,又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意思是说,孩子接近天道,孩子拥有的“天真”,是来自于天道的。
童心,纯粹干净如水晶,而又丰富开阔如蓝天,所以有人说,最是童心宝贵,最是童真动人。
如果说,在老子、庄子那里,童心还只是接近于“道”,到了明代李贽,他干脆认为童心就是大道本源,“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李贽接受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学思想,认为儿童是“人之初”,童心是“心之初”,那么童心理所当然就是“大道之本”。
童心观事物,跟我们成年人观事物是不一样的。
成年人关注事物与事物之间相的区别,童心可以在一个微小的事物当中看到美,他也许甚至发现苍蝇的翅膀也是漂亮的。
成年人厌恶苍蝇,因为它是传播细菌的脏昆虫,这也是分别心起来的缘故。
儒家承认童心,佛家说我们本有佛性。
我们成长的过程是什么?
是我们的心向外走,向外驰求,脱离心之本体,脱离它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我们越走越远,驰求外物,被外物的差别所牵引、牵扯,越扯越远。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