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理解和精神”
作者——阿振(我们的智慧源自于生活的总结,而笔记是智慧的开始。)
笔记:截取文章的要点,开阔思想,举一反三。
总结:罗列分类收获的知识点,并标注有利于哪些领域。
衍生:结合生活与工作把这些知识点变成自己的经验并使用。
《分享演讲稿》
有些人会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真那么用功上学的时候都干什么去了?
我觉得这和开不开窍有关系,和是不是在上学无关,这是一种态度问题。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我们武侠剧里的武功秘籍,这秘籍其实就是一本书,秘籍里面都有很多人根据自己经验创作出来的技巧以及练习方法,但是前提条件是你要有内功你才能发挥威力,这里读书的内功讲的就是你要开窍…。
我把读书的方式分为学院式读书和社会式读书。
学院式读书:
1、被动性读书:没有经历生活的磨砺,体会不到这些经验的难能可贵,不会珍惜这些知识更不会去研究。
2、校园环境影响:校园环境受保护,很享受,大多是自由叛逆的娱乐生活(打打游戏、谈谈恋爱、喝酒唱歌醉生梦死等等…)很难修炼到内功,也很少能开窍的。
3、无效的读书方法:没有机缘、没有导师指引,自己看自己的,很难找到正确的读书方法,读完以后没有延伸和拓展的机会,分不清理论和实际运用。
社会式读书:
1、主动性去读书:你会结合生活和工作去深入研究,会发现这书中的东西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总结。
2、社会环境影响:经历生活的磨砺,对生活上感悟和工作上的不足,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和技巧,并扩展运用这些经验。
3、有效的读书方法:当你会看书做笔记,做总结和拓展知识,这时你才会明白读书的奥秘,而这时候的你也就开窍了。
开窍时的感悟:
1、读书还有写字是一种智慧的延伸和奇迹,这两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技能,特别是现在的网络信息时代,这种重要的文化精髓很容易被取代,而我觉得这恰恰做人之根本的技能,要从小抓起的技能,因为就这样两样的东西它可以延伸出无穷的智慧和财富。
2、书是一种传承,这里有哲学思想。领悟书中的精神很重要,一本书是需要好几年年甚至一辈子去酝酿和总结的,而一些好书更可以说是别人一生的结晶,我们应该怀揣敬意去学习一本书的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3、分享是一种智慧的交流,能让你发现更多智慧,这是一种大气,这是一种大智慧啊!同样也是一种读书的境界,是值得学习的读书精神。
总结:
人的经验始于生活中的总结,而书就是总结,把这些书看做我人生的另一个父亲,老师和信仰。你看过一本书,但你从不做笔记,便无法发现其中的精髓;你看过一部影视剧,你不写观后感,便无法永远记得当时深刻的感悟;你人生走过的路,你不写日记,便发现不了那些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你记录的一生便是你人生的总结,然后它就变成了一本书,它可以传承你的意志,这就是书的精神,这就是我精神上的“父亲”告诉我的。
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书呢?其实就是记录了一个人一生的感悟,写出一本好书的人都是一位好父亲,所以要学会读书,写书,不但可以获得书中无穷的财富和智慧,还可以为后代提供一个优秀的教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