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自己带上了3D眼镜,所有在你眼前的事物都变成了具有立体空间感的。用二次元的方式描绘出三维空间里面的形态,将事物绘画成具有体积感的。这样,画面的感觉就会更加丰富和饱满。拿出画笔,来尝试一下吧!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在作画之前,先仔细观察事物,更要多方位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从正面看
从正面看盒子,由于我们比盒子高,视线是有些俯视的,因此只能看见盒子的两个面,把距自己较远的部分画得小一点,就能出现景深,它来源于摄影词汇,就像你拿着照相机或摄影机拍摄风景,镜头聚焦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对比
左图看不到这条路到底有多长。右图远处看不见,一直消失在天边。
从斜上方看
从斜上方看,仔细观察礼品盒的四个角,离自己远的两个角看起来好小,而且礼品盒变短了!
对比
从侧面看
从侧面看六面体,看到的只有它的三个面,同样是距离自己近的面看起来比较大,距离自己远的面看起来就小。
从正面看打开的盒子
在画画的时候,可以先用铅笔轻轻将大致外形勾出来。虚线是看不到盒子的部分,盒盖越是靠后就越是显得小。
从其他角度看
无论你采取俯视还是仰视的角度观察盒子,你看到的任何一个面都是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盒子是许多立体图形最根本、最基础的六面体,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梯形、三角形、圆弧角的立体图形,那么这些又该如何画呢?
透视法则
透视是绘画理论术语,在平面只是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空间、轮廓和投影的科学成为透视学。简单地说,透视的原理就是近大远小,远处的很小,在远的话甚至看不到了。
一点透视
只有一个消失点的叫做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
地平线上产生两个消失点的叫做两点透视。
如果建筑物仅有铅垂轮廓线与画面平行,而另外两组水平的主向轮廓线均与画面斜交,于是在画面上形成了两个消失点,而这两个消失点都在视平线上,这样形成的透视图称为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一般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俯瞰图或仰视图。
观察一幅不完整的图,你的视线会不会本能地生出一条隐形的线将它连接完整呢?
看不见的轮廓线与延长线
画出草稿图,延长线与消失点都要确定好,这样才能准确地画出下一步。
用铅笔练习画基本线
第一步:画出基本线
把盆栽的宽度当做基本线,首先在图画纸的画面正中间画出一条任意长度的基本线,把这条线当成画面上的基本线。
第二步:目测盆栽
接着用测量棒测出盆栽的基本线长度。
第三步:比较长度
把测得的基本线长度和盆栽的高度做比较,盆栽的高度大约是基本线的2倍长。
第四步:在画纸上描绘
在画纸上画出为基本线2倍长度的线当做盆栽的高度。
测量出各个部分的长度来比较看看
1、先决定基本线。此时,以固定的a部位,也就是们的门梁部分当做基本线。
2、在画纸上画出任意长度的基本线。
3、测量门开启时的长度,由此可知b’的长度比b的长度大约短20%。
4、测量c的长度,比a要稍微短一些。
5、在画纸上描绘出c的长度,这时可用基本线为基准决定长度。
6、b的长度是基本线的2倍长,把所有线条连接起来,便画好了一扇打开的门。
手指取景法
立体画的观察方法诀窍在于眼睛如何利用。
掌握立体感的开放焦距眼睛:让眼睛在练习2D观察时,已体验过将焦点放在静物上的观察法。现在要来体验的是不把焦点放在静物上的开放焦距状态。照片A是焦距对准整体的照片,B是焦距模糊,也就是所谓的失焦照片。开放焦距是指如同这张失焦照片一样看着描绘得状态。这种状态就是3D眼睛,意即能掌握立体感的眼睛状态。
明白了透视是怎么一回事后,在画的过程中万不可大意。很多物体看似简单,想画好却没那么容易。
错误一:透视不完整
立体感没有做到有始有终,也就是说如果要画俯视的杯子,画被顶的时候透视是准确地,但是画到杯底的时候,却忘了透视的延续,这样画出来的杯子就会让人感觉很怪。
错误二:没有近大远小
要画出物体的立体感,既要考虑平面透视和也不能忽略成角透视,可以理解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如果忽略了这一点,画面就会看起来别扭。
错误三:矛盾空间
一个平面内如果有一个或是多个物体的话,那么,每一个物体的透视关系都要遵循一致的原则。否则,就会让人觉得物体没有放在桌子上的感觉,形成矛盾的空间。
学习素描似乎很难,对透视当中的小窍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记住一些小窍门,就能辅助你画得更好哦!
方法一:近大远小原则
方法二:找出消失点
方法三:自行检查
看不出自己画的透视是否准确时,就把画板倒过来看看。
看着似乎透视关系画准确了,画面已经画对了?
然而倒置画面后,明显能看出房屋延伸线是根本不能相交的,透视是错误的。
家庭作业
你能将树木、小花、房屋放在十字路口合适的位置吗?
如果想要更加快速的学习画画,我会送1000部绘画视频,来帮助你的学习。
视频内容包含:素描、水彩、彩铅、油画、水粉、动漫、简笔等视频教程。非常完整!小编整理不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