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的今天,是卞之琳诗人的诞辰。他出生在那个听起来就充满诗意的江苏,那里的一砖一瓦,一水一巷都塑造了他细腻入微的情感。
很多人熟悉卞之琳,是因为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初读这首诗,只是觉得有着说不出的心酸。后来了解到卞之琳对于张充和的那份情感,便懂得了其中的种种苦楚。
卞之琳早在1931年,就开始在文坛展露锋芒。
二十多岁的卞之琳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拜师于当时已名声大噪的徐志摩,又有在文坛有一定地位的沈从文帮助他出版诗集。他在文学的这条道路上,可谓走得是顺风顺水,一跃跻身为新月派代表诗人。
卞之琳对于诗歌颇有研究,他善于融入古典诗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赋予联想,精巧玲珑,诗意却也晦涩难懂,具有生活哲理。
或许是由于诗人天生就具有浪漫的情怀,卞之琳的情感之路却也是举步维艰,爱而不得,在他这里,有了最大的体现。
第一次知道张充和,便是在卞之琳的诗里。一个男人苦心暗恋这个女子大半生,我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然而,她确实很出众。
张充和可谓是诗礼簪缨之族,她的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她的父亲是民国教育家张冀牖,曾因提倡新式教育而名噪一时。
张充和姐妹一共四人,个个蕙质兰心,秀外慧中。张充和小的时候,便受养祖母悉心培育,请来举人教授张充和填诗作词,因为它奠定了强大的文学基底。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这些古典文学,张充和的身上有一种古典的美。
卞之琳与张充和的遇见,是他无法预见的。在北京大学读英文系的,卞之琳认识了在北京大学读中文系的张充和,对她一见钟情,自此便开始了漫长的暗恋。
遇见张充和后,卞之琳的诗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先前是不愿意在诗歌中写自己的生活的。
卞之琳在他的《〈雕虫纪历〉自序》中有所述及。“但是后来,在1933年初秋,例外也来了。”
张充和就是他生命中的例外,他爱了就是爱了,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是私下里做好梦,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于是这一切的缠绵情意便都到了卞之琳的诗歌里,卞之琳把他的种种思念化为诗歌,寄给张充和。
初时,不解,卞之琳如此优秀的诗人,为何不去表白,选择了无声的爱。后来翻阅张充和的资料得知,张充和从未喜欢过卞之琳,并且不认同当时卞之琳的诗歌。
那种小心翼翼的情感在卞之琳的诗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就像他的《无题四》: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卞之琳表达如此隐晦,他看到张充和胸前的饰品,便想着要去研究交通史。如此隐匿的感情,怕是很多人都有难懂。爱她,又怕她知道,此间种种艰辛只有爱着的那个人才懂。
在替卞之琳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着张充和的选择感到了欣慰。她选嫁美国, 丈夫是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任教,教的却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二十余年,自己苦苦喜欢的人,却远嫁他人,就算默然无声,他心里的痛,却也是极大的。
直到一九五五年,卞之琳四十五岁的时候,才与青林结婚。他是忘不掉张充和,所以才那么晚结婚。
八十年代,张充和再次回到北京串演昆曲《游园惊梦》。已是耄耋之年的卞之琳坐在观众席望着风采依旧的张充和,温和一笑,那个人永远是他心底的美好。
这是卞之琳最后一次见张充和,可以说卞之琳爱了张充和六十年,他这一生无数诗句就是他爱的表彰。
他只愿做个看风景的人,默默守护着自己爱的人,默然不语,寂静欢喜。
卞之琳的诗歌承载着对张充和满满的爱意,而对张充和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负担。爱与被爱是世间生生不息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