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长假的最后一天,青年节的后一天。
我从大小寒间放假回家,度过了一次春节加一个春天。深居简出的日子并没太影响我拜访春天,反而更加珍惜。常常在休息日绑上口罩出门散步,并感受春天。
怎么有点热了呀。
噢,是夏天了。
东北的春天很有意思。前半段像身处在晴空万里的温暖冬日,后半段像处在蒙蒙细雨的清凉夏天。之前虽然冷,却不太像气温惹的祸,多半是风与冷气;后半段会热却并不闷,十分适宜四处走走玩玩。
从棉服到卫衣再到短袖,从学校带回来的衣服渐渐不再应季,而应季的衣服又全都锁在学校可能很潮湿的衣柜里面。放一盒干燥包,仍然担心等再回去时已经发霉。不过那也不是什么当务之急了,买几件短袖准备应付这蠢蠢欲动的夏天才对。
如果不是在黑龙江靠近俄罗斯那一侧生活,没法指望夏天会很凉快。可能比起南部唯一可以忍受的就是并不会特别潮。不过南方有多潮我也还没机会感受,看来是需要又一年再去感受了。
夏天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不是中学时看到同学被柳絮弄得直想打喷嚏时哈哈大笑、不是中学时夜晚男生寝室接满一盆凉水直接往身上浇的吱哇乱叫,我没试过,感觉那样过分快乐。而是抱着早早冰好、红扑扑的大西瓜用勺子随意的挖着吃,想吐籽就吐籽,不想吐就咽下去,也不再会担心西瓜籽会在肚里生根发芽。足够甜的味道和足够凉的温度,能让心情足够夏天。
夏天也常常让人烦躁、惹人困顿。普普通通的那些炎热日子还是需要一天天去调整、度过。不过青年节这日子并不普通,所以今天聊的主题也不止夏天。
还有青年。联合国说,15到24岁是青年;我国国家统计局说,15到34岁为青年;而共青团说,14到28岁乃为青年。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界定标准,大抵是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去作一个诠释。
我说,如果可以,我希望从今天起每一天都比昨天更青年。直到我老眼昏花,直到我弯下了背。
青年是被人们所给予厚重期望的一段日子,不管外界有些什么声音对年轻人曾做出过什么评价,每一段青年的日子都值得认真对待。青年有承接历史的能力,也有创造明天的心气。我很爱这段日子,一方面我要借这段时间去实现一些自我价值、为祖国做些努力;另一方面这段时间会赠送给我值得珍视的情感与观念。
我羡慕总是乐观的人,因为我并不是这样。却也并非妄自菲薄,只是我并不总是相信所谓的形式明朗。繁荣昌盛是因为我们的乐观自信,而只是乐观自信决不能带回繁荣昌盛。
所以作为青年人,首先作为普通人,我选择先充实自己,达到自己心中的期待,从而接过一百又一年前的那批青年的坚持,对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产生一些微小又积极的影响。
做好本职工作永远不过时。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