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昨夜手打近120分钟瞬间秒无的伤害,今日收拾心情再战。但是终究还是说过的话不想再说第二遍,那就接着昨天的空气历史继续向下
罗胖说凡事没有因果关系,只是故事新衣下的抚慰人心。那我就不讲因果,就感触谈感触吧。
今天带儿子游玩凤凰书城,既为迫不及待消费书券,也为亲子教育实践教育。但时空总是不费摧毁之力斗转星移。去年来此情景尤记于心,因为纯为花券而拼单,在畅销书里流连犹豫。今日来此,直奔主题,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涉足另外一个领地,在经济类书架痴迷。
作为标准专业的文科生,理工科思维科技经济诸如此类,我是绝不跨界的,简单又淳朴天真的思路就是我不搞这些,但罗胖的书让我明白,我跨的不是界,是打开自己世界,让自己看得更远更宽从而更有动力补给所在领域的思维之门。
废话少说,先来上第二遍读后的摘要。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取得正当的财富,赢得他人的尊重,做最具体、实在的事情,而且勤奋地去做,这就是我认为的最有尊严的生活。(关系的此消彼长)
互联网把每一个人从传统的小共同体中剥离了出来。互联网为每一个人打开了眼界,让每个人还原到了沙子的状态,它不再是凝结在一起的土块,他几乎没有任何可建筑性。(婚姻)
软实力的标准定义就是,能够在其他国家人民心中建立偏好的能力。(好老师形象)
所有高度控制的系统,一旦遇到一个具有高度灵活的低度控制的时候,往往都是惨败。
对待根深蒂固的系统,必须拿出园丁精神,含情脉脉地看着花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维护它的生态,帮助它成长。(不就是老师的职业属性吗)
放弃控制的思路,而用生态对生态的观点,用全局的思维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未来的组织系统就是,让前线听得到炮声的人发命令,后台去做支持。
基地型组织
虽然每个人都对各自的利益负责,但是只要参与分工,只要参与交易,大家最后都能受益。
零和博弈
互联网时代追着一个组织的建设,我们应该用主动接受挑战并迎合不确定性的方式来应对不确定性。
模块化生产
存量、增量
交易的外部性
当一盘生意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大的时候,企业已经有内在动因去调整不同收费区段之间的收费策略。
做出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能让价值观相同,气味相投的人能够看到。
只要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力量,呈现出来的精神,以及方方面面你能整合的资源,让所有人看到了,你就获得了资本。
小人物在这个时代,凭借自己的单点突破,可以拥有很多机会。(找自己的兴趣点研究深入)
体验稀缺
在一个固定点上成长。
圈层
整个行业的竞争者正在做怎样的变动,这种对整个环境中精微信号的接收能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所以如何获得最新资料,也是一本学问)
想多了,就干少了
始终用行动而不是道理与人交流
创业就是修行,它的心法就是一口真气吹不散,不管多难,这口气都吹不散。
消费者剩余
技术性失业、下半盘效应、共享经济
人和人联系的工作
个性化需求(家庭教育)
我们是接受了传媒的一些暗示甚至是催眠,把我们内心里面的个性化需求固化到了一些工业社会可以办得到的产品上面。
果实性创新、重组性创新、指数级增长
你只能享受,无法拒绝,这就叫活在趋势中。
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种自相似性。
机会永远生长在另一个机会的上面(所以就是思维的开拓)
信自己,信自己的奋斗
挣钱是世界上最体面的生活方式。
沙漠植物
所有人都行为都是一个心理现象的表层的呈现。
结构性拖延法
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学语文最好的方法,背诵和抄写)
让种子飞一会(时刻记下来)
一件事上有一点点被强加到目的性,他就倾向于躲避这个任务。
兴趣社会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太惨)
人类知识领域、智力领域的任何丰碑,都是由兴趣堆积出来的。(点亮孩子的兴趣)
正常的回归 平均值的活动
你得到一个东西,就得放弃什么,就才叫成本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程度,分辨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建立与自我为主导的人生决策能力,然后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用自己能够认同的因果关系,来把握自己的决策。
一个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尽其可能地避免不幸。
在集体中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考。
说回主题,身为女人,先从穿衣搭配时尚潮流说起吧。爱美有范,简直就是女人这个物种的绝对标杆,连小陈同学,我心目中最不世俗的淡定女都动了凡心,想研究穿衣风格了。那就是说说我在这条路上的跋涉坎坷把。
初期尝试:模特引领,钞票支持。
一开始有了想追个时尚,表个女人态度的想法,首先肯定走得就是模范的路线,核心一个字,买。最好是从头到尾一件不拉的全套买下来。钞票充足,自然是没有模特的风骨,也有质量的保量,但恰恰钞票不足呢,某宝给了你n多高仿的选择,后果许是一半忧伤一半欣喜。这个时候,你或许想的是,如果有钱买得起,我也会很美。
中期尝试:个性设计,风格保证。
我就是我,是世间不一样的烟火。绽放的赤裸但绝不美艳。第一轮尝试,自然是有一定长进的,好歹你省时省力,不过效益没有最大化而已。所以看着一大堆看上去很美拿回来认不出来的出境律超低的衣服,想来想去,悔悟了,不对,自己长个圆盘脸,整个别人的空气刘海也不是回事啊,还得正式自己的圆盘领地啊。所以高端了,分析分析自己的外在和内在,和内心来一场顶层对话,给自己定个风格吧,以后只买这个风格的衣服,少而精。这一步绝对是个进化。小陈同学正处在这里。
现在尝试:找hold住的,hold住穿的
不敢说最终尝试,女人的脑袋真是连自己都猜不透。现在的穿衣搭配个人很满意,绝对走出了第一步工业社会的标准化模式,也走出了第二步的框架式结构,走向了现在这步,摸不着头尾,兴趣主导。
理由如下:重视个性需求。本人多变,情绪也异常起伏,所以时而蹬蹬高跟鞋装装淑女,时而就脚踏人字拖,老公衣服随便穿,爱谁谁,我喜欢就行,适合我心情就成。老陈说我身材好,所以敢妄行,其实实质是,我学会爱自己,底气足了,哪来的,鬼知道。但结果就是我的衣柜基础款很多。
重视触摸感觉。说白了,就是质量得好点,不太劣质。因为个人没天生丽质的本事撑的起各种天。
两种理由结果,就是大半年过去了,一件新衣未入,为啥,不为买衣服而买衣服,不恐慌也不担忧,遇见喜欢的毫不手软,但遇不见绝不凑合。那么问题来了,我会忍受多半年,就那几个形象吗?当然不,怎么解决,靠搭配啊。
所以我的穿衣历程,想想竟然就是再创造的思维过程吗?从买到想再到创造。所以想美,靠钞票,能解决,但是极为笨拙又成本巨大。靠想,行动力太少,又太过局限。靠搭配就不一样了,材料、颜色、形状等多重因素来调和,灵活多变又极具特性。所以靠搭配来解决穿衣问题,就是一种补给思维,跳出衣服的思维来重组。
工作亦是,我从事教学,在本专业内学习新知识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但你学学经济,学学互联网,学学扎染技术,足不出户一样可以给你打开一个你未了解到世界,不就是延伸了你的视演,请你这种青蛙从碗走进了缸里,虽然还是局限,但起码转起身来从容不迫。这就是思维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