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芜广袤的荒野中,有两个人。他们同样衣衫褴褛,但不同的是一个身穿蓝衣、一个身穿红衣,一个沉浸在打猎中,一个已经被野兽盯住,一个身形矫健、一个瘦骨嶙峋,一个双目炯炯有神、一个神情萎靡,气息虚弱。这二位恰巧都感到饥饿,于是一同走进王的领土,却被守城人拦下:“你是客人吗?”
蓝衣人毫不迟疑的回答说:“我是主人。”
可是王的守城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抓到王的面前,王于是问他:“你既然不是我国之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蓝衣人人回答说:“我从小就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王既然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么能说我是客人呢?所以我才说是‘主人’。”王听了,便把这个人释放了。
在那个富饶的国度里,红衣人借着蓝衣人的光饱餐了一顿,便问:“我如何能像你一样处变不惊?”
蓝衣人看了看红衣人无神的双眼、因长期饥饿而佝偻的身体,对他说:“别着急,你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任何人在获得精神上真正的平静之前,先要获得健康的体魄——悠然子
正如另一个发生在战国时代的小故事,滕文公曾问孟子:“滕国这样一个小国,处于齐国与楚国两个大国之间。是向齐国归服好,还是向楚国归服好呢?” 孟子的回答是:“将护城河挖深,将城墙修筑坚固,争取民心”
孟子将护城河和城墙放在民心之前,是因为他清楚,没有夯实的根基,精神层面的问题是无从谈起的。
这其实说的也是修身养性的道理,健康就是我们的护城河、城墙。在我们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成长之前,务必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了健康的体魄,精神层面的修行才有了进行的前提。例如一次高质量的冥想,需要肺部的全情参与,而一次高质量的跑步,需要核心肌群能在关键时刻各司其职。正如慢行之道所说,这一切,都需要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推进成果,直到抵达终点。
先知之旅能带我们走向觉者的起点,也就是慢行之旅的开端。在这个开端,挑战者可以选择成为毅力型挑战者、耐力型挑战者、力量型挑战者、疗愈型挑战者。就我自身经验而言,毅力型的挑战是应该放在最前面的。比较推荐的成长路径是毅力型挑战者-凤凰-日-初阶觉者,这是最适合积累经验、体悟个中曲折的一条路径,每一次的挑战都是在为后一个挑战做铺垫。
丛林中,一只眼镜蛇和一只狮子对峙,眼镜蛇擅长远程攻击,狮子擅长近身搏斗。迫于对方实力的震慑,它们都没有轻举妄动。
“师父,你觉得谁会赢?”小沙弥望着旁边的得道高僧问。
“谁能参透对方的技能,谁就能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觉者四象限并不单一要求我们获得精神层面的成长,同时也注重对体魄的修炼,让我们成为一个参透远程攻击的近身搏斗者,或是一个参透近身搏斗的远程攻击者,让我们摆脱痛苦,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保持警觉和清醒,并能随即应变,得到1+1>2的收获。对于挑战者而言,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挑战,一呼一吸、吃饭走路、清洗打扫、逢人历事都是在修行。
随着挑战层级的递进,四种挑战者可逐渐成长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凰、麒麟中的其中一种风格,此时他们的毅力开始增强并适应挑战强度,也将会在这段时间遇到挑战旅程中的第一个瓶颈期。
随着挑战层级的递进,他们将逐渐演化成日月星三种风格,此时的
他们的毅力、耐力、力量及疗愈不同程度的提升,正处于融会贯通阶段,已经可以调动核心肌肉群服务于自己,甚至能在有氧运动中找到冥想的感觉。此时他们将遇到挑战旅程中的第二个瓶颈期。度过瓶颈期后,挑战者们将升级为初阶觉者。初阶觉者是毅力冥想、无氧冥想、有氧冥想、疗愈冥想的集大成者。
毅力冥想带给人全新的一天,无氧冥想淬炼筋骨,有氧冥想锻炼内部器官,疗愈冥想清理及重建心性,以上挑战旨在修行过程中为挑战者逐步打造出更适合进入冥想状态的体魄,实现身心灵全方位的提升。随着挑战层级的推进,可使挑战者跳出焦虑、抑郁之苦,摆脱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开启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愿意坚持终身,将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做个健康且智慧的老人。
这里面我们不禁要谈到,为什么冥想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大宗教:禅宗静坐、道家坐忘、瑜伽冥想,其实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以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生物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的一次科学实验来作为这个问题的解答。
伊丽莎白·布莱克和她的研究团队选择了239位年龄和生活习惯近乎相似的女性,安排她们前往科罗拉多州的香巴拉山进行为期90天的冥想实验,要求她们每天至少冥想12分钟。与此同时,参与者在这三个月内禁止与外界联系,以免产生额外的精神压力。
而后产生的实验结果也让人布莱克本大为惊讶。经过为期90天的冥想,239名女性中有约83%的人端粒长度平均延长超30%,体内的自由基显著降低,细胞整体更加年轻有力,整体上相当于年轻了20岁。
那么这个端粒体又是何物呢?
端粒也因此被科学家们誉为“生命时钟”,它的两端从我们出生起便开始缩短,当它走到进程的终点时,便是人生命的终点。也就是说——坚持冥想是可以获得延年益寿的作用和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