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但凡有关神话传说、奇闻异事的记载向来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这也是野史故事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某些好事者,出于对弱者,特别是亡国君主的同情,会臆断些有板有眼的故事,以满足大众的心理。比如关于“元末代帝王(元顺帝)是南宋末帝(宋恭宗赵显)之子”的传说,在有明一代流传甚广,大家对此深信不疑多半是因其符合老百姓认同的因果报应说。元代欺负宋孤儿寡母夺人江山,而今让元朝终结于带有赵宋血脉的元顺帝手中,也算是天道使然。
如此因果轮回,早在北宋亡国君主宋徽宗身上“应验”,野史《齐东野语》记载,在徽宗赵佶出生前夜,其父神宗梦见了南唐后主李煜,表示要给他当儿子。神宗醒来,心中不快,毕竟南唐又为其祖辈赵匡胤所灭,李煜为宋太宗毒死,他投胎到自己家不就是要闹腾他们宋氏江山,报复他们的吗?
这样的传说我们无从考证,不去讨论什么是否真有“世道轮回”,不过细细比较宋徽宗和李后主,他们身上的确有惊人的相同点。譬如:两人都是机缘巧合下接过权利棒,都是亡国之君且都被折磨死于他乡,最为重要的两人平生追求不在皇位,而在诗书画,他们简直是帝王里的艺术天才
1.阴差阳错承大统:李煜兄长被废,赵佶兄长无子
若不是因为变故,相信,无论是志在山水的李煜还是喜欢笔墨丹青的赵佶,都会在他们理想的道路上安度终生,不会沦为亡国君主,更不会在饱尝非人般的折磨。
(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是李煜最后的佳作,写尽了亡国的凄楚和哀怨,词句传至太宗皇帝赵匡义耳中,引起皇帝的顾忌,故而派人用牵机药毒死李煜。
李煜本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六儿子,按礼制是轮不到他继位的,而且他对王位也无半点兴趣,你看其“钟隐”的自号,即在表明平生无所愿,独求做钟山隐士,奈何皇室中人,向来由命不由心,李煜的人生轨迹因长兄李弘冀的被废而彻底变道。
南唐中主李璟最初立长子李弘冀为太子,和父、弟性格截然不同的是李弘冀为人沉稳野心勃勃且颇具军事才能,史称其有胆、有谋、精通带兵。南唐收拾闵地的参与势力以及与吴越的交战中李弘冀都是敢战敢为,因军功无数,又是长子,故被立为太子。
虽是储君,但李弘冀依旧是忐忑不安。一则,其父李璟继位时曾和他的叔叔们(李景遂、李景达)约定“兄终弟及”,并封李景遂为皇太弟,只是随着李弘冀的战功和威望升高,才勉强立为太子;二则,李弘冀自己也清楚,父皇对这个能打的长子并不喜欢,虽然在当时五代十国这样战乱频繁时期,若如此将才做小国的掌舵人为社稷之福,但李璟性格柔和、喜好舞文弄墨,故而更偏爱小六子李煜。
对弟弟李煜,李弘冀的做法是恐吓,而对挡路的叔叔,他却用了狠毒的一招——暗中毒杀。中主本来对他就不待见,这下被查出后,李璟索性以此为由废其太子之位,另选寄情山水的李煜。但是,文学上李煜手到擒来,落笔成神,政治上,当时多个政权割据,李煜于国无从下手,如同狼群中的任人宰割的羔羊,其父李璟因个人偏好,而不顾及事实的决定,断送了南唐,也葬送了李煜。
(2)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宋徽宗赵佶《在北题壁》
此为靖康之乱时,徽钦二帝及宋皇室成员被掳北上后,享惯了锦衣玉食的赵佶面对身体、肉体的折磨发出悔恨之语,纵然他心如刀割,然一切晚亦。
赵佶本是宋神宗的庶子,神宗死后,年仅十岁的哥哥赵煦(宋哲宗)继位,无意外,哲宗百年后自然是其长子继承皇位,赵佶继续做他养尊处优的端王。然而,老天爷就爱开玩笑,在位十五年的哲宗英年早逝,关键他还没儿子。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没能遗留子嗣,临时主政的向太后和宰相章惇准备在宗室中选合适者。当时宋神宗建在的儿子有赵似、赵佖、赵佶、赵俣以及赵偲,章惇先是提议立赵似,他是哲宗的同母弟,向太后因其年龄小,以不能超越哥哥们为由否定提议;后提的赵佖,又也被太后借口眼睛不好排除。最后,向太后索性推举喜爱的端王赵佶,尽管章惇表示“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但并未被太后采纳,此语反而埋下章惇悲惨下场的引子。
宋徽宗继位初期还能勤勉为政,有帝王的样子,然而不久在蔡京、童贯、梁师成、高俅等奸臣的引诱,徽宗越发荒唐,沉浸于蹴鞠、骑射等娱乐项目,致国家大事不顾,甚至为名妓李师师和周邦彦争风吃醋之事。
宋徽宗一朝,君不像君,臣为臣,弃大宋百姓于水火,以致于内有揭竿而起者众多—方腊起义、宋江起义等;外面临金人的虎视眈眈。待金人挥军南下,惊慌失措的宋徽宗仓促传位给儿子钦宗,自己却以祈祷逃之夭夭,靖康元年,金人再次南侵,酿造了中原耻辱的—靖康之变,堂堂皇帝沦为阶下囚。
赵佶,为一己之乐,赔上大宋锦绣江山!
2.亡国君主悲惨结局:后主被毒杀,徽宗做灯油
南唐被宋太祖灭亡后,李煜被押往京师,太祖赵匡胤“赏”了一个羞辱他的封号“违命侯”,好在太祖在世期间,对李后主并没有过多为难,到了太宗赵匡义继位后,李煜的灾难才真正到来,妻子小周后常被无辜宣召入宫,令他爱莫能助,亡国之痛,令他只能借酒浇愁;最后还是躲不过皇帝的一杯毒酒。
当年赵匡胤以“违命侯”羞辱李后主,万没想到,百年后如此侮辱人的称号竟然也被用在其子孙身上。徽宗父子被金人俘虏后,大金皇帝也玩了把文字游戏,封宋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表示二位皇帝的昏庸无能。
此外,金人还逼二帝祭拜完颜阿骨打的庙宇,他的爱妃被金军强行索取,他的女儿被赐给金人为妾,面对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宋皇帝还得跪着上表示感激,据说那首漂亮的瘦金体因战战兢兢走了样儿。
九年后,受尽肉体与精神折磨的宋徽宗,在悔恨中病逝,然,其死也不能入土为安,按照金人的习俗,将其尸体火化练成灯油,其子宋钦宗眼见,肝肠寸断恨不得追父而去。
以此种惨状退出舞台,真令人一声长叹。
3.帝王里的艺术天才: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无论是李后主还是宋徽宗都是古代难得的艺术天才,他们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后主的词传承古今,徽宗的“瘦金体”堪称一绝,他们是艺术界的天才,却因命运捉弄做了最不适宜的君主。
(1)
说起李煜更多不是指责,而是同情,他不像徽宗那般纵情享乐,其乐趣更不是建议在百姓痛苦的基础上,弱肉强食,南唐灭亡实乃历史选择。
李后主多才多艺,虽治国无成,却是为千古绝唱的大词人。词兴起于晚唐,香软的花间词盛行,但神韵欠缺;到了南唐词大放异彩,南唐二主词(李璟、李煜)里相思离别、春恨秋愁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李煜既扩大了词得领域,又营造了优美惆怅的词境,后人学之者众多,像清初词人纳兰性德对其推崇备至。
以亡国为界限,李煜词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安逸,诗作意境一般,其后期作品多写故国思、亡国痛,你看那“只以眼泪洗面”和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还有这如春水东流的君愁。句句发乎心,读之令人哀婉叹息。
(2)
一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用在宋徽宗身上毫不为过,看其二十多年的当政表现,今日结局着实为当年不务正业买单,只是这代价太大、大惨烈。
宋徽宗也是一个艺术天才,其才能与后主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徽宗此生最贪恋的不是皇位,而是艺术。传闻金人搜刮宫中的奇珍异宝时,他只是沉默不语,直到见金人抢了书画词作,赵佶才满面痛苦、垂手顿足。
对艺术的痴迷,不但令其能吟诗作赋、能书会画,还能自创新体,起初学习黄庭坚、褚遂良等大家的书法后,又独创出“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瘦金体”,此体写来修长优美,流传至金国后,颇受好评,后人学习“瘦金体”的人不在少数,但在“神、气、韵”上几乎无人逾越徽宗。除了一手好字,在中国绘画史上,徽宗成就也是翘楚,在位期间,成立专门的翰林花园,聘用著名的米芾书画学博士,有时亲自传授绘画技巧,提倡诗书画印相融合,提倡意念营造。
和李煜一样,赵佶的词作也可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期,以后期留存的佳句、佳篇最多。人生有所经历,才会有所顿悟。身在五国城,日日回首故国却不得归,唯有触景伤情,那首《在北题壁》:“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则是最令人动容的写照。
两位错生皇家、错登大位的艺术天才,是一朝的不幸,艺术的大幸,两人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惨然离世,今细读之,不禁哀之、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