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得不承认做一个咨询师是需要天分的,有很多同事在我的眼中他们天生就是为咨询师而生的,但当我把这些想法说给他们听的时候,他们却告诉我:“你只是看别人干活不累,背后的辛酸,说多了都叫泪”。哪里有什么天生我才,只不过是勤能补拙罢了。高人指点我们: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在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功夫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叫见自己,第二境界叫见天地,第三境界叫见众生”总之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修炼达到认知自己、认知营销、认知规律的境界,不管听、说、读、写还是学、思、悟、创,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只为了两个字“认知”。不断探索营销中未知的领域。
1、听
放下对每一个人的成见去倾听他们,不要着急插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一个急于表达的人在别人的眼里是多么的不成熟。咨询不是炫技,不是要我们表演个客户看,咨询是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呢?客户不说我们怎么知道是什么问题,客户说了,你没有去听而急于炫技,那是解决问题呢,还是将问题引向更为复杂的问题呢?
听话听音,一定要听出客户的弦外之音。比如有的客户说:“你这个组织架构设计是在鼓励能人,那如果能人起来之后又跑了怎么办?”客户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你的组织架构设计有问题,而是对组织下一步的留人问题存在着担心,如果我们要脸红脖子粗的再跟客户去讲我们方案设计的本源问题,那就显得多此一举,更多的应该去讲一下在这个组织架构之下,组织的演变和发展规律。能人起来之后,我们还有更多的市场区域要开发,我们有给能人预留的晋升空间,能人能得到更高的职位和更多收入,如果他能伴随组织的演进提升自己管理水平的话他还能得到更为轻松的收入,加上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强化了员工的归属感,他不但不会选择离开,还会更加死心塌地的跟着企业走。
对于听到的自己不确定或者是客户表达含糊不清的地方一定要大胆的提问,或者将客户的话再重复一遍,问明白客户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对于莫名其妙的客户需求,一定先听明白客户想表达的意思。有个老板问:“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另一个副总紧接着问了另一个问题:“企业文化到底是不是老板文化?”如果我们正儿八经的给老板讲人的职业规划,给副总将企业文化的三层构成理论,那我们势必有要上当了。我们可以问清楚,问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企业在哪些方面出现了瓶颈?我们的企业文化现在是什么文化,对我们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困扰?然后让他们把话讲明白,我们才能更好的知道从何处着手解决这样的问题。原来,老板是对副总的能力表示怀疑,副总对老板文化耿耿于怀这才有了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不变明说的情况。其实这两个问题,我们用一个问题就能够破解,而不必大费口舌。
我们在市场调研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消费者说:“这些问题还用问我吗?”他的言外之意是,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他中意的答案是什么,因为他的偏爱只有他自己内心明白,我们就需要引导他说下去。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那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我相信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真听出客户所说的每一句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提问和反问是对听清对方更有效的方法和行动。
2、说
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说给企业听”,很多东西我们不说客户肯定不知道,不知道肯定不能领会。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既不能故作高深,吱吱呜呜、绕来绕去把客户绕烦了,而对自己的问题失去兴趣,顾左右而言他,实际上客户想的是,你根本没有能力解决我的问题,而不认为自己的问题确实没有价值。说话又不能直来直去,想说什么说什么,这要看跟我们对话的人是谁,很多很牛的人都喜欢说“你去做什么、什么”、“你们公司”、“你这个人”,如果我们将这些话都改成“咱们”,你再去试一试,我在所有的客户那都鼓励他们项目从“咱们”开始,而不是一上来就把你是你,我是我分得楚河汉界一样。
“咱们”的含义是永远跟客户在一起,即使是客户的错误也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去破解问题,我们要相信两条铁律:第一条,客户永远没有错;第二条,如果客户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不能胡说,咨询师不是靠胡说起家的,更不是靠忽悠让自己身价倍增的,经常把“忽悠”挂在嘴边的人,我不相信他所说的话里没有忽悠的成分。忽悠虽然是咨询师的基本功,但做起事来一定要做到位,不能忽悠,不要形成忽悠的习惯。很多自吹自擂的人都被客户起了外号,客户更相信态度坦诚、开诚布公的人。
提案是对演说能力最大的挑战,除了脑子里面有东西,你还要克服一下自己的恐惧、演说的仪表仪态,我不太喜欢坐着提案,把PPT顺着给客户念下来这不叫提案,更不叫演讲,而那些专业培训师的演说培训对咨询师来说有必要好好看一看,里面有很多的方法让我们培养演讲的水平。除了按照他们传授的方法学习之外,要加上自己的风格很难,我们很多初为咨询师的人,演说能力还可以就是在一些举止上让人感觉到“有意拿捏”,这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我当初说话是带着哭声的,只要能去掉哭声,不让自己内心情绪从自己的讲话中表现出来,这“有意拿捏”都是我的奋斗目标。加入自己的风格,自然而然的演说水平就提高了,这也是我们后面讲的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不要感觉什么都不可信,关键是通过读书和学习把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方法都拿过来利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初为咨询师不要心太急,先把基础的东西练好,然后再去拓展未知的知识领域,做了咨询师就要有磨练自己的长远计划,别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乱套。
提案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屏幕的右侧,因为人的视觉都是从左往右来看的,你站在大屏幕的左侧,人的习惯总是先去看看你。我们现在看很多科技产品的发布会,演讲人总是站在中间或者站在屏幕的左侧,非要不走寻常路,但看看他们的课件里面他们全部都是海报化的课件,站在什么地方已经不重要了,课件只是他们的演说的辅助工具,但作为咨询师,在不是很大的会议室里面演讲,还是站在屏幕的左侧吧,除非哪天我们不用给客户提案了,这会让我们站到舞台的中央!
不要把每个项目都当成全新的项目来说,唯唯诺诺并不是营销咨询师说话的风格,只要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每一个项目都不是什么新项目。我们之所以称之为新项目是因为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企业的领导人和员工不同,但涉及营销的关键流程和核心套路大体都是想通的,行业和企业的事情需要问,而营销的套路则只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害怕说的不对,不对的地方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千万不要想:“我说的不对怎么办?”、“我的观点客户不同意怎么办?”、“很多话说出来得罪了客户怎么办?”,这些担心会让我们更加紧张而张不开口,声音里的哭声就出在这里。说话是把这些顾虑消除,大胆而有技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合适再说,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说观点要有一定的尺度,别把话说的太满,不要用“绝对”、“一定”、“必须”这样没有余地的词,也别试探性的去问客户“行不行”、“对不对”、“好不好”而是要说“如果xxx的话就太好了”客户是想通过我们的话语强化对问题选择还是放弃的信心,如果我们所说的话中既没有支持他作出明确的选择,也没有让他彻底的放弃而是让他依然带着问题去听你翻来覆去的讲一些没有指向性的“废话”,他没有这么多的耐心,即使大部分的客户都能在表面上表达出对咨询师的尊重。
话有两面,嘴有两张皮,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与客户之间有眼神的沟通,实时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自己的表达方式,对客户出现的皱眉头、点桌子等表现说明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那我们尽快的结束这一个话题。
不说牵扯民族、政治、宗教等敏感性的话题,不说低俗的话题,不说与项目无关的个人生活话题,不说个人家庭、孩子、爱好等的话题,这些话题与项目没有多大的关系,与你的能力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与客户的需求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些话题除了让你咨询师的光环迅速消失以外,你给别人的印象总是这个咨询师也就是个一般水平的人。
不说令企业感到敏感的话题,你这个东西成本到底是多少?你的产品能有多少利润?你的原材料都是从哪里购买的?你的银行账款情况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做营销咨询师的大忌,不该知道的问题就不要乱问,也不要乱说。有一次,我原来的一个总监在项目落地上碰到了困难,他问人家企业说:“你们合伙人之间是不是有矛盾?”企业老板说:“我们搭班子合作这么多年,没有什么矛盾,你们做不下去就做不下去,不要猜疑我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一次,企业的老板对我特别的信任,让我去运营部核算一下产品的成本情况,运营部的人员也非常的热情,那产品所有的成本项都给我列了出来,包括原料、工时、能耗、包装、管理费等等,而且还换算了几种原材料的替换方案,我记住了这些数据并在营销中层会上不小心说漏了嘴,企业老板对我非常的不满,很多不该说的话还是不要说的好,不要辜负了人家老板对我们咨询师的信任。
不要着急去说,去表达自己,让客户把话说完,我们再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方面是对客户的尊重,另一方面给自己更多思考的时间,表现出自己稳重的气质。你看答记者问的现场直播,发言人总是在给自己留一些思考的时间,然后巧妙的回答出问题,很多回答让人拍案叫绝。相反,别人还没有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事情常常让人看做是缺少深思熟虑的答案,对本来就拿不定主意的客户来说这种不经过思考的答案让他们更加纠结。
说话要简洁、扼要,不要翻来覆去的让人不知所云。我们要努力锻炼的一种本领是先给事情或者问题定性,然后在定性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实际上即使我们说半天废话,客户记住了你对问题本质的判断是正确也就够了。对问题本质的判断除了功底之外,还要有肯定的语气。
说话不要七嘴八舌的说,不要让人感觉因为你们是项目组就可以用语言将客户的意见平息掉。有一次我们一个项目组去提案,提案结束后开始讨论,客户的老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项目组都能七嘴八舌的给回复掉,这说明项目组确实下了很多的功夫,老板把会议室的门一摔,走了!面对着空场的尴尬,在场所有人都很无奈,项目沟通到了这个程度基本上也就宣告结束了!老板气呼呼的回来说了两句话给项目组上了生动的一课:“你们是专家,做策划你们专业。我们是企业,做产品我们更专业,所以请你们给我们留足表达意见的时间,听我们把话讲完,你们再来说!咱们以彼此尊重为前提,结束现在的项目推进”。七嘴八舌不但没有教养,还是一种不专业、不职业的体现。总监为主沟通,其他人员做好记录,对客户的问题保持热情并给予专业的解答和积极的研讨、沟通。
不说别人的坏话,不说同行的坏话,不跟客户的同事间拉帮结伙帮着一方去打压另一方,不说没有原则和根据的话,我们说话可以没有技巧但必须实事求是。项目上的事情要说到明面上,不要背地里再去说一些话。
说话的时候不要老去扶你的眼镜,摸你的后脑勺、舔自己的嘴唇,这些信号都传达了一些不自信或者不确定的信号,你想想看,这些动作是不是只有不自信或者在说谎的时候才表现出来呢?我们总不能告诉客户我在跟你说谎吧,但是这些动作已经出卖了我们。有的人实际上很确定自己的观点,但就是因为形成了说话时的习惯性动作,让人感觉不是多么真诚。话说多说少无所谓,关键在于让人信服,你说了一大堆的真理就因为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毁了,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我们把提问也做为说的要素去理解,营销咨询师所问的问题都不是没有原因的乱问,主要提问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对自己思路的确认,二是对对方回答的确认,走进对方的内心,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其说提问不如说用聊天的方式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才是好说话的最高境界。你不能连聊天都端着专家的架子,用评判者或者审视者的视角去对待别人的观点。这样会让谈话者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特别是一些习惯了博弈的企业家,是不希望你去评判他的观点的。问话充满着对人性满满的尊重与满足,对强者有么说么,对弱者适当鼓励,对表现突出者必须对他出色的表现加以肯定。
3、读
过去我的老师说,你看你写的还不错,就是脑子里没有东西,勤能补拙,你要懂得为自己的大脑投资。投资自己的大脑最简单、最省钱的方式就是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我信了。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如果你想成为最好的去读书,那你永远成不了最好的,有人为炫耀去读书,你常在朋友圈看到,美丽的景色之下,一杯咖啡,风卷图书,自己翻开一本书,然后自拍的时间超过读书的时间。有人为了自己聪明去读书,读书可以让我们比别人知道更多,让我们沟通的盲区不至于太大,不至于在客户面前显得孤陋寡闻。后来,我想读书其实就是跟别人在交流思想,用我的思考参与作者思考的世界,在参与中扩大自己的眼界。
读什么书?做策划读什么书?做咨询又读什么书?好像什么书都要读,读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不读书的人永远都是自满的状态,你看那些张口闭口就是“我原来怎样怎样”的人肯定不怎么读书。
咨询师读经营与管理的书,策划师读策划的书,这都是不同的选择方向,读什么书都不要紧,先确定好能解决当下问题的知识。再往后走,读什么书都能跟我们的职业挂起钩来。通过读书我们可以重新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不断的知识补充我们的知识体系所涉及到的领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广。
当然,咨询师也要读一些工具书,比如:演讲与口才、文案写作、办公软件使用等等的书籍,这些基础能力就相当于扎马步,如果不认识到这些书与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即使上培训班也不一定能学会。我们看很多人考了很多证,但在自己的工作中基本上用不太上,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所学与自己的职业如何结合。这些工具书类的书籍在初为咨询师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读一读的。
初为咨询师主要读的书就是一些带有策划案例的书、读一些营销方法论的书,比如: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特劳特的《定位》和叶茂中的一些书也很不错,这可以让我们掌握一些咨询的方法,这些书故事性都比较强会将我们带入到咨询的情境当中,我们需要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去学习,这在营销学里面也有个策略名词叫做“聚焦”。先聚焦入门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深入的去读,深入的去领会,然后知不足,然后继续读书。读书有利于建立我们独立的知识体系框架,而读资料和读新闻或者说碎片化的东西没有这种框架。在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还没有搭建起来的时候,我不建议去读一些高深莫测的书籍,那会把我们带到云里雾里,然后就会读葵花宝典一样,最后的结果都是走火入魔,我接触到的很多的咨询师所做的方案里面全是别人现成的工具罗列,没有一点自己的独立思考,很多的工具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就知道看起来挺“唬人”的。尽管现在都说要补齐自己的短板这个理论已经落伍了,但在我看来咨询师永远存在着短板,我们永远不可能将所有的专业都能掌握到,360行我们真正要行行出状元是很难的,我们只能通过读书和实践来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然后在框架内解决营销的问题,这样就非常的简单有效。
再读书那就读一些经营与管理的书籍,历史书。这些书籍都带有很多的案例,这是都是我们应该读的书,我们也有自己的按照书单罗列的书籍,很多很多,要读完还要很长的时间。
我一般的读书安排是没事的时候看历史书、新闻、微信公众号,这些东西都非常的分散,读起来不需要什么目的。有事的时候看资料、看专业书,这些资料一方面来自于网络的搜索,我搜索的办法都是输入我要查找的主题词,比如:“xxx行业发展趋势”,“xxx行业市场营销方案”百度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搜索行业资料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字,有时候哪怕就一句话有用我们也要将这句话摘录出来,这句话就有可能改变我对行业本来的认知。同样是收集资料不同的人做起来竟然有很大的差别,别把资料搜集当做应付,这是我们对待项目最严谨的事情,我们不掌握资料,不掌握数据就很难对行业有全面的认知,我的电脑里面有一个盘存储我所收集的资料,这个盘里建立了一个文件夹叫做“文化战略中心”,在这个文件夹之下有8个文件夹,我给他们这样命名“管理常识”、“经营常识”、“行业案例”、“行业趋势”、“企业文化”、“企业战略”、“营销常识”和“实战案例”,每一次的资料搜集我都放在“行业趋势”文件夹中,新建一个以行业命名的文件夹比如我可以给这个文件夹起名叫“低速电动车”,这里面就有关于低速电动车的所有资料。这些资料为了方便后面的阅读和更快的整理我把他们又不断的细分成不同的文件夹:行业数据、主要企业、品牌研究、产品研究、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等,这样我在后面整理资料的时候就非常的聚焦,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去完成它,而不至于把自己的精力淹没在浩瀚的资料当中。
读书要做分析,读资料也要分析,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初入咨询行业时,我的资料分析总是做的不连贯,总有一种驴头不对马嘴的感觉,甚至有些资料分析出来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太过专注于别人的观点和对资料本身的依赖而没有形成自己能将这些观点转换的方法,所以,我试图在找这个方法,并且把这个方法归结为“MODS”,用任督二脉作为主线,用四条价值链作为贯穿将整个的营销业绩系统突破的办法链接起来,用自己的观点去整理二手资料并结合市场调研的客户观点来验证这些观点,与客户观点相符的资料拿来利用,与客户资料不符的资料则要反复的推敲。这样更容易找到符合规律的东西。而一味读资料的坏处就是,你只是拿了别人的东西,在现有的项目上却套不上,因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分析,初为咨询师,不管我们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都容易患上一个毛病,就是读书太少,想法太多,这种毛病导致了很多人在咨询的入门环节上就非常的困难。做一个有主见的人,背后需要有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这种理论体系不会从天上掉到你的脑袋里,而需要读书获得。
读书是与别人思想的交流,既然是交流自己首先也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把别人的思想体系吸收到自己的体系框架之内,即使你不认同他人的观点,你也要好好想一想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好读书,也求甚解。我初入咨询师时没有耐心看完一本书,只看一些零七八碎的方案或者文章,我感觉自己是纯粹的实用主义者,并将这种“实用主义者”的标榜感觉倍有面子,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去建立自己的系统(我经常叫它“套路”),这些套路是咨询的基本功,是在被无数问题折磨之后,发自内心的坚持,并开始不断的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4、写
我们不要过度依赖现成的营销理论与营销工具,而忽略了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观察,以前的时候咨询行业是一个以一个核心人物为中心的特别能装的行业,这个核心人物只负责捣鼓一些稀奇古怪不接地气的工具让人去使用,要求别人大量的使用工具,以显示自己的牛逼之处。其实,解决问题才是咨询事业的关键,花拳绣腿式的东西,我们看看有用可用,没用我们还有自己的思考,一个有理想的咨询师不应该拿着别人的地图去找自己的路。
咨询师枪毙一切形式主义的官样文章,不能说句句诛心,至少得写到点子上。广告公司里那些文案出身的大师也很令人敬佩因为他们总能用三言两语的文字展现出优越的品牌文化意境,我喜欢这些人的文案功底。咨询师跟广告公司的文案不同,因为咨询师解决的问题可能来自方方面面,你只有文案的功底有时会让我们捉襟见肘。咨询师不但要会写一些惊天动地的三言两语,还要会写新闻、写软文、写报告、写主持词、写创意说明、写广告脚本、写画册、写折页、写海报内容、写讲话稿、写调研报告、写战略规划方案、写活动策划方案、写管理方案、写流程图、写管理制度还要写人生感悟和项目总结,枪毙一切形式的官样文章是让我们不断的修改文风,更加接地气,而非消灭一切题材的文章,那些你瞧不起瞧不上的文字才是真正让那“三言两语”绽放的根本。
在今天这个读图的时代,写确实是地位下降了不少,视觉语言、镜头语言代替了文字,而且比文字更有杀伤力。这样的语言表达不是说能做到更非写能出来的,我们还要懂视觉语言和镜头语言。在我们咨询的过程中听的成分占40%,说占35%,读占16%,写占了9%,我们不需要写太多的东西了,但基本功必须要扎实,什么题材的文章拿过来就能写,而且能写出高度,我不知道这件事情如何解决,是不是咨询公司招聘的时候都应该看一看任职资格里面写着“汉语言文学”或者“广电新闻学”或者“文秘”、“广告学”的专业?
写东西要有一针捅破天的功底。这种写作功底的修炼在于多读多看多思考。写作有天分的讲究,但更多的是对商业世界的兴趣。
做好工作记录是写作的基本功,初为咨询师你要在项目总监在跟客户谈话的时候详细记录整个的谈话过程并标准客户需求的重点。因为在跟客户谈话的过程中,除了写我们确实不应该去插嘴。我从文案策划开始做起,我的一个工作习惯是:当我的总监在谈话的时候,我会在电脑上打字,把总监和客户谈到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的记录清楚,特别是客户的回答一字不漏的记下来,之所以用电脑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展现自己的职业性,另一方面是可以练习打字的速度,更重要的一个好处是这些谈话记录可以在项目群中分享,而且你在做企业问题研究的时候,很多的问题可以从谈话记录中直接找到答案。我经常把谈话记录中的答案标出红色的问题和蓝色的答案,这在后面的写作中可以直接使用。
如何写策划方案?开始的时候我一般是按照别人说的“杂货汤”的方法去写,什么东西都往策划方案里面去写,这不是太难的事情,只要先列出我们做事的框架来方案就有了骨架,内容的写作就让方案有了肉体,而我们的文采和观点则正好代表了方案的灵魂和精神气。写方案就是这样熬啊熬啊,慢慢的就功到自然成了。策划的方案有很强的逻辑推导性,这样让人看起来比较顺畅且有条理,而初为咨询师时总找不到这种逻辑推导的感觉,常常把方案弄得支离破碎,自己内心明白想表达什么,但看到自己的方案之后竟没有一点点想要表达的欲望。策划方案无非就是“客户需要什么-我们有什么能满足他的这些需要—我们对客户承诺什么”,这就是框架,客户需要什么呢?浅层的需求、深层次的需求、隐藏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排序的需求,把这些需求挖出来并不算完,你还得知道他们现在的需求是如何解决的?在解决这些需求的时候还留下了什么样的痛点?这些痛点就是我们的机会。在这种机会之下,我们的产品如何解决问题呢?这就是产品的独特卖点和价值主张。别被这些词吓坏了,其实好好研究一下其他品牌的产品诉求,再看看我们现有的产品,考虑一下我们将来可能涉及到的产品,我们就很容易找到这些答案,并有最大的把握抓住这些机会了。抓住这些机会之后我们就需要把所有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上升到我们品牌层面去与客户沟通了。一句话能喊出我与众不同这就是写作的功夫了。
如何写战略规划方案,战略的选择最关键的在于行业的发展路径和现实情况需要了如指掌,对企业的现实需要分析透彻,在战略规划方案中我们常用外部的环境(含:“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几个方面)的分析结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含:商业模式、管理、人才、资本几个方面)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内外结合选择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优路径。在最优路径选择之下制定我们的战略地图,战略地图就是商业模式平台、目标管控平台、决策执行平台和技能改善平台,这几个平台的建设除了相应的工作经验还需要对管理的逻辑和企业现实的结合来推出。四大平台我就不过多的介绍了,这些套路需要转化成适合客户实际的文案,我也一直在努力。最近的五年中我写过很多的方案,但没有两个方案是一模一样的,咨询就是这样一个完全个性化的职业,没有现成的模板,但是有其基本的规律,多写自然能成。
如何写好其他题材的方案?如果初为咨询师,我建议先从现成的模板里面开始套方案开始吧,在套方案的过程中会让我们明白很多的写作技巧。这是我的一个老领导教给我的办法,我以前在企业策划部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小王啊,你就从百度上找篇文章,然后改成咱们的,有这么难吗?”这句话我当时就醍醐灌顶、如沐春风,坚持原创但不会使用工具的人并不聪明。初为咨询师就套吧,越套越有感觉,越套越有思路。勤奋并且能坐得住、敢写且愿意去写这是咨询师的毕竟阶段,写让人痛苦,写也让人成长。所谓的专家都是从玩套路开始的,慢慢的把套路完成了自己的个性,就怕把个性当套路,那就真的做不了咨询师了。
写要充满对客户产品的热爱之情,能不能写好是一回事,态度绝对是最大事,这种态度在你的排版、格式上都能很明显的体现出来。如果你对客户是充满热情的,你一定会在写完之后反过头来对你的文案反复的去读,去琢磨,然后慢慢的会变成欣赏。如果我们做文案或者做方案从来没有这种感觉的话,那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混子一类的人,而这对职业的晋升是一种硬伤。
我在后面会继续分享营销咨询师的职业观,希望更多的朋友一起探讨,个人V信:414336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