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弹指间——碰碰学琴记
(2008-06-13 09:53:52)
记录碰碰学琴的足迹
每晚碰碰做作业的时候,通常我会依偎在他的床头,读着自己喜欢的书默默的陪着他,偶尔我们也交谈。
昨晚,我对碰碰说到了前不久我知道的作曲家陈其刚。在我把陈其刚说的那句对音乐的描述——声音如同一种气味。当我们闻到它们的时候,或者听到它们的时候,它可以有一种神奇的作用,而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这种作用,它一下子就可以把你带到过去,使你一下子变小了,又拉着父母的手,变成两三岁,三四岁,然后突然一下子又背起书包去上学告诉碰碰的时候,碰碰马上的微笑点头感染了我,因为我没有想到碰碰对音乐的感悟,会如同于陈其刚。惊讶之余,我为碰碰感到自豪。
看见碰碰能有这样的感知,我难以克制住内心的喜悦。于是我问碰碰:对音乐,你是如何看到贝多芬,车尔尼和巴赫的呢?对他们,你喜欢谁,多一点呢?
碰碰告诉我:贝多芬写的都是交响乐,不是单独的钢琴曲子,不适合用钢琴单独弹奏,得和其他乐器配合在一起演奏才好听;车尔尼,只要弹过他的曲子,就会知道他是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学者,他写的都是钢琴练习曲,弹起来非常顺手好听;而巴赫,主要擅长钢琴的基础教育,他写的曲子几乎没有一点变化,弹来弹去都是一个调子的,僵硬死板。
至于喜欢谁,多一点?碰碰说要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音乐人来确定了。他说,尽管很多人对贝多芬的赞美要比对车尔尼,巴赫的多,可却很少有人愿意成为贝多芬那样的人,贝多芬一生是为音乐而活的,就注定了他的一生是孤独寂寞的。只有孤独寂寞的人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弹巴赫的曲子,会感觉巴赫的性格是孤癖不开朗的。只有车尔尼,才能感觉出人生的很多快乐。
我知道,碰碰能这样感悟,意味着的是碰碰是从内心深处在爱着音乐,爱着音乐赐予给他的美妙的享受,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学琴的时光是寂寞难熬的,可更多的我们还是享受到的是学琴带给我们的快乐。
碰碰入睡之后,我情不自禁的翻阅着我给碰碰记录的4本学琴笔记,我的思绪就这样回了从前。碰碰学琴的准确时间是2001年3月21日,碰碰5岁2个月14天,正是需要玩耍的年龄,却被我强迫着坐在钢琴上开始了学琴的生涯!每日一次30分钟的练琴,他怎么可能情愿的,他唯有用泪水来反抗我对他的“暴力”,残酷的“暴力”是孩子无法抵御的。时至今日,倘若时光倒流,我不能肯定我是否会依然如故,但我坚信,如果没有这“暴力”的开端,碰碰就不会有今日对音乐毫不吝啬的热爱之情。这样的情感,会伴随着碰碰一生的。
我不能忘记我们那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碰碰好好弹,妈咪不打。因为这句口头禅,碰碰为了免遭皮肉的痛苦,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认真练琴。尽管这样,我偶尔还是会让小碰碰趴在琴凳上,用手拍打着他的小屁股,算是对他不好好练琴的惩罚。每当此时,碰碰就会乖巧的立马趴在琴凳上,等待着我对他实施“酷刑”,是何等的英勇啊!那时的碰乖,个头矮小,双脚还不能放在地面,需要用一个小凳子来支撑着着他的双脚才能平稳着自己,就懂得了自强,是何等的明理啊!直到3年之后,在碰碰双脚能平放在地板上弹琴的时候,碰碰的琴技已经非常熟练的。
实事上,在碰碰唯学琴之前,我是一个标准的“乐盲”,尤其是西方音乐。因为要陪伴着儿子一起进步,我开始了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西方音乐知识并注重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积累,我深深感激儿子除了在我的心目中,除了扮演着儿子这个角色,更多的时候,还是我的良师和益友。除去最初我对他的“暴力”,让我深感欣慰的是现在我们之间对音乐的话题更多的是交流,探讨,是彼此在这样的过程中提升着自己的音乐修养。
就是现在,让我喜欢的是碰碰每日清晨起床之后,都会打开cctv的音乐频道听音乐电视,期间他会洗漱早餐,我觉得这样的时光比单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更让人迷恋。偶尔他也会播放音乐cd,然后走到我的床前,拉着我起床,他会告诉我:妈咪,我放的是贝多芬。你起来听吧。每当这个时刻来临的时候,即使我睡意正浓,也会听从儿子的召唤,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到甜蜜呢?没有。
我一直深信,对音乐的喜爱,除了对音乐的本身的喜欢之外,更多的是应该把这样的喜欢之情融入我们的点滴生活中,才是最美妙的享受。犹如浪漫弹指间,不是一瞬,而是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