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否也有这样的一位小淘气,对上床睡觉是完全抗拒的,简直是“上床如上刑”。明明上了一天班的大人已经极度疲倦,栽到枕头上就想睡过去,可是他却依然不依不饶。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睡眠不足是绝大多数家长不用言说的“痛”。
如何让小淘气能够早早上床、沉沉睡去,在屡次战斗中,我大概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放下手机,陪孩子度过愉快的夜晚。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庭的夜晚是这样度过的:父母每人抱着一个手机,乐滋滋地看着,而放任孩子独自玩耍或者把孩子交给电视,有的甚至呵斥孩子乖乖去写作业。我们不妨自习分析一下,孩子抗拒睡眠,很大原因是他感觉比有睡眠更有意思的事情去做,也就是他玩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作为家长,我们不妨做一下“断舍离”,放下我们的手机,去陪伴我们的孩子。我们和孩子可以一块看书、写字、做游戏,甚至一块跳跳舞也是不错的。总之,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陪伴,让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他们就不会再吵闹,而是乖乖听家长的话。
2.上床之前,给孩子安排固定的“仪式”。
我们常说,老是感觉现在的生活缺乏某种“仪式感”,才显得有些方面不那么重要。同样,对孩子来说,睡觉这件事情,也需要那么点“仪式感”,才能让他们真正重视起来。
对于我们家孩子来说,每晚临睡前,固定的几个程序就是这样的:喝奶——刷牙——洗澡——睡觉,就像举行某种仪式一样,有固定的几个环节。之所以要提前喝奶,是为了杜绝孩子刷完牙以后再喊饿吃东西的现象。我们提前已经告诉他,刷牙之后不能再吃任何东西。刷牙之后就要洗澡,洗完澡之后就要上床睡觉了。我们是严格卡着时间的,晚上8点半一到,我就说,孩子该去刷牙了。她如果感觉饿就再吃点东西,如果不饿就直接刷牙去了。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有抗拒感,要求再玩5分钟或者10分钟,但我们的时间不能变。可以小小地变通一下:比如,可以洗完澡之后多听10分钟的故事。上床之前的固定程序,能让孩子在形成习惯之后,头脑中自然形成一种画面,产生马上就要睡觉了的想法。
3.睡前放松,让孩子在软言细语中沉沉睡去。
记忆里,小时候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场景有哪些?我想,恐怕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我们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安静地听着牛郎织女或者白蛇传故事,然后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其实,作为现在的孩子依然是这样,在睡觉之前,应该有一个让孩子充分放松下来的相互交流。比如洗热水澡、讲故事,玩比较安静的游戏等等,不要让孩子再受到兴奋的刺激。
我和我家孩子入睡之前,最常玩的游戏就是找字卡。提前买好或者自制一些简单常用字的字卡,最好是硬质卡片。把所有的字卡铺在床上,我说出一个字,让孩子找。或者孩子读出一个字,我负责找到那种卡片。再就是,玩打扑克的游戏,我出一张字负责读出来,孩子再出一张也读出来。这样,不仅无形中让宝宝识字,还能让宝宝在大吵大闹中安静下来。
4.指定条件,只有上床睡觉才能听到那个有趣的故事。
要让孩子不对睡眠产生抗拒心理,无非就是让他感觉,睡觉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应该将孩子最爱听的故事放到床上的时候讲,告诉孩子,不睡觉就没有好故事听哦。
最能使孩子容易睡着的故事是那些有着数数和重复内容的故事。比如《萝卜回家》这个故事,情节非常简单,蕴含的意义却很明显。而且这样的内容又容易使宝宝入睡。小白兔在寒冷的雪天里找到了两个萝卜。他要和好朋友一起吃,但小猴不在家。他自己吃了个小萝卜,把大萝卜放在小猴家桌子上;小猴又把萝卜放在小鹿家窗台上;小鹿把萝卜放在小熊家门口;小熊又把萝卜放在已经吃饱、睡得正甜的小兔家中。一个大萝卜,在几个好朋友的手里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小白兔家中。当然,为了增加重复度,我们还可以再添几个动物进去,来达到我们追求的效果。
5.尊重孩子,聆听他们的特殊需求。
虽然市面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解决孩子睡觉问题的方法。但是,孩子是人,不是机器,人在某些时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比如,我们采取了习惯性的入睡程序,但是孩子躺在床上,就是不睡。我们甚至给他讲了一两个小时的故事,讲得自己都快睡着了,孩子依然不睡,那怎么办?
可以允许孩子特殊情况的存在。在我们家有一个规定:周六晚上的时候,孩子可以玩得晚一点,可以不按正常时间睡觉。但是,每周只有这一天是特权,其他时间不能任意使用。这样,在孩子心里就产生了自律意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通常这时候,我们会一块玩耍,或者我看书,她自己玩。但是,不能大吵大闹,吵到邻居。有时候,我感觉累了,就自己先睡了,任由她自己在那默默地玩,等她玩累了,自然而然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