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吃汤圆,常去的店,那会儿人不多。老板娘在大声的放着音乐(歌曲),是那种呼天抢地但备显做作的爱呀,恨呀,伤呀,痛呀,离开你我咋活之类的爱情歌曲,曲调在我听来也是极土的,真的,极其土但还如此聒噪。
一瞬间我不觉有些扫兴,对我这样的"文艺青年"来说,本想就是安静且消消停停的吃个东西,这一票完全是多余的消费嘛!但我那天试图放下了那些内在不易觉察的烦燥和评判,没有赶快吃完闪人。而是边吃边听起来,当然,我并没有因此爱上那首歌,仍然觉得它超级难听,但我发现老板娘一边忙活还一边哼唱着,而且是欢快的哼唱,完全不受那哀怨得过火和阴气得过重的旋律的影响。哈哈,我忽然感受到一种冲突冲撞出来的幽默感。
我之前也是听不懂音乐的,我指不带歌词的那种,偶尔听到也只是觉得顺耳好听,但不会反复去听。我想现在我也不懂,不认识小蝌蚪,不会乐器,不懂乐理知识,可以统称为无所谓的音乐素养吧。但我发现我逐渐开始越来越喜欢这样的音乐,与其说是欣赏,不如说在感受音乐可能来得更准确一些。而也渐渐的品尝到了一些滋味和美妙,就是欣,喜欢欢喜也。
而感受力,我觉得也是一种能力,是每一个孩子天生自带的。但我们越长大越流失。这个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找寻回归的过程。我并未专门学习了解音乐,是可能象学习瑜伽、心理学、灵性或者阅读这样的潜移默化使我得以打开了某一个空间,有了这扩展自己的契机。
常常有些无奈,觉得别人不能懂得我欣赏到的美,我学习到的种种美妙与益处,甚至是曲解我的表达与分享。他们要么说深奥,要么说我不接地气。虽说不上有多郁闷,但多多少少是有点不爽的,争过也论过。我记得有一次学习的课上有试讲练习,结束后有同学告诉我说,他们本来只花了100块钱,但我讲了300块钱的东西。她并非戏谑我,但这个表扬更似一个指正。不是讲得好与不好的问题,而是我应该怎样讲。
就在上周未跟一个店里的老板聊天,他跟我说他才做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非常痛,很自然就跟他说了一下叶老师讲的类似弯曲的铁丝不能局部调治而是两头对拉脊柱矫治的原理。后来老公提醒我说,我应该要讲得更浅显一些,当时我还有点不接受,心想这都用上了铁丝这等俗物了,难道还深奥吗?!
现在我看来,重点也并非是我该怎样讲,或是我要选择怎样的对象讲的问题。而是对所谓的不理解,我不接受或我不喜欢的事物现象心生的对抗与评判。
在众多的视角下它们也许有着这样一面:有人承受着无知造成的伤痛或选择过度治疗,以及某些的不自知与蒙昧,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而在这一方面我较之他们更幸运而已,我有幸得一机缘找到了某个途径,而这个机缘的差异不在现实或能力层面,要比做生意的能力人家就比我强很多,而是在意识层面。
对我来说,这与境界之类的字眼也无关。我不过只是为了我自己,将我从对抗中有一些松动,这种对抗是一种自以为是、为对、为好的意味,而一旦有好坏是非的分别(不一定是标准),便会有无形对立及对抗,感觉上的无奈、不喜欢或是抱怨、评判都是与它无意义的缠缚。而我们扛起的"为你好"的大旗的行为底下亦颇有说明"我是对的"的意味。
生活中的非我所愿、困难、挑战、无常是日常,过多焦虑与压力正是与之对抗的结果,亦同时成为解决问题的阻碍。
当然,我还是为自己感到幸运和一些骄傲的,是自己能够从平凡生活之中的点滴去学习和领悟。而这么说来,我们生活中所际遇的人事,也许就是我不用花一分钱请来的演戏给我看的演员,或者,是我的老师。
"用心若镜"我想应该是这个意思,不沾不染,向内观照,也向外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