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颜徐徐来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天气:小雨
2018年12月中旬,我汗如雨下地完成了一次搬家,从老房子里清理出来并用水泥袋子装的书就有十几袋,从满是尘灰的书堆里翻出了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
我去找出版时间,发现这本书2011年我就购买了,我脑子里很迷茫,2011年我为什么买了这本书,时间过去了7年,我为什么没怎么好好地去读?
我想学会阅读一年来,我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学会了思考,在阅读中学会观察,学会辨别,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
到了今天,我已经养成了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看一本书,不是想让自己变成书中的某一个人,而是通过阅读这个行为,了解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有什么,能拓展自己视野,让自己成长为希望成长的样子。
今天这个社会,改革太大,不确定的东西太多,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并不是我两眼视而不见,又或者调整什么心态,想通一点,天天傻乐就是幸福。
是要先问问自己做过什么?能不能够让自己先跑起来?佛教的核心观念是慈悲,先慈爱,才能去悲。而所有的爱都是从爱自己开始的,直到爱从内心满溢出来,流向更需要爱的地方。很多人在被命运划定的路线上埋头前行时,被思维的墙挤在狭小的胡同里时,如果能够停下来思考,然后离开别人为你设定好的光明大道,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路。这才是作者写《拆掉思维里的墙》用意。
作者古典是一位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学的是土木工程,玩过乐队,练过散打,户外运动更是不在话下。这种十全大补丸似的年轻人,2011年像模像样出了这一本畅销书,到了今天仍是初入职场小新们的励志入门书籍。
全书共九章。第一章谈安全感。无论是房子、车子、职业、爱人,都是牵制你思维的因素。学会不从这些因素中去索取你要的安全感,因为你的安全感从来不是要回来的,而是你给出来的。
第二章是有一个有趣的生命。你对生活的投入有多少?是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如果是,那就属于禅。可身边很多人不这样,吃饭的时候想工作,喝水的时候想吃饭,工作时候想游戏,恋爱的时候想到分手,与人谈话时还在看表。因为没有投入,所以从投入中感受不到生命的乐趣。读书有什么用?做不好怎么办?看书直接看结局,完全失去阅读的兴趣。
有趣的人心智模式是:冒险——投入——成功——收获,冒险——投入——失败——乐趣智慧。
第三章心智决定命运。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你只能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程序,由此构建内在世界的模型,这就是心智模型。
那种有幸运儿模式的人看到的是满世界的机会,倒霉蛋模式的倾向对机会视而不见,用自己思维方式反复证明世界的不幸。我们都是自己生命的巫师,在内心构建一个幻想世界,然后慢慢让这个幻想实现。心智模型没有对错,只分是否有效。
智慧的心智模式是:找到我们那些内心世界中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找到那些不能突破的地方去接纳。
如何超越我们的心智模式?常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就像鱼儿生活在水中,浑然不觉。你需要一个机会,要让你感到你看到世界和你现在不同,有了差异体验的你,才会慢慢对你想像的世界有所察觉,这也叫后知后觉。经历越多,这种差距意识越强,并对此作出应有的反应,这叫当知当觉的醒觉。当终于可以在事情发现以前,你替换掉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挑选更好的模式来应对,你就开始了先知先觉,并能自我超越。
第四章是成功学。成功永远是小概率的事。坚持就一定会成功?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对于成功,你会想到什么?真正成功的定义是:越走越近。当把成功放在外界时,你就会越来越焦虑。只有把成功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回顾生活中幸福快乐的时刻,是不是都源自内心的最深处,那是你艰辛的时候的默默坚持,是你黑暗时光中两眼闪烁的理想之光。
第五章找到热爱。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这是真的吗?这种模式就好比一生只干一份工作的心智模式一样。如果你只有确定可以中奖你才去买彩票,那么上帝也帮不了你。
正确的婚恋观是选择两情相悦和白头偕老,职业则是一见钟情。最好的方式是年轻的时候能一见钟情,到了一定年纪能两情相悦,最后白头偕老。糟糕的方式是年轻时遇见谁都想白头偕老,年老的时候看到谁都一见钟情。
职业上给你的平台、眼界、机会、好老板、失败经验,这都是未来会升值的潜力股,年轻的时候宁可牺牲别的即得利益,也要购买这类东西,这些会在未来时间里增值百倍。
第六章受害者心态。这世界不公平,如果你去劝一个受害心态者,哪怕给再多建议,他都会善于玩一种游戏。“是,不过”,“你不知道,其实”。最擅长的事是这不关我事,那不关我事。(推责,保面子),别怪我,我也是被人抢过。(安心害人),你过得不好我安心了(别人受害中找到廉价快乐),我什么也没得到(用受害获得同情帮助),你离开了我,我不想活了(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无论去哪里,这个世界都不公平。所以要做的是,找到你能改变的不公平,面对比评价更重要,这才是正事。
第七章幸福是一种转换力。你活在父母希望里吗?如果你违背父母对你的人生规划呢?
有一种结果是父母很爽,你不爽。不是热爱的东西,你能享受几天?无力感,忍受,然后失控,自暴自弃,感觉人生失败,父母最终失望遗憾,所以这是个双输模式。你爽,父母不爽呢?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并付之行动,父母生气,但自己仍坚持做,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小有成绩,父母慢慢接受,看到孩子幸福,放弃坚持。这其实是个双赢模式。这个例子不是鼓励和父母作对,而是想说在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自己最大的股东。
幸福的流失通常是我要比你更好、我要更多。小时候,我们的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是一体的,我直接为食物哭泣,为拥抱大笑,我们想的就是我们做的。慢慢长大,社会我和自我开始分离,我们开始按社会的要求做自己。我获得表扬,是因为妈妈要我考了100分,我是妈妈的好孩子。我受到冷遇,是因为我考了50分。自我说我要妈妈的爱,社会我说要考优秀成绩才能获得爱。工作时你递上名片,上面职位是局长,对方点头哈腰,自我说我要尊重,社会我说得当局长才能够。
终于有一天,社会我说我们一起出去混世界,每次都跟你没关系,不如你不出来好了。自我开始慢慢萎缩,你获得了应有的荣誉,妈妈喜欢,社会尊重,而内心却没有了动力,没有充实,也没有宁静。
第八章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只需你尝试。当一个人拖延与等待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行动所需要的成本时,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模式又叫等死模式。
等待最好的表白机会,是不是丧失过爱情?等待自己达到最好的状态,是不是连尝试机会也没有?丢下不满的现状,进入另一个全新希望,因为全新,你会失去过去,花费一部分过去,购买一个未来,这就是一个开始的价值。
第九章成长为自己想的样子。每个人都有一个价值体系,这来源自己内心感受。现实中价格高的就一定会价值也高吗?男人有房有车,有地位,就一定会符合自己价值观吗?自己一定会喜欢吗?贵的菜就一定会好吃吗?
不要让价格替你作了价值的判断。不是有钱有势就一定让你内心幸福价值高。我们要停下来想一想,要向自己的生命发问,这真的是我需要的吗?我要得到的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橡树。世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同时我们也拥有关于成长为这个样子的所有资源。
最后,我想说的是,成长与年龄无关,不是只有年轻人才有成长,比如我就是一个老阿姨,我在简书的训练营叫无戒90天写作成长营。
90天无戒写作成长营第8篇
谢谢您的阅读!2018年我与您一起成长!喜欢的请点赞、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