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服务号的全网平均打开率在10%以下,订阅号在2%以下,但个人号朋友圈的打开率在8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微信私域流量大火的原因:微信个人号是所有互联网载体中,老客户留存率和信息多次免费触达率最高的载体。
微信个人号运营的第一步是打造一个高质量的账号,既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私人号,也不像那些随处可见一眼就能认出的广告号。
这样的账号被“养”出来,主要需要做两件事情,即人设和朋友圈打造。
一、个人IP人设打造
所谓人设打造,就是把你的微信个人号塑造成一个容易辨认的账号,添加你的好友可以轻易看出你是做什么的,这样的话,当他有需求时就会想到你。
微信个人号能够体现人设的区域在于这样几个:昵称、头像、主页背景墙和个性签名,经常玩转个人号的人将它们称为“四件套”。
“四件套“一般是怎么设计的?核心原则是围绕统一人设定位进行内容填充,比如在线教育的微信个人号可以打造专家人设,比如升学专家、家庭教育顾问等,把个人号做成专业KOC,具体可以按如下设计:
昵称
第一,昵称最好简单、好记、好拼写、有联想。
名字的作用就是让别人呼叫你的,容易记住的,社交技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快速记住别人的名字,如果别人的名字太复杂,那就太难记忆了,对别人带来麻烦。
第二,还要“好拼写”也很重要。例如,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表明有一个21天训练营,愿意参加的小伙伴可以回复1,然后逐个拉群,结果你的名字是火星文,我根本没办法搜索到你的昵称,所以也没法拉你入群。
换位思考,你的昵称尽量不要生僻字和火星文。
第三,就是“好联想”,和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相关,例如土豆、青蛙、骆驼、小樱桃、可乐、棉裤、大叔、老师、教授、医生等。
头像
当别人添加你微信的时候,你会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点开头像看看?点开相册看看?因为很多人关闭了“允许陌生人查看10条朋友圈”等功能,所以除了添加好友的备注信息,决定你是否通过的只有头像了。
结果,你是乱七八糟的一些动物和卡通的头像等,别人没办法通过头像来判断你。这时候通过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少用机构的logo,可以用象征企业的卡通动物形象,尽量用职业照或生活照。
主页背景墙
一般是两种类型,一种是图片版个人介绍,突出专业履历,匹配企业调性;另一种是引导观看朋友圈内容的图片指引。
个性签名
可以介绍自己的产品或职业职位,提前给到别人一个简单的认知,增加别人对你的好奇心;可以精简履历,比如“专注物理教学10年,帮孩子规避学习难点“;或传递情怀,比如”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最大的动力“。
有时候我会因为看了别人的“个性签名”被圈粉,然后主动加好友。
二、朋友圈打造
对于个人号来讲,朋友圈是其最大的价值,好的朋友圈内容会加速对方的信任,因为99%的人加好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翻看朋友圈,这是了解对方的第一步,甚至可以直接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可见朋友圈建设的重要。
对于服务企业增长为目的的微信号,朋友圈多为企业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朋友圈是没有价值的,更多个人号的朋友圈,则是“货架广告”。
好的朋友圈,一定是可以帮助到对方的,对方有问题,翻看你的朋友圈就可以找到相关办法,不一定要完全解决,最起码能给予启示。
关于朋友圈的内容类型,推荐以下三种,可以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
干货:所在领域相关的干货知识,可以是图片、文字、文章、小视频等任意形式;
鸡汤:带有正能量情绪引导的简短故事或金句,同时配上表情包、日签或海报;
测评:与所处领域搭边的实用性产品的测评推荐,可以是自家商品或别家品牌,比如教育领域可以推荐图书、钢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这里强调一点,以上方法只是个人建议,并非绝对原则,因为微信是熟人社交,信任永远是第一位,越生活化的个人号越容易产生亲切感,越不容易发生好友的流失。
朋友圈内容运营
微信个人号能对好友产生影响,除了一对一的沟通,更重要的就是提供给对方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比如:朋友圈的分享,私聊资料等等。
尤其对于个人号的引流和留存来说,好的内容起到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尤其是素人人设的个人号,没有权威背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供有价值的、符合刚需的内容。
那要如何去找到并运营这样内容?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内容不是凭空寻找,而要贴合目标用户的需求,这是在寻找内容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关于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用户调研、跟踪竞品和行业热点。
依据这些方法确定内容方向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搜集内容资料。
找内容最重要的一个方式是全网搜索,基本逻辑是尽可能穷尽罗列出所有该领域内容的关键词,然后依次在百度、微信等平台搜索查找,优先选择免费下载,其次再付费下载。
当然,在搜索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让你输入个人信息的链接,对此一定要谨慎,另外,如果是需要添加微信号才能获取的内容,一般会要求先付费,如果能承受或觉得内容很值,可以选择。
除此之外,另一种寻找方式是入驻多个垂直论坛、小众公众号、付费社群、知识星球等,下载里面全部的内容,然后存储到自己的内容平台,比如百度网盘,或者直接下载到电脑。
当然,如果你觉得寻找很麻烦,想自己产出,也可以,前提是你有这个功底或者相应的内容团队,如果有条件和资源,优先推荐,因为这将成为你的核心壁垒。
我们找到内容后,要对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因为以后会频繁地查找,并且会持续地引入内容,凌乱的内容库非常不利于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因为不同领域内容的分类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难以给出搭建内容库的方法论,但基本原则无非有两条:
(1)分类要细致明确,每一类以及每个子类的内容要建立单独的文件夹,独立存放,并且统一命名规则,方便搜索查找;
(2)对使用的时间、用途、频次进行合理安排,最好设立排期制度,避免混用和乱用。
比如朋友圈的干货输出就要合理规划好每天发布什么,这些内容会形成一个排期表,能减少发布重复内容和劣质内容,大大降低不好的体验。
三、做对外分享
前面都是热身准备阶段,接下来需要引流,让自己的好友数量快速增加,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曝光和转化。这一点也是很多人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我的自己情况来展开。
引流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做对外分享。我经常会在一些高质量的社群内分享观点,和群主或核心人物进行互动,而且我本身个人人设和成绩还不错,所以经常会受到各种平台和社群的分享邀请。
每次分享都是进行品牌传播,以及新增精准好友的好机会。而且分享内容可以重复使用和迭代,单次分享花费精力不答,收获的听众反馈还可以帮我迭代升级分享内容。
另外如果分享内容价值非常大,还可以打造成课程,进行付费的分享,面向普通用户,或者企业内容部的内训。既可以变现,又能够获取一批高质量粉丝。
四、公众号或其他自媒体支持
除了肉身进行分享,还可以用文章的形式,代替自己传播内容。
我每天有接近20位新好友是来自公众号或其它自媒体平台的,因为在公众号等媒体写了很多自己的故事经历和干货分享,然后结尾都会留下我的联系方式,别人对你内容感兴趣了就会添加你为好友。
这是一种“睡后增粉”,即你不需要做任何动作,就能够有粉丝源源不断地找上你。关键在于内容的打造和渠道分发、合作与传播。
好啦,以上就是关于微信个人号打造需要注意的事项了,快快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