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生前以“沉默的大多数”自诩,死后被誉为“金句小王子”。
自从1974年创作的《马但丁》开始,他开启了自己高产优质的写作之路。
他著名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电影《东宫西宫》入围戛纳电影节。
01
他是天才儿童却不做“优秀学生”
王小波从小就是一个写作天才,说到小学时候,他同学艾建平形容是“作文好”:出手快,思路清晰,简直不像一个小学生写的东西。
他参加的作文比赛,语言又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被学校广播站当范文传播。他从小不太爱说话,但很会讲故事,每每讲到别人意犹未尽,他就是不说故事结局,让人无奈抓狂。
02
内心充盈,无惧寂寞
王小波作品大胆,挑战权威,有人批评他是黄色小说的痞子,但是他无所畏惧。只求做自己心中的自己。
他的很多文章,编辑改起来头疼,甚至编辑过了,还是出版不了,因为他的文章,要么大胆自由书写,要么批判当时情景,不被主流思想所接受。所以他的小说,改了又改,发表了又被打回。
但他无所畏惧,1992年,他彻底放开了自己的创作之路,无数作品问世。但他的作品,不是没有出版,而是卖不掉,无人问津。
人生总是很奇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批判性杂文,却反响非常好,人们仿佛看到了鲁迅的影子,犀利,真实,只用文字,表现真实的自己。
03
智慧,诗意,有趣
1997年4月11日,他离开了人世,面向南墙,仿佛隐喻说着什么,4月11日,也是他父亲,被最高领导人赏识的日子,他的死都是有爱又批判的味道。
他在最后一刻,都在传着他的作品《沉默的大多数》,第一遍空白,第二遍空白,第三遍编辑才收到,他是一位作家,真的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写作。
他说:“绝望是无限的美好。”不知道他有没有对自己的写作之路有过绝望,但是他却用文字,表达了一个时刻追求美好的智慧。
他说:“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就足够。”
他说:“凭良心说,我喜欢千奇百怪的结果,我把这叫做浪漫。”
他的语言很幽默,很诗意,细细品来,又很有趣。
他就是王小波,没有入任何文学流派,没有参加任何学习,仿佛是被文学遗漏的天才,却总是比当时文学之路走的快,走的稳,又充满了自由放放荡不及。
王小波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无论处在何时何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坚持做自己,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用文字,做那个不偏不倚不被社会洗礼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