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五十八
原文
蒋苕生太史序玉亭女史之诗,曰:“《离》象文明,而备位乎中;女子之有文章,盖自天定之。”玉亭名慎容,姓胡,山阴人,嫁冯氏;所天非解此者,遂一旦焚弃之。然其韵语,已流播人间,有《红鹤山庄诗》行世。其女兄弟采齐、景素,亦皆能诗,俱不得志。玉亭尤郁郁,未四旬,殁矣!其《病中》云:“惚惚魂无定,飘飘若梦中。扶行惊地软,倚卧觉头空。放眼皆疑雾,闻声似起风。那堪窗下雨,寂寞一灯红。”《窥采齐晓妆》云:“徘徊明镜漫凝神,个里伊谁解效颦?一树梨花一溪月,隔窗防有断魂人。”《女郎词》云:“相呼同伴到帘帏,偷看新来客是谁。又恐被人先瞥见,却从纨扇隙中窥。”《残梅》云:“才发疏林便褪妆,冰姿空对月昏黄。东风只顾吹零雨,那惜枝头有暗香?”采齐,名慎仪。《早起》云:“一番花信五更风,那管春宵梦未终。起傍芳丛频检点,夜来曾否损深红?”《夜眠》云:“银蟾朗彻有余光,静坐庭轩寄兴长。地僻不知更漏永,瞥惊花影过东墙。”《赠苕生》云:“沽酒每闻捐玉佩,济人时复典宫袍。”殊贴切苕生之为人。余问苕生:“玉亭貌可称其才否?”苕生乃诵其《菩萨蛮》一阕云:“人言我瘦形同鹤,朝朝揽镜浑难觉。但见指尖长,罗衣褪粉香。若能吟有异,不管腰身细。清减肯如梅,凋零亦是魁。”可想见风调,使人之意也消。
《 红鹤山庄诗》,乃王菊庄孝廉为之刊行。玉亭作词谢云:“多谢诗人,深蒙才士,不憎戚末堪因倚。吴头楚尾一相逢,白云红鹤传千里。南浦悲吟,西窗闲技,居然卷附秋香里。寸心从此莫言愁,人间已有人知己。”其女思慧,嫁刘侍郎秉恬,亦才女也,《过岭》云:“半岭梅花成故旧,两肩书本是行装。”
译注
蒋士铨太史为玉亭的诗作序说:《离》表象文明,却是愧居其中之位;女子能写文章,大概是天生注定的。”玉亭名慎容,姓胡,山阴人,嫁给冯姓人家。丈夫不是理解诗词的人,于是在某一天烧掉了。然而她的诗韵,已经流传民间,有《红鹤山庄诗》风行于世。她的姊妹采齐、景素,也都能写诗,都不得志。玉亭尤其郁闷,不到四十岁,去世了。她的《病中》诗:“惚惚魂无定,飘飘若梦中。扶行惊地软,倚卧觉头空。放眼皆疑雾,闻声似起风。那堪窗下雨,寂寞一灯红。”意思:魂魄恍惚无定所,飘飘然就像在梦中。让人搀扶着行走感觉地也发软,倚着床而卧感觉头脑空空。睁开眼看看都好像云雾茫茫,听见的声音就像风呼呼作响。哪里忍受得了窗外的雨滴潇潇,伴随我的是屋里一盏寂寞的灯头残光。《窥采齐晓妆》云:“徘徊明镜漫凝神,个里伊谁解效颦?一树梨花一溪月,隔窗防有断魂人。”意思:走来走去在明镜前凝神漫看,此中人哪个能懂得欣赏你的美貌?一树的梨花和一溪水中的月光这么美好的景色,小心窗外有人为你伤心断魂。《女郎词》云:“相呼同伴到帘帏,偷看新来客是谁。又恐被人先瞥见,却从纨扇隙中窥。”意思:同伴互相呼唤一起来到帘帏边,偷偷看看新来的客人是谁?又怕被人家先瞥见,只好从纨扇的缝隙中窥探。《残梅》云:“才发疏林便褪妆,冰姿空对月昏黄。东风只顾吹零雨,那惜枝头有暗香?”意思:刚刚发出疏枝便褪去了鲜艳的容妆,如冰的洁白精美空对昏黄的月光。东风只顾吹飘细雨,哪里怜惜枝头梅花?采齐,名慎仪。《早起》云:“一番花信五更风,那管春宵梦未终。起傍芳丛频检点,夜来曾否损深红?”意思:一番花季遇到五更晨风,哪里管得春夜美梦未终了。起身来到花丛边反复查看,夜里的凉风是不是损毁了花红?《夜眠》云:“银蟾朗彻有余光,静坐庭轩寄兴长。地僻不知更漏永,瞥惊花影过东墙。”意思:明朗的月亮透着光芒,静静地坐在庭院里心意悠长。处在偏僻的地方不觉得时光恒逝,惊叹地瞥见花影已经越过了东墙。《赠苕生》云:“沽酒每闻捐玉佩,济人时复典宫袍。”意思:经常硬说你为买酒而捐卖玉佩,为了救济别人时常反复典当自己的官袍。特别符合蒋士铨的为人。我问蒋士铨:玉亭的美貌是否与她的才华相称?蒋士铨便吟诵了她的《菩萨蛮》中的一阕“人言我瘦形同鹤,朝朝揽镜浑难觉。但见指尖长,罗衣褪粉香。若能吟有异,不管腰身细。清减肯如梅,凋零亦是魁。”意思:别人说我瘦得形同白鹤,天天照镜子浑然没有感觉。只见指尖越长越长,轻盈的罗衣渐渐褪落色香。如果能够吟诵出异常的诗句,不在乎腰身细瘦。宁肯清瘦如梅花,尽管凋零了也是花中之魁。可以想象到她的风格情调,让人的俗气心意消失。
《红鹤山庄诗》,是王菊庄孝廉为她刊印发行的。玉亭作词表示感谢说:“多谢诗人,深蒙才士,不憎戚末堪因倚。吴头楚尾一相逢,白云红鹤传千里。南浦悲吟,西窗闲技,居然卷附秋香里。寸心从此莫言愁,人间已有人知己。”意思:多谢诗人您,深受您的赏识,不嫌弃为我的诗集写序言而使我的诗能够依托您的盛名。就像吴头楚尾因长江而首尾相衔接,让白云逐日红鹤随暮的诗意千里相传。她的女儿思慧,嫁给刘秉恬侍郎,也是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她的《过岭》诗:“半岭梅花成故旧,两肩书本是行装。”意思:山上半岭的梅花是我的老朋友,担起两肩的书籍就是我的行装。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山谷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