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电影前一刻,老师刚刚联系过我,恭喜我期末最后一罚由我儿子获得。我是该高兴呢,还是高兴呢?原因不说我都能猜到,不在乎就是: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跟不合适的人、说了不合适的话。
自上小学起,儿子的罪状就被定格在:太爱说话,扰乱班级秩序,煽动群众闹事……就在前几天,老师还联系过我,说午饭时间教育小组的来检查,我儿子依然喋喋不休地说话,被教育小组的专家扣了分,大概会影响班级流动红旗之类的荣誉。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儿子振振有词地问老师:“那你为什么可以说话?”这一问问得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作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的妈妈,我也开发出一套应对的办法:老师告状之前我先说,面色要比老师凝重,语气要比老师绝望,几次试下来以后,都是老师先安慰我:“不要急,不要急,我们一起努力,帮助孩子。”人生全靠演绎,拼的是谁先入戏。然后就是我把孩子愉快地领走了,比如今天,我就领着挨了期末最后一罚的娃进了电影院。
喝完《海底总动员2》这碗鱼汤后,我终于得出了如何让儿子这种问题孩子咸鱼翻身的要领,和大家一起分享。
1、撕下运儿近视的标签:我觉得你没问题就真的没问题
电影里的小动物们被设计得有点惨:主角多莉患有短暂失忆症、小丑鱼尼莫两片鳍大小不一、章鱼汉克少了一只触须、白鲸贝利没有回声定位能力……尤其是鲨鱼运儿,被打上近视的标签,被收容进海洋研究所进行治疗,结果到处撞墙碰壁,可是广袤的大海里,哪来的墙?
想起儿子幼儿园中班的时候,被老师定位为“胆小,不爱说话”,家长开放日的时候,我也发现他爱搬个凳子坐在角落里,沉默不语,似乎和我认识的那个孩子不太一样。直到幼儿园大班转到另外一所学校,我才猜出个中原因。儿子自幼身体不够强壮,是儿童医院的常客,基本上一个月进一次医院的频率。当然,医生是这么安慰我的:“一个月才挂一次水,你都嫌多了?”好吧,于是小班的时候儿子几乎处于休学状态,到了中班才恢复正常,幼儿园教授的课间操、基本的常识,儿子都没有习得的机会,所以做操的时候,他一直站在最后一排。其他幼儿园的常识,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慢慢学会的,但一定比别的孩子慢不少。清晰地记得,有次课间操比赛,老师特意给我打电话,让我不要送孩子来了。我想我是党员啊,集体荣誉感完胜了我的悲愤,那天果断没有让孩子上学。
孩子要上大班的时候,我因为工作地点调整,把他送到了一所民办双语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对儿子的难度和挑战更大:不仅课间操不会,英语是神马全然没有概念。但是老师没把他当“问题”少年,课间操让他站第一排,理由是:他站第一排靠领操的老师近,可以学得更快!英语课甚至让他领读,理由更加充分:这孩子嗓门大啊!经过大班这一年的调教,和我的教唆,孩子变成了文章开头描述的那样。不知道,这是我的悲哀,还是老师的悲哀。
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问题的不一定是我们的孩子,而是我们的观念。
2、帮助孩子像多利一样思考:困惑时Just keepswimming
小蓝鱼多莉只能保持7秒的记忆,可就是这样,她依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爸爸妈妈。尽管有问题,有残缺,可并不妨碍多莉完成目标。甚至在尼莫和爸爸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想的是:如果多莉在的话,会怎么办?而多莉致胜的法宝是Just keep swimming.
我们的“问题”孩子常常屡教不改,他们和多莉一样,记忆不能保持长久,即使被狠狠揍了一顿,也可能会再犯同样的错。不错,我们的孩子天生是乐观的,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他们信奉脸就是用来丢的,所以一次次的试错。犯错不可耻,可耻的是因为胆怯,一事无成。成人短暂间歇性精神病的错误尚且可轻量刑,我们的孩子凭什么不能被原谅?
我的儿子说话很早,他喜欢听故事,两岁多的时候,特别喜好模仿穿插在故事中的怪声音。听他模仿那些怪声音的时候,我在一边捧腹大笑,还很得意的讲给我周边的朋友听,描述着这是有多傻B。直到一个略懂亲子教育的闺蜜告诉我:你给这个反馈实在是太差劲了。是的,孩子会读懂我们的嘲笑。我开始调整我的方式,不管孩子模仿得多糟糕,我总是昧着良心的赞赏:宝宝真厉害,今天学会了青蛙叫!我并不太纠正他的错误,因为试错是种本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犯错的过程中找到对的方向。
直到今天,儿子特别喜欢说话的喜好,大约跟我不无关系,因为没有坚持是被辜负的。
3、给孩子一条贝壳之路:孩子心的方向应该是家
尽管多莉记性差,可是对家的记忆,却随着剧情的发展一点点的清晰,他记起家里的地址,记起妈妈最喜欢紫色的贝壳,记得沿着贝壳走下去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家、家人和爱都装在她的心里。
我也是个人要脸树要皮的正常人,当屡次接到老师告状电话的时候,我也体验过过怒火中烧的赶脚。有次大概是把儿子骂的体无完肤,儿子抽泣着跟我说:“妈妈,我总是管不住自己,我太给你丢脸了……”这句“丢脸”实在太摄人心魄。有道是人艰不拆,我开始反思自己骂得是不是太狠了。我们习惯性地喜欢向外人展示自己教育的成果,就像电影里人类的代表“黄健翔”们反复标榜着自己先收养,后治疗,再放生的理念。
于是,我不再指责孩子,我告诉他讲话声音小一点再小一点,给老师逮住了,他的亲娘就完蛋了。于是乎,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经常回来告诉我:“妈妈,你又完蛋了。”再后来,我给他找了门课,叫小主持人培训,专门学讲话。我完蛋的频率稍稍降低了些,他把讲话的精力部分转移到了朗读课文上,尽管读得我鸡皮疙瘩四起,我依然和从前一样,昧着良心地赞赏。尽管他爱讲话的毛病依然困扰着我,但我一直这么安慰自己:这孩子这辈子应该不会因压力过大从楼上纵身一跃,他没把老师逼得跳楼就不错了,我得对老师好一点。心中有家,心中有爱,就不会生无可恋。
最后,再说说那只七条腿的章鱼,他终日计划密谋找到一张登上运输车的门票,去往舒服的克利夫兰,过上平静安宁的独居生活。可这计划却被多莉打破了。我们从孩子诞生那刻起,就想象着这孩子是怎样怎样的,可是孩子接踵而来的“问题”,会一次又一次打破我们的“计划”。“总有那么一个人,会打破你的计划成为你生活的意外。”所以,改变你最初的主意,享受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意外吧,也许是惊喜,当然也可能是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