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与了一个分享会,分享了一下我的团队近2年,在设计工作中应用aigc的成果与思考,现在梳理成一篇文章分享出来,欢迎批评指正!
闲话不多说,开始我们的正文:
我会分3个部分来分享aigc是如何帮助我们达成创意和效率双赢的
第一部分 与aigc结缘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知道的aigc,我呢是通过这幅画作,这张画作攻占了我的朋友圈 就是刷屏的存在 设计大佬 产品大佬 技术大佬当天基本上都在分享讨论这个事情。那我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有很强的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哈哈。因此就顺藤摸瓜多搜罗了一些 关于这个画作的背后的故事。
最终了解到的内容 刷新了我的认知!首先这幅画作是美国某个博览会中 的艺术比赛作品,叫《太空歌剧院》。而且这幅画是设计师与aigc共同协作完成的,其中aigc贡献占比还不低 同时还得了第一名!
这幅画表现的内容如此细腻,且场景营造的如此震撼竟然是aigc的手笔
那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有很强的求知欲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看到这些我认知以外的信息后,就不禁的去想, 那这个aigc到底能否为我所用,能否给我的工作,我的团队带来一些正向的帮助。 因此我就进行了忘我的研究 去挖掘aigc工具 的各种可能
研究正起劲的时候一道灵光乍现 一个叫做理性的大手 把我拉回到了现实 我发现一个底线问题,如果解决不了,研究再多都是浪费时间。那就是我国对通过aigc工具生产出来的素材的版权归属 到底如何定义的?
版权问题不解决 aigc 再强大 但无法进行商业应用 也是空谈 因此基于这个问题我就去各种搜过相关资料 去看看有什么可用的信息 查到了一条aigc版权纠纷的案例,大致逻辑是,李某用aigc工具做了一张图,被媒体A使用了,因此李某就把媒体A告了,最终法院判决结果是,媒体A侵权了,需要赔偿李某相应损失。
那好,法院判决逻辑是啥呢,因为这个逻辑也是我以及我们团队未来 在规避版权问题上需要注意的。
法院是这么解读的,他们认为sd是工具 不是主体 图片创作过程中都是有人参与 是可以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因此涉案图片符合作品的定义,属于美术作品,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所以李某胜诉
因此满足以下2点就能较好的规避版权问题
1.需要有独创性智力投入
2.体现有人参与创作
那应该如何做 才能满足这2个条件呢?我的方案是,
1.你喂给这个工具制作模型的图片一定要是原创的,模型制作流程要留痕 咒语要留痕
2.通过他生成的图片别马上使用,最好二次加工处理一下,有一个双保险
这样就能比较好的规避风险了
到此版权问题 就算是可以有方法解决了,底线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深入研究一下aigc工具到底有哪些能力可以为我所用,
其中最核心的能力是“文生图”,能力解读:就是通过文字就能生成图片,就好像出法随的咒语一样,哈哈,但是这个咒语不能随便说,如果想制作一个好的作品,也是要遵循一定逻辑的,这个文本逻辑是 需要包含主题内容、环境背景、构图镜头、图象设定、参考风格。等5个部分。
这段文字是基于这五个部分 撰写的,攥写后填到这个文本框中,他就能输出相应的画面了
Aigc另一个核心能力是图生图能力,能力解读:他可以对我们现有的图片进行美化,或者生成新的图案和风格。主要有这么几个细化能力,
1.图生图能力,可以帮我们快速的将创意落地、提升我们设计效率
2.涂鸦,可以快速让我们生成手绘图,在做城市主题 人物主题的设计需求时会经常用到
3.局部重绘,同一个素材,可以进行多套风格变种,让我们实现创意和效率的既要又要
慢慢的 我从怀疑到接受,到想去推动他让我团队的每一名设计师都去使用,此时又有一个问题来了,工具这么多 设计团队应该选哪个呢 ?
我的逻辑是 那就看一下 我们团队 希望这个工具具备那些能力
首先是文生图、图生图这些基础能力,其次是他可以自定义风格,因为我日常工作中有很多不同商业诉求,所以对设计风格是需要多样化的。所以这个工具也需要产出多变的作品 最后就是我司的底线要求,就是一定要可以本地化部署 且无版权风险。
目标算是有了,那到底市面上有没有符合我们这些要求的软件呢,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有探索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就调研了了市面上的几个aigc工具,分别是 sd、mj、dell、firefly。他们进行了对比与pk,结论是mj和dell无法本地部署,firefly又比较侧重图象与字体效果,综合对比后sd胜出,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点 sd是完全免费开放的 对 降本增效极其看重的今天 就十分的香 哈哈
第二部分 aigc与商业设计应用
那已经明确工具了,设计师团队应该怎么使用它呢,怎么与他协作呢?
接下来说说我的思路
我认为在团队内推广一个改变工作流的新型工具,开始不要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只要明确一个方向,在思维方式上与大家有共识就好。比如分享一下作为管理者对aigc认知和对大家如何使用aigc的建议想法。点到为止,要相信你团队的那些优秀的设计师们,一定会给你一系列的惊喜。
好接下来分享一下 对 应用aigc上 我和我的团队在思维方式是怎么解构的
首先解读一下设计师的能力模型,我把设计师看做一位习武之人,他的能力模型应该分为内功心法,外功招式2个部分,内功心法指的是设计思维 外功招式指的是设计技能。只有将两者融汇贯通,才会利于不败之地。
设计师输出的其实不仅仅是一张图 也是设计师对整个商业理解后的画面,往大一点说,他应该是一个商业解决方案 让商业想表达的抽象的概念,以图形的形式展现给用户并且让用户买单
所以设计思维就是培养理解商业的思维 解读商业的思维 所以应该通过共情用户、服务商业两部分,去锻炼,这两个部分也是我们团队了解商业,输出可以完美解决商业痛点的 设计方案 底层逻辑
好就说的细一些
对共情用户的部分 用3个关键词去解读
1.情感:设计图是要有感情的,不用说话,用户通过你的作品就能感受背后的千言万语,背后的苦辣酸甜
2.人性:为了能达到这个境界,你必须了解人性,愿意观察身边的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了解与他们相关的一些事物 一些故事等。心里做到给你一个用户画像,你就能给出一幅画面
3.沟通:用研能力,社交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与用户打交道,多去沟通是了解他们最好的途径。
对服务商业部分 也用3个关键词解读
1.洞察:向外看,向远看,了解你的竞品,了解你行业的前景,市场发展规律,对未来有基本的预测能力
2.认知:知道你所处的行业的一些业务逻辑和底层规则,这样才能精准的找到行业目标客群爽点和痒点
3.定位:我们业务核心壁垒是什么,用户为什么来,为什么愿意总来,我们业务有哪些底线和红线不能碰
这个是靠悟性的,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商业是千变万化的,同一个问题 放到不同场景,可以因为某些突发的黑天鹅事件,某一个认知就有可能被颠覆。这样ai的反应速度、理解速度,就不如人类。因此 在设计思维层面,人脑和ai工具的贡献占比应该人脑更多
说完内功再讲讲外功招式,设计技能,设计技能主要看你的设计表达能力 ,他也有3个关键词:工具、技法、原则。
1.工具:sketch、ps、ae 、3d建模软件等等
2.技法:如何抠图、处理光影、营造氛围、艺术字体、手绘素材等等
3原则:色彩搭配、画面里元素数量、构图比例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有固定公式的,而且这些公式不会那么轻易的被颠覆 可以让机器比较容易学会的,因此这种执行层面的工作,脑机比应该机器占比更多一些
所以应用ai工具 在思维方式层面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AI高度参与执行实现,设计师聚焦创意构思和设计方向制定
思想上面拉起认知了,接下来 我觉得应该 划定ai重点应用环节了, 目的是为了避免把精力花在不重要的地方上,所以就有接下来的问题 那aigc重点在设计工作流的哪个环节应用呢?
首先先看一下我们的设计工作流
简单说 业务提需求给我们 我们做需求给业务
复杂一些就是 他们提需求 我们基于需求进行业务分析 搞清楚他的背景 业务目标 客群是谁 需求场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就继续需求进行设计构思
设计构思:就是创意脑暴,针对一个需求场景,我们应该给用户一个 怎样的画面,定出大致方向后 需要自己琢磨找灵感 会在花瓣、Pinterest、小红书画大量的时间去寻找画面灵感,有了明确的画面后设计构思结束,
设计实施阶段:通过 人力去绘制所需要的背景画面、kv素材、装饰元素等,并拼装起来,更多时候 我们都会输出多套方案给业务方选择,明确具体方案后我们再去调优。
设计构思和设计实施 是最花费时间的,整体周期平均花费的1.5~4天左右了解我们设计师应该都知道这里的门道有多深
有了aigc 构思方面:帮我减少寻找灵感的时间,可以快速把想法变为画面
实施方面:他可以帮助我们衍生多套不同风格的方案,这4个案例的制作 一共用了30分生成其中的素材,以往都是以天为单位的。aigc在效率层面的价值 还是很值得认可的
因此明确了2个重点应用环节,并在内部大力推行 我的团队使用半年后,做了一个总结复盘 发现这2个环节现在平均 就只花费0.5~1天的时间,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
但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 我的团队同学比较担心 那节省了这么多的时间,设计师是不是就要越来越少的人?设计师岗位价值如何体现?这个我买一个伏笔,后面会讲到。
至此我们应该如何应用aigc 应该在那些重点环节应用aigc 以及应用之后他对我们在设计创意和效率的价值论述完毕了
但分享还没有结束 因为我不仅是设计师,还是设计团队的管理者,做为一名优秀的设计管理者,拥有系统化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我认为既然已经论证清楚aigc对团队带来的正向影响了,就应该制定一套稳定可控的应用体系,使aigc工具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从而可以让aigc稳定持续的创造价值。
那如何搭建这套体系 我的思路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先明确这套体系,服务的需求范围 应用在什么需求上,简单来说就是明确aigc能力边界在哪里。那我认为aigc能帮助我们解决的更多是 是营销类的设计需求,例如:日常运营活动、品牌活动、内宣物料等等
接着弄清楚了服务范围了,就要再弄清楚目前我们使用ai的卡点或者花费更多时间的地方在哪里,
所以我们复盘了一下营销设计需求 拆解了设计图,其实营销设计图简单来说由3个部分构成,第一,kv素材、第二,文案。第三,背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地方是哪呢 就是在生成一个令人满意的素材或者背景上,因此如果我们将生成的素材都梳理起来,构建一个拥有大量的素材和背景的素材库,就能节省设计师的生成时间,保证了作品输出效率和质量
其次前文提到商业诉求是多样性的,那么为了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就需要输出不同风格 各种样式的素材 ,这就需要不同炼制不同的lora,这个炼丹的过程也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的
这也是应用aigc的过程第二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地方,因此所以我们构建一个lora模型库 让已经成型的模型供大家所用 不用重复造轮子 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最后因为ai是新型的工具 有很多ai使用技巧,都是无法再网上搜索到的 什么样的咒语可以输出最好质量的画面,线框稿做到什么程度,工具才能给出一个很好结果,这些都是需要慢慢摸索沉淀的,所以ai知识库也是可以很好提升工作效率效率的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3个库
分别介绍一下这三个库我是怎么搭建的
素材库
梳理常用的8个场景 分别基于大场景再拆分小场景 再去丰富他的素材内容
lora库
基于场景归纳设计风格,抽象模型类型 再去训练模型,再去制作
知识库
这个就不多赘述了 ,成系列 成体系的去制作经验文章
下一页
好的 做到以上的内容 就可以保证aigc工具可以较稳定可控的为我们创造价值了
那前文埋的伏笔 我们通过aigc节省了这么多时间,那设计师是不是就意味要减少了,设计同学岗位价值应该如何体现?
现在分享一下我的理解与应对方案,人是视觉动物,同一种风格看久了就会审美疲劳,就会失去新鲜感,所以企业需要不断迭代新的概念和产品,设计师们也需要不断的推出新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
Ai他可以学习以往的经验 但是无法针对你所处的公司 所在的业务 如此垂直的领域做到及时响应和完全适配 那设计师价值就可以充当桥梁 让模型更好适配业务
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设计师们的工作重心,让大家从画图转移为制作lora模型,把精力放在思考创造上 去探究符合市场需要 业务需要的 新设计风格上面,再通过训练lora给他实现出来 这样就需要更多的lora模型和相应风格的素材,
工作就可以正向循环 我们设计价值 在ai时代 就能很好的体现
当然做到这一点 对于设计师个人要求也是很高的,但这时设计师就不再是美工,而是艺术家 创作家
分享还没有结束
因为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管理者,不能止步于此,为设计团队贡献了这么多还不够 还要思考这个工具能不能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一个工具只有让更多的人受益了 才能更好的被认可 设计的这些变革价值才最大化
所以就有了深度应用部分,之前我在其他公司参与搭建过一个项目 项目目的是让不会设计的人 也能做出好看的设计图 但是这个项目成本比较大的就是素材制作和 模版设计 这些都是需要人力的
所以这个想法就只能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团队进行制作 想在一家金融公司去实现这个能力 不太现实但有了aigc就能很好的解决素材制作和模版设计所需要的成本问题
就可以推进了 这个就是接下来要讲的一键生图的能力
第三部分 展望未来
我认为AI agent 对设计工作 是下个值得深挖的方向
它真的太强大了,他可以让一个不会代码的人 搭建起来自己想要的应用,0研发成本,就能去解决 工作中一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事情,
如做一款可以生成用研报告的软件 让他快速输出某某产品或某某行业的调研报告
再如 输出一份某某项目的商业企划PPT,
还比如 结合我自身的案例 我的团队算是我司的ued部门,我们会输出很多的设计规范给各个部门,从而保持品牌与体验的一致性,我也可以制作一个应用帮我检查那些部门没有按照规范输出设计图,从而节省我们审核的时间
第二个展望是
千人千面 是行业公认的 提升点击与转化的好手段,一些小公司一直无法很好的推动落地,其中最核心的原因 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去输出素材和文案,aigc就能很完美的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有甚着 当素材点击不好他也可以自动的替换素材
期待aigc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未来可期
好的 我的分享就到这了 谢谢大家
本文由 @Mneky(//www.greatytc.com/u/d39634acfc29),原创发布于简书。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