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点灯人儿童阅读叙述之由,梳理一下我与童书阅读之缘。
我的阅读之路打开并不容易,想想曾经的我没有任何与阅读有关的经历,更谈不上有任何读书的兴趣与欲望。我没有小时候看小人书的记忆,我没有长大后看书的习惯,更甚者一拿起书我就犯困。于是就这样混沌的与阅读无缘、与兴趣无缘走过了人生三十多年。没有读书,没有热爱,想想这一生该是多么的无知、无趣与暗淡吧。
那是什么唤起我读书的意识,是什么让我走进童书,是什么让我走进朗读,又是什么让我走进儿童阅读之路呢,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感恩遇见,且听我慢慢叙来。
一、感恩我的孩子,唤醒我对书的渴望,让我走进书的大门
2012年2月我升级成为妈妈角色,就如同所有妈妈对孩子的期待一样,即便自己没有养成读书习惯,即便自己不读书,我也期待给我的孩子读点书,于是在2012年生完孩子三个月后我在京东网上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下了我有记忆的买书第一单,那时候不知如何如何给孩子选书,买的是儿歌、三字经、唐诗、睡前故事等。
在孩子的第一年第二年我就这样零零散散的给孩子读着这些书。真正开启给孩子有规律的读书是老大2岁开始,那时候有朋友送了一年的布奇乐乐园,一月一刊,一月一送,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里面有一本带手工的故事书,孩子会反反复复让我读这本故事书。到后来读着读着孩子都能给我讲接下来的故事内容,一字不差,是惊喜是收获。
再后来我生了老二,在养育两娃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得自己的欠缺,我越发容易陷入无助的时刻,我的身体也在做各种抗争,一向引以为傲的身体一个感冒都能让我折腾很长时间,我知道我在渴望什么,渴望一种力量的获取,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我在静静地等待着。
再后来老大面临选择幼儿园,逼着我去了解周边的私立机构,也是在这样不经意的踩点时我偶然间发现了其中一机构门前有个“乐读绘本馆”。说来也执着,第一天遇见就果断地办了会员卡,才知道一种叫“绘本”的图画书,然后每周都来还书换书。
很快绘本馆就开启了妈妈预备读书会,我又第一时间报名了。也许冥冥之中对书的渴望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展开了。为了给孩子读书,我一路踉踉跄跄的走来,从一个人的茫然慢慢开始了有对书的感觉,我渴望读到好故事,我渴望找到一本孩子喜欢的书,我更渴望亲子阅读间这样的温馨时刻。
这个过程感恩我的孩子们,是你们小小的生命拉着我攥着我追着我,唤醒了我对读书的渴望,让我慢慢走进书的世界,打开了我与读书的大门,打开了我与绘本的大门,打开了我与童书的大门。
二、静阅童书读书会,感恩遇见一群一起读童书的妈妈们,开启我的童书之旅
2016年3月海燕“乐读绘本馆”组织妈妈预备读书会,由热爱童书的苏静老师发起并带领,一群渴望读书的妈妈们就这样相聚在一起,我们一起探讨育儿路上的困惑,一起开启了我们的童书之旅,至此也开启了我的两大爱好:跑步与读童书。就这样一起读,一起读了很多年,一起读了很多童书,一直到现在又将重新开启。所谓一个人走的慢,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在苏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一本本图画书开始,先读起来,把阅读兴趣打开,从而读绘本大师的其他相关作品,然后过渡到阅读桥梁书,阅读整本的经典童书。
还记得我们读的第一本书是安东尼·布朗《公园里的声音》,说实话,一上来就读这本有深意的绘本,虽然寥寥数句,可真要读懂真的很难,读图就更难了。安东尼·布朗的绘本往往寓意都很深刻,且很擅长跟你玩捉迷藏的游戏,也许真因为绘本的世界深不可测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才让我们有颗敬畏之心,一本薄薄的图画书不能小觑而是耐得住经得起让你反复阅读的书。让你知道图画书不仅仅是给儿童看的书,更是让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更是大人自己要好好读的书。
接着我们一起读约翰·伯宁罕《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迟到大王》、《和甘伯伯去游河》等。从夏山学校毕业的约翰·伯宁罕最懂得孩子的天性,他的书被奉为教育经典,他本人也被誉为“最了解孩子的想象力”的图画大师。在他的作品你看到一个个保持天性充满童真的小生命,你怎么看到他她,他就怎么生长成你心目中的样子。在这里你会遇到那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这个男孩也许就有点自己孩子的模样,那世界上最恐怖的孩子如何变成了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呢全凭大人的相信,你若相信他就是。在这里你会遇到无条件接纳的甘伯伯,你希望自己也能像甘伯伯那样接纳孩子们。
然后我们一起读充满人生智慧与哲理的桥梁书艾诺·洛贝尔《青蛙与蟾蜍》,青蛙和蟾蜍似好朋友、又像情侣、又似父子,又似母子,也许就这样透出来各种关系让你爱不释手,你总能找到生活中的关系情景。
再然后读罗尔德·达尔《女巫》、林格伦《长袜子皮皮》、《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绿山墙的安妮》、《爱德华奇幻之旅》等。
再然后读米切尔·恩德《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等
在这个过程我们穿插着读松居直《幸福的种子》、崔利斯 《朗读手册》和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等。
然后我们读《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等。
这样梳理对童书的阅读无不是相当于培养一个孩子的阅读兴趣过程,阅读路上,自己就是一个小小孩,犹如一张白纸,任凭你越画什么接纳什么。
一本本经典的图画书,一本本经典童书,一本本教育宝典,充斥着你的阅读圈与认知圈。在童书里你找到了曾经那个渴望知识的小女孩,在童书你找到了那个憧憬世界的小女孩,在童书你也找到了大人孩子的身影,我们都一样,我们却又不一样。小小童书里充满了你所需要的全部人生经历与生活智慧。
就这样童书把我虏获,在童书里我弥补自己的童年,在童书里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他们的童年。一路有童书相伴的孩子是充盈与快乐。
三、感恩遇见并加入童书阅读更大的组织,扩充视野
2016年11月在绘本馆馆长的推荐下,我正式加入首都图书馆第九期“播撒幸福的种子”讲故事人志愿者。在一年的培训与参与实践中收获破多,感受颇多。在培养阅读兴趣上,认识到坚持阅读的重要性;认识到持续默读、大声朗读的重要性;知晓更多更广的图画书、经典童书及童书世界大师;知晓故事人讲述要点、成功秘笈及学习图画书的各种玩法。在这个过程中,故事人的舞台实践让我精神抖擞,在这个过程中,图画书的花样解读令我着迷,图画书的无穷无尽让我饥渴。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平生第一次有机会让我的文章出现在正式的刊物上。
2018年9月加入红泥巴童书研读会,红泥巴研读的形式对于读童书又是一个深入,她更趋向于主题阅读,一个作者,一种题材,一整本书,研讨脉络有广度,有深度,不过很遗憾,研读的书很多,但我好好读的很少,可能多则惑吧,越来越读到最后发现跟不上进度,所以收获不多,充其量大大扩展了视野。如果他日有余力定会继续追随,想让孩子入读书坑,红泥巴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2020年4月报名书香种子故事人。2020年6月报名亲近母语儿童阅读师资能力初级认证。儿童阅读初级课程从读、学、练、考四个方面学习和考核。读有必读书目读有推荐书单。学有理念与教养,学有课程与教学。练有诵读、图画书、整本书、主题阅读的教学设计刻意练习。考有教案有实践有文章。在这里可以接触到一众名家先进的儿童阅读和母语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视野,认识儿童阅读教育,涵养文学底蕴。在这里可以学习一众名师名课,原来不管是诵读导读等都可以如此之美,如此之专业。当然在这里也遇到了最大的难题是,作为不是教师职业的我来说,这样的课程与教学实施起来很有难度与挑战,以至于课程中的练与考迟迟无从下笔。也许正是课程有难度,也许正式对点灯人赋予更高的要求,这份儿童阅读传播才卓显责任之重大吧!
感恩遇见并加入童书阅读这些更大的组织,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我不知道的读童书的领域和不同的形式,大大增长见识、扩充视野。童书阅读路上一定是个越读越有趣的事。让自己陷于图画书的海洋,看看经典的童书,就好像自己又重新去找回童年的感觉。成人之后尚还能去体会这份童心,这会快乐,真的很幸福。
四、感恩自己坚持在儿童阅读之路,只要读就好!
儿童阅读路上,虽然走的很慢,但是很庆幸自己一直在路上。从一直以来的亲子阅读践行,组织蒲公英故事会、到后来开展班级故事会,开展自己的读书小组。这让我想起了犟龟精神:上了路,天天走,总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阅读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有大人爱上阅读,才能给孩子树立典范,孩子才能真正爱上阅读。如果大人只是一味地只是要求孩子拿起书而对自己没有要求,那只能是天方夜谭。
大声地为孩子读书吧,对孩子来说,这是最重要的。
为孩子打造阅读角吧,对孩子来说,这是最舒适的。
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吧,对孩子来说,这是最幸福的。
读书不是修行,只是享受。孩子读书也亦如此,让他享受读书的快乐,为孩子撒下幸福的种子,只要读就好!
儿童阅读路上,不光是老师的责任,家长同样责无旁贷。
期待自己在儿童阅读上成为一位合格的更加有能量场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