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如何正确的理解跳槽?
(知乎问题:在职场中,跳槽的意义应该如何理解和判断?)
有些猎头或者所谓的人生导师会告诉你,“怎样跳槽一定会更好”,这其实都是扯淡。 所有的人生选择都是概率事件 ,它不存在一个对照组,能再来一次,没到最后,谁都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遇到人生选择,最重要的不是想着做一个“正确的决定”,而是尽力做一个“高概率正确的决策动作”。
职业转换的核心原则是: 要追,不要逃。
199.应该从那些维度考虑跳槽呢?
(知乎问题:除了钱之外,我们应该通过哪些维度去思考跳槽呢?)
职业发展
跳槽的最好理由,是你遇到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好组织和好行业,都是你职业发展的直通电梯——他们提供职业发展的吸引力。
一种是你的发展速度跑赢了现有职位,有机会进入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团队;组织内就叫升职,组织外叫跳槽。
一种则是看到更好的行业趋势,而原组织船大难掉头。比如2015年是在线教育元年,传统教育机构的老师纷纷跳出来进入在线的机构或平台,他们并不一定认为原东家不好,他们赌的是在线这个趋势。
因为各种原因,当前的职位遇到了玻璃天花板,或者更糟糕,变成个 寡妇职位 ,实在沟通无果。跳槽也是个好选择。
当年唐骏任微软中国区总裁,当大中华区总裁上任后,拿走了他的财权、人事权,但是还要他继续拿业绩。这种权、责、利不对等,谁干谁死的职位,彼得•德鲁克命名为“寡妇职位”。
薪水
薪水是身价的一种表现,跳槽常常带来20%-50%的涨薪。
先别忙着数钱——跳槽并不会让你能力马上上涨,为什么你会涨薪呢?
答案只有2个:要么是这个行业前景好,老板能看到未来的钱;要么是商业模式更优秀,同样的能力能产生更多价值,等于你把自己镶嵌到更高价值的链条中去了。
情感关系
最后一种跳槽理由是关系问题——和同事关系不好、客户关系不好、上司关系不好……我见过很多基于关系冲突离职的人,他们在新的职业中并没有建立起更好的关系。 人际问题往往是个人心智模式与个性修炼、或者职业化的问题 ——跳槽往往只是再一次掩盖了问题,最好还是在当下修炼。
还有很多回家备孕、老公换城市等等的特殊原因,就不一一讨论了。
200.在跳槽前,你必须反思的问题是什么?
(知乎问题:为了避免跳槽出现问题,你需要思考的是什么?)
1. 新工作是否能带来最想要的价值?
曾有个做设计的来访者,前一份工作月薪8k,下家给12K,于是马上行动。半年后痛苦不堪——新公司人手紧张、工作疯狂,常常加班到下半夜。虽然加班费不少,但钱并不是她这个阶段的重点。
设计是个体力活,她原来给自己安排的是周末读个在职硕士提升下品味,顺便谈谈恋爱,现在变得全无可能。最好的2年年华和一个在职硕士学习机会,值多少钱?反正她以每年不到5万元的价格,卖掉了。
2. 为此我失去的是我能承受的吗?
如果让你选择,下一顿吃什么?你也许会说:“火锅!”。连续吃一个月火锅,你可能就求饶:“让我吃顿米饭吧”。我们会低估日常的需求,而高估新鲜的刺激性满足。我把这个称为 “火锅效应” 。
职业回报也是一样——有必不可少的米饭,也有锦上添花的火锅。前者拥有的时候也许不会太兴奋,但是一旦失去未必承受得起——比如安全稳定、薪酬福利、生活平衡等。后者则是一些兴奋剂——偶尔拿到会觉得很爽,天天吃你未必真的需要——比如社会地位、智力刺激、多样和新鲜。具体因人而异。
K先生在央企工作5年,户口、房子都有,觉得工作没意思,要追随我心。激动之下跳入民企准备大干一场,入职后才发现脱离了职位自己说话没人听、福利没人报销、连中午的工作餐都没有,自己其实并不真正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回头看看,回不去了。
3. 新工作中最恶心的部分我看到了吗?
当没有进入新工作的时候,一切都想象得过于美好——等真正进入才发现,其实自己不一定能承受新工作最糟糕的一面。
比如我身在公益机构服务几年,时常能看到这种状况——大家都觉得公益机构“有意义、有价值,能助人自己也能成长”的一面。等到真正进入,“工资低、缺乏上升空间、缺乏系统学习渠道、社会的公益环境不好……”的一面就暴露出来了。
玛丽莲·梦露说:“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糟糕的一面,你也就不配拥有我最好的一面。”
4. 现在的工作是否已真的没有价值?
当我们工作遇到不适、过不去的坎,我们时常会想:“这里不适合我,肯定有更适合我的地方。”
我管这个叫做 “不知如何改进,于是换个环境” 病—— 你不是不适合,而是不适应;岗位不是没价值,只是你不胜任。 做个横向的对比,有利于你看清这一切。
201.老板喜欢的牛人,从哪里找?
(知乎问题:如何理解高端的职位,都不在招聘网站上?)
第一步 内部提升
有好的职位,老板会优先提拔本公司在职的、转正兼职的,或者搜索一下以前合作过的优秀伙伴。因为, 越是重要的职位,越要控制风险 ——见过这个人工作,知道是靠谱的;跟这个人接触过,觉得他是忠诚的。
所以其实你的组织里每天都飞着很多好的职业机会。你的优质社交圈子里也蕴藏着机会。
第二步 找到能带来良好体验的人
能让别人体验到你的能力,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才。
如果你是设计师,寄出你的作品;如果你是程序员,带上你开发的软件;如果你是顾问,列举你的成功案例。
比如《超级个体》专栏上线以后,我就收到了很多关于讲课、咨询、写书的邀请,因为我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直观地看到了我的能力。
同样的道理,在互联网时代创业失败、项目失败可不可怕?其实不可怕,关键是要在做的过程中,让外界充分理解和认识到你的能力,这样大家就愿意给你下一次机会。你多做几次,很难不成功。
很大部分的优质机会,都是这样找到了对的人。
第三步 有信任的人背书
你可以找到那些被信任的、有专业鉴别能力的人为你背书。
求职前,你可以找到在你目标公司工作的人,找到专业圈子里说得上话的人。让他们帮你推荐,递一下简历,机会会大很多。
最近“在行”很火,和姬十三聊天时发现,他很早就意识到了社交在招聘中的作用——“在行”不仅提供知识服务,关键是找到一种连接你想见的人的机会。很多时候与行家聊着聊着,如果你真的优秀,对方就会问你,“你有没有想过……”也许这背后就是一个机会—— 优秀的人,人人爱。 把优秀的人推荐给朋友也是一种社交货币。
第四步 求助猎头和人力资源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老板才需要猎头和人力资源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布招聘启示。这时你才能通过搜索,看到相应的招聘信息。
你想想看,一个职位经过了:内部提拔、亲身体验、熟人举荐,最后才对外公开招聘。这时候,真正好的职位已经不多了。
202.雇主思维和求职者思维有什么不同?
(知乎问题:如何理解在职场上,屁股决定思维?)
你会发现普通人的求职路径与好职位的招聘路径,几乎完全相反。选对路径,你几乎能跑赢80%的人。 大部分的胜利,都是心智模式的胜利。
203.为什么各行业都喜欢拜关羽?
(知乎问题:关羽为什么会被很多人疯狂崇拜?)
你一定在港片中看到过这一幕——黑大佬要出去砍人,出门前先拜拜关二哥,有趣的是,警察出去抓人,也要拜拜关二哥。在中国文化中,上得庙堂、下得厅堂,事业单位和民企都热爱的神,关羽独一个。 这也难怪,兄弟们喜欢他——所以他从杀人亡命的Hei社会做到了汉朝前将军;领导喜欢他——因为他义字当头,追随刘备报效曹公;老百姓喜欢他——因为他凌上不欺下。
关二哥实在太会做人了。
204.能否从关羽的故事,讲讲我们应该如何优雅的跳槽?
(知乎问题:为什么关羽跳槽跳的如此之好呢?)
1.好的离职时机
关羽一开始就决定最后肯定要走,但什么时候走?
除了金三银四,高级人才跳槽的最好时机是——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立下点功劳以后。
这个时候大家都对你心存感激,正准备奖励和提拔你。这时提出辞职,一方面不留埋怨;一方面组织正准备赏赐你,你不要奖励反而离开,大家觉得欠你人情,难以拒绝你的离职请求。
再说,这种情况下都要走,也向组织和外界证明——我不是混不下去走的,是功成身退走的。对于未来的身价也是加持——如果关羽在曹营三个月天天喝酒哀叹,最后偷偷溜回去汉营,还能不能这么起范儿?
2..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为什么要离职?你需要有一个理由。
我在“跳槽动力学”里面提到过,短期的、非核心的吸力不要提,比如“钱更多”、“离家更近” ……这显得你LOW;短期的、非核心的不适也不要提,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因为组织也许会说,既然这样,我帮你解决了不就好了吗?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名言“我会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提议”—— 要提就提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关羽提出的离职理由是—— “忠义” 两个字,这正好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核心价值观啊!所以其他什么理由都能扯,这个却没法拒绝。曹操只能“义”之了。
3.3.正确的辞职对象
关羽对曹操派来的兼职人力资源张辽表达过自己的离职想法,但是他正式告知离职时,却是通过辞职信——休书一封。直接交给了直接领导曹操,然后静悄悄地离开。这是个智慧。
首先要 向直接领导辞职 ,越级搞得像投诉,而对HR说,则好像你和直接领导的关系已经没法好好说话了。
其次可以 先做一些情感上的沟通,然后再正式地写邮件。 别让你的领导在晚上12点休息时,突然看到一封“XXX的辞职信”。一方面,一封邮件,可能讲不清楚你的决定;另一方面,其实直接领导那里可能有很多新的机会,也许聊完有了转机——要想撤回邮件,难度就大了。
最后,记得 静悄悄地走 ——我见过那些没有正式辞职,然后就给公司all群发邮件,信中饱含泪水,回忆共同的过去,痛斥当前的现实——你说大家是回还是不回呢?也许你正义感爆棚表达了一下,你有能力潇洒离开,但是大家还是要留在这个团队继续干,你让大家怎么混?何况大多是你的主观意见吧。真的要离开,不如给大家一个美丽的背影,一个好的祝福。
4.持续地保持情感账户
理由很简单——因为 越是好的人才、高级圈子,人数越少 。抬头不见低头见,昨天的敌人可能明天就是合作对象,你要为自己留后路。
这不,关羽在华容道看到了落魄的曹操,冒着砍头的危险,放了曹操。
所以即使你离职了,也要 和前东家保持好的关系 。毕竟你积累了几年的人脉、朋友和行业地位都在其中。有能促成的合作,尽量促成;有能转介的客户,尽量给原来的同事;有一些能躲开的冲突,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量躲开。即使是你现在的领导,也会觉得你这个人值得交。
那些在“为什么要离职”的问题上痛斥前团队、公司和管理者的人,基本都会被打低分。 因为你对待上家的态度,就是对待下家的态度。
比如三国时期著名的大区经理吕布,连续跳了三次槽,丁原、董卓两位前领导都被干死。最后被曹操抓到,曹操正有点犹豫。刘备一旁补刀:“您还记得丁原和董卓二位前CEO吗?”吕布,卒。
要做关羽,别做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