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半年在新网师学习之路,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孙静老师送给我们2020年春季研课学员的一句话:"承诺自己,无论身在何方,不让四季虚度;当世界看你时,枝头总有花开。"研课学习,结束的已经三个周了,但是孙老师的话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无论身在何方,不让四季虚度。不浪费光阴。总结研课经历,往事历历在目……
一、忘不了的作业经历
本期研课学习共有八次,需要提交作业七次。我总结下我的作业完成情况。庆幸的是所有的作业我每次都提交了,即使有时会很忙,但是我也一定逼着自己,完成作业,因为我知道完成一次作业,就是一次梳理教材,一次思考的机会,可不能白白错过。当然我作业的分数,第一次65分,给我的打击挺大的,本以为自己精心准备的八千多字的作业,好歹也要75左右吧。可是,我想错了。一直以为自己的思想,理念还不算落后,所以,对自己的期待太高了。这次作业后,我们研课的第二次学习,就是研讨第一次的作业。我才懂得了我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想想看,研课学习之前教材解读和课文解读还没有真正弄懂,学生学情不知道如何具体写,似乎还不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情来拟定。可怜,我当了近20年的语文教师,可悲的是我抄了20年的教案。20年的教学经历对我来说是多么的讽刺。
慢慢地,我知道学情对于一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有着决定的作用。第二次以后的每次作业我对学情有了清楚的认识。也特别注重教学设计前的教材解读和学生解了。
我每次的作业分数,第一次65,第二次88,第三次88、第四次78、第五次68,第六次88,第七次65,第五次作业60多分,我是有预感的,因为那次舅舅被车撞,我接到电话,作业还没完成,本想着不交了,后来从医院回来已经快10.30了,我想还是加加班,交个试试吧,不管成绩如何,我都有心理准备。最后一次作业,孙老师给我的评语是,教学过程设计特别棒,但是教学目标三和四在叙述格式上怎么错了呢?我特意回想一下,是因为当我写教学设计时,是依据课后习题和单元语文要素来定的,当时其实,我也把练习题写在后面。然后根据这些拟定教学目标呢,可是,最后忘记把它转化成教学目标的表述模式。哎,有些遗憾,可又不遗憾。因为,所有的经历,都将是自己的一笔财富,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历。说这些,也不是为了给自己找借口,只是说明实际情况。不为成功找理由,不为失败找借口。这也是最近几年给自己的勉励。我的最终研课学习成绩是77.1,综合评定成绩良好。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我努力过,我付出过,我也收获过。
二、忘不了的研课同伴
1.教材解读独到的屈小娥老师
因为郝晓东老师曾说过,在新网师学习,如同和一群学霸为伍。那我在这群研课群299人的学霸队伍里,我排名40名,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每次研课学习我也是认真对待的,每次研讨记录我也会有整理的,虽谈不上优秀,但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福的,因为研课,让我再次确认了,群里的伙伴是真正的尺码相同,我结识了优秀的陈娥组长,于似芳老师,屈小娥老师,林婷茹老师等一大批优秀的老师,说着他们的名字自己感觉都是幸福的。
虽然我们未曾有过交流,虽然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我这样一位同学。但这丝毫并不影响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的钻研精神,喜欢他们身上的那种敢于挑战自己的精神,喜欢他们侃侃而谈,分享自己的优秀作业经历,那是他们自己心路成长历程,就像屈小娥老师在分享时说道:自己的研课模式已经有了"屈氏烙印"呢。
她的分享我至今都忘不了,她的研课的方式我也会借鉴,最起码我特别欣赏的是她解读教材的能力,每次教材解读都是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一般,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教材解读方式,我用她的这种方法实践了一次,《小英雄雨来》,在翻看教参之前,反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成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当大声读课文第五次的时候,这篇课文要讲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2.年轻优秀的孙振港老师
我也忘不了孙振港老师,他是一位年轻的帅哥老师,也是一位有着丰富思想的老师。忘不了,在第八次研课时,孙老师的精彩发言,时不时迎来伙伴的点赞声,他对《巨人的花园》教材解读没有很高的站位,没有专业的研究,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的。就连孙静老师评价时也说:孙老师的解读太专业了,若是没有进行过深入地研究,若是没有多读书地积累,若是没有对教材高度的理解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的。
3.让人敬佩的婷茹老师
我忘不了优秀的林婷茹老师,2020年春季新网师的学习,她共选修三门功课,而且次次作业都在90分以上,研课学习是她第二次学习了。原来,她对研课是如此的热爱。她的这份热爱学习的情怀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要她还有很多老师一样,明天春季,研课群里再聚,我们选择留级,我们选择再次和孙老师聚首。
林老师,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的刚上幼儿园,小的刚会爬。她有一次分享时说:其实,我优秀作业的背后,是生活的一地鸡毛。每次作业都是伴随着孩子的哭声思考的,每次作业都是在孩子睡着后的深夜完成的,每次作业写到绝望,每次作业写到想要放弃。可是,她却坚持下来了,虽然很难,但是来新网师不就是挑战自己的吗,我到底要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到底要看看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如她所想,人有多大想法,就会有多大动力。也就会付出等同的精力。当然,一学期下来,她的收获应该满满。当她回首自己经历的时候,应该深深地感谢曾经那么拼搏的自己。
我想婷茹老师的困难若放在我的身上,我会如何,我敢同时选择这么多的课程,我会坚持下来吗,我会每次都按时完成作业吗,我有勇气吗?
一连串的捶问之后,我唯有深深地敬佩婷茹老师。
三、忘不了自己努力的收获
本学期研课共八次,交作业七次,每次作业我必定要求自己按时完成,我也是逼着自己成长一把,这就"任务驱动制",每次作业不论时间长短,我都是要经过认真考的。先解读教材文本,读通了,读顺了,读透了,读得领悟了。也就是争取把一篇文章读成一个词或者读成一句话。然后自己理解,写教材解读的时候要把别人的文字,加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就是自己的教材解读了。所以,要想设计一篇文章时,首先重要的是就是读文本。
我的七次作业,最终成绩77.1分,评定等级为良好。当然我起初对自己的定位是合格毕业就行,说实话,良好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也算是给我的一个惊喜吧。
我忘不了我第一次作业的焦躁;忘不了每次作业提交后等待的忐忑;忘不了自己作业优秀时孩童般的喜悦;忘不了舅舅被车撞的那个夜晚,我回到家后在截止前十分钟提交作业的焦急和长舒一口气的如释重负;我忘不了最后一次作业的疏忽而与优秀失之交臂;我忘不了研课群里因为作业评改问题时,大家的畅所欲言和孙老师的真诚;我不能忘记最后一次腾讯会议室里,研课伙伴一一回复:明年春天,我们要留级的豪情壮语;忘不了孙静老师无偿给每位伙伴邮寄杂志的情怀;忘不了孙静老师的尊尊教诲,教师的实践成果一定要有理论支撑;难以忘记太多太多……点点滴滴都是美好的回忆……
珍藏美好记忆,重拾幸福时光,期待再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