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抄1〗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就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哪些内容处在自己的拉伸区,即梳理那些“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然后在这个区域内努力。
〖个人思考〗这一点深有体会。最近看孩子作业的错误,普遍错的都是“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老师就让家长抄错题集,孩子做。我自己写读书笔记是不是一直在舒适区,而不是在舒适区边缘?
〖行动〗我需要对她的错题再强化一下,举一反三练习。明天是不是可以尝试以故事来分享,今天学习的金桔应用,或者想象在生活故事中怎么运用?
〖原文摘抄2〗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很大的决策权,让他们自己决定吃什么、玩什么、做什么,但孩子根本没有相应的掌控能力,最后变成了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人,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正是我们缺少对匹配这个概念的认识。
〖个人思考〗我对溺爱的理解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看了这个文字,才明白原来是大人们给孩子很大的决策权,超过了他们的认知范围、能力范围,所以孩子就会自私自利。
〖行动〗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要给予适合他们的一定的自主权,比如选择什么样的玩具,多少钱之内,或者就是简单的,哪一种造型,什么颜色的,等等。超过大人的预期的,就要果断地说不。
〖原文摘抄3〗刻意练习的第一个要素是“目标”,当目标太大太模糊的时候,需要拆解目标,提炼目标。
〖个人思考〗我现在写公文材料,就是拆解目标,一步一步地完成,在完成中也不焦虑了,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对自己也是不断地积极暗示,我竟然做了这么多!关于提炼目标,我觉得就是要把目标写具体,比如用数字量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看一篇公文文章,记住了三个标题。
〖行动〗继续保持自己最近摸索出来的经验,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