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轻潮习者
本文19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8月跟新过一篇《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的读书笔记:掌握这三个方法,你将开启阅读的大门!聊到了新晋读者该如何选书、如何安排每个阅读的阶段,这算是战略层面的一个总结。从反馈上来看,那篇文章对很多大学生朋友和步入职场时间不太长的伙伴们有不小的帮助。
今天要聊的《快速阅读》这本书是讲一些阅读上的战术,也就是阅读中的一些小技巧。这些接地气的方法,无论是大学生朋友还是职场伙伴,相信读完本文之后都会有所收获。
不要小看技巧,技巧懂得越多,书就会读得越快,只有书读得越快,才能够深入理解。你不信?听我娓娓道来!
跟许多读书还没有入门的朋友聊天发现,他们每年书籍的阅读量基本上维持在4本左右,而且经常是读完就丢到一边,不再宠幸她们了。平均3个月一本书的频次几乎可以说是读完即忘,阅后即焚。
如果再没有输出,不与人交流,不整理成文字,那这本书真的就是白读了,一副“我来了,我又离去了”的写意山水画。
废话不啰嗦,引进本文第一个观点:读书一定要快!只有读得快才能有更多收获。我给自己的标准是20万字以内的书3天内必须读完,这个标准不算苛刻,多训练是容易达到的。
第二个观点:读的书一定得是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书即使别人觉得再好我们也难以下咽。
第三个观点:要掌握一定读书技巧!
美国的研究小组曾做过统计,美国阅读最快的群体是研究生,他们的阅读速度大概是400字每分钟,美国成人是200字每分钟,成人阅读完一本20万字的书大概需要1000分钟,也就是16个半小时,如果每天拿出1个小时阅读的话,需要两周半的时间。太长了太长了!这么长的时间阅读一本书,足够让你产生放弃阅读的想法,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以下列出了5大绝招,只要坚持练习,一定能够帮助大家提升阅读的速度。
1、创造阅读环境
打算好好读书的时候,就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光线适宜,坐姿适宜,时间也适宜,手机调成静音,斟满水,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踏踏实实的坐上一段时间。个人比较推荐阅读的时间是早晨6点半到7点半和晚上睡觉前的1小时。
先别说做不到,坚持一周你先试试,早起读书跟运动一样,绝对会让你神清气爽的。有人也把这个前期准备称作仪式感,我觉得靠谱!
2、培养速读意识
我们要做的是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习惯,通过短暂的训练,阅读水平达到600字每分钟是比较容易的,5、6个小时就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也是杠杠的。
来点理论干货:我们的眼睛会受运动的物体吸引,想想你以前阅读的时候是不是看见别人一动就想瞅两眼?所以每秒阅读不超过5个字的读者,我强烈强烈建议,用手指指着书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而是以行作为单位手指滑动阅读。
由于受到运动的手指的吸引,眼睛就会跟着手指动,所以此时阅读的快慢就可以通过手指来调节,改善的空间也就出来了。
3、聚焦阅读技巧
当手指能够控制眼睛阅读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学习一些阅读技巧了。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特别细枝末节的段落快速扫过也不会降低我们对整体框架的理解。所以略读和跳读是我们要学的技巧。
略读就是当你读到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的时候,扫两眼看看说的啥就可以了,重点看前面的前提及后面的结论。
跳读是说作者有的时候也开小差写一些有的没的,尤其是外国人写的书,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跳过不看。略读和跳读使用的原则是看书中所说的内容是不是对主旨有解释说明的意义。
4、克服阅读障碍
从小我们就已经习惯了默读,绝大多数人即便不张嘴心里也跟着念,这种看似很正常的现象就是阅读障碍。那怎么样去改变呢?用你的手指!用手指作为引导的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的克服默读这一习惯,要力争做到不要让眼睛带着脑子读,而是让手指带着脑子读。
也就是说不能让默读的速度决定阅读的速度,而是要让手指滑动的速度决定阅读的速度。通过有意识的尝试,手指移动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理解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用手指做引导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绝对有效的避免回读,也杜绝了读串行的可能。
5、设定阅读时间
用倒计时的方式是一个比较好的培养快速阅读的手段。人对于倒计时会有天然的紧迫感。我们可以在手机里设置25分钟倒计时,之后你会发现,在这25分钟里阅读会变得比平时更高效,不仅阅读速度快了,注意力和理解力也有显著地提高。
阅读也要懂得劳逸结合,每阅读25分钟就休息5分钟,到处遛遛喝点水去个厕所,然后再开始下一个25分钟的阅读,这个是番茄工作法的变体,效果贼拉剽悍。而且对于新晋读者,这样的计时方式也是有利于统计阅读速度的。
★初学者每天可以统计阅读速度,用数字来感受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
阅读是吸取知识最快最廉价的方式,往往读得越快,记得就越牢固。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找一个好的读书环境,用手指引导眼睛和大脑,掌握略读和跳读的技巧,设定小段的阅读时间,劳逸结合,用这种方式读完两本书,你的阅读速度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最后记住,一定要坚持住,读个书而已,死不了人滴!
更多书单专题推荐,请猛戳:
更多大学生活推荐,请猛戳:
更多考研辅导推荐,请猛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