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腊八节了,早上热乎乎的一晚腊八粥下肚后,始觉年将至,心里充满了一番对春夏秋冬又一年的感慨。粥好喝不好喝,爱喝不爱喝,也必须让家人都喝上一碗,因腊八的传统习俗,一定让家人讨个安详吉利。
中国的所有节日及二十四节气的设定,都对应了历法及天时天象。即便是老祖宗为讨万物吉祥而设定的,或为纪元,或为纪念,也都有丰满的寓意。虽洋节日开始泛滥在这古老的国度,但我们的老传统,依旧牵着我们的魂魄,有我们自己的精神文化食粮,让我们无法自弃,否则将会有断了根脉的感觉。
每年从腊八日开始,便勾引出了年要来到的气氛,年味开始越来越浓厚了。这时,年货大集入市,商场集市等地方,窗花,春联,灯笼,门神,吉祥物等等,也开始披红挂绿穿黄,隆重的粉墨登场。
年的味道,是中国人独有的味道;而对年的那种情愫,是万代炎黄子孙永远无法解开的结。
而过年时,最牵动心魂的,当属在外乡求生存的人。
你看,那外乡的游子,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最有理由放下手中的一切事由,不怕路途有多辛苦,不怕往返一票难求,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少青壮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家,回家!
每年因此上演的春运潮,引发动人动情的故事太多太多!为了心中的那个团圆年,那股年的味道,千里奔波不怕疲。如买不上那金贵的回程票,绞尽脑汁也要回,于是,高速路上,大国道上,开始有了互相结伴的摩托车队……这归家大潮,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在中国人的大年之际,才会浩浩荡荡的震撼上演。
如今,因社会高速发展,国人富裕,于是,便衍生出很多新的过年方式,比如举家出游,年夜饭在饭店围桌,省去了在家里操劳……等等,但初衷并未改变,依旧是为了话团圆。
而非传统的方式来过年,总归少了些浓厚滋味。尤其没有了为过年那一天的到来,而提前忙碌的喜悦,及日日潜藏着的浓浓的年味。至少在我心里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心里的年味,最浓郁的,最喜庆的,却并不是在这富有的年代,而恰恰是在那温饱却不富裕的,那有父母,有兄弟姐妹共同依偎在一起的岁月历年。
那种滋味,永远珍藏于心,永远不能忘怀,永远的被留在了故乡。
每年的腊八开始,总有一股年的情绪塞在心里,那已逝的年味,便从远远的故乡飘了过来,哪怕是一丝丝北方吹来的寒风,一片片飞舞飘摇的雪花,都驮着那对年味的记忆,潜入我的心,我的脑,让我无法拂去。
那时候,腊八节一来,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而忙碌了。要做太多太多的事啦!备各种各样的年货。及其寒冷的天气,并没影响村民的忙碌,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的炊烟,好像从早上开始,就整天不停止的翩翩起舞,一改往日的规律。炊烟或浓或淡,在一片素白的村庄之上,着染出灵动的烟火气。
人们哈着气,搓着手,鼻子下淌着清涕,开门,关门,里出外进的忙活着!因为要过年了,哪个不愿用好心情来迎接年的到来呢?再说了,过年的好心情,会给下一年带来好运气呢!要郑重呢,绝不可慢待!
现在我记不清腊八后,家里哪件事先做,哪件事后做的顺序了。
爸妈首先会腾空去供销社把冻梨,冻柿子买回存上,还有五颜六色的水果糖,大虾酥也买上几斤;而这些东西只要买回放进仓房里,便成了我们兄妹每日的小心思,被勾着魂,总想溜进去偷点出来解馋嘴。
期间还要腾出一天时间,熬好浆糊,用买来的报纸或自家废弃的书,拆了装订 ,来糊墙,一年一层新,久之就成了土墙之外的又一层纸墙,墙糊好后,屋里亮堂又温暖呢!
年画,也要早早抢买,否则晚了,好看的喜欢的,就少了。我最爱跟着妈妈买年画!年画带给我的情绪是愉悦的,因为只有在年画上,我才能捕捉到丰富的色彩,尤其联画,用方格排列,一组四张,还可讲诉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小时候知道的很多历史故事,还真是来源于年画:西厢记,女驸马,三打白骨精,桃花扇,八仙过海……很多很多,过了腊八不久,年画就贴在新糊的纸墙上,我看不够哎,走谁家都爱看。并且还经常拿纸笔照着画,其乐无穷呢!
而爸妈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准备食物上。每天因准备过年的食物而忙碌,这让我们很兴奋!好吃的,不再像平日那么难以吃到!估计我们小孩子时盼望过年,就是因为有好吃的深深诱惑,还有家里的和谐气氛,让我们不像平日那么不敢犯错,偶尔任任性,爸妈可能真的没那么放在心上。
做豆腐是大工程,头一天夜晚泡豆,然后次日早上磨坊排队推碾,碾出的浆液挑回家入大锅熬,用卤水点,再吊豆腐包绞……压成型的豆腐,该冻的冻,该炸豆泡就炸豆泡,还要烙豆干。我最爱那碗刚点好的豆花,偷一勺白糖放入,入口即化,美味呢!离开故乡,至今再也没吃到过那么好吃的豆花了。
蒸馒头,烀豆馅蒸豆包:黄糜子面和白面两种。除了馒头,蒸豆包的活我爱参与,因为随手可以吃点放好糖精的甜豆馅呢!这蒸的活,要两天做完呢。蒸好的馒头,豆包,直接放到厦子里的缸中冻上,差不多能吃到正月十五呢。
离年再近些日子,就开始烀肉了,就又闻到了杀猪那天的肉香味!还有炸果子的活也可以进行了,用猪油破酥,炸出的三角,套环,猫耳朵等酥脆香甜!妈妈每年都炸不少,炸好后的果子,放入提前垫好油纸的框里,在厦子里的房坨上吊起来,放一个月都不会返潮,这是因为天气寒冷而干燥的原因。
再就是捞大碴子饭!此食物最解油腻,过年时,被油腻堵住,烫一坨大碴子,胃便舒服啦!
烫绿萝卜丝,大柴锅焯上两锅,捞出后,手握成团户外冻上,用来包饺子用,这是内蒙冬季少见蔬菜留下的传统。但调出的馅非常好吃,又好消化!至今我还保留绿萝卜做馅料的习惯呢。
宰杀好的大公鸡,也提前炖上一大盆!凝成鸡肉冻,太鲜美无比了,可以凉着吃的肉食冻,绝味!漂亮的鸡毛,一般我会留下,用大铜钱来扎羽毛毽子 ,一次踢个100多,只要不累就不会踢空而落下来。
还要熬鲫鱼冻,冬天冰窟窿里凿出来的小鲫鱼,不带一点土腥气!也是现在再也品尝不到的滋味!
猪皮冻也提前做好。最是怀念妈妈做的猪皮冻,如玻璃一样透明又晶晶亮!她有自己的招数,无论带皮凝固成的浑冻,不留皮碎的清冻,还有香菜蛋液凝成的花花绿绿的冻,都能做到如此清亮的质感!多年以后我也按她的方法来做,也是用尽耐心,却远不如妈妈做的好!是猪的皮不同了,还是做冻的人有不同呢?
就这么忙碌着,大年三十不知不觉临近了。
不参与干活的时候,我大多时间在琢磨用细高粱秸秆扎糊纸灯笼,还试着抠挂贴(挂贴因没工具,抠出来的会有残缺)。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喜好,但一直不得章法。灯笼有成功过,但经不起户外大风一吹!记得做过一只六个面的大红灯笼,自己还两端糊了用黄色的纸剪的云纹,下面孔系了彩纸穗穗。只在外挂了一天一夜,就被风吹完蛋啦!
爸爸也在年三十的前两天写好春联,放鞭炮的架子也搭好。三十前一天,春联,挂贴就在里里外外的门框上,窗户周围,猪圈,鸡圈等各处都贴好,贴的时候,内蒙有个规矩,如果家里有在外乡正往家赶的人,但还未到家门口,那么对联就不能贴!怕把家人封在门外,使他不能归家,直至人到家后才可以贴……虽有迷信成份,但又何偿不是一种对团圆的重视和祈盼呢?
节日前,站在南山坡,放眼向北望去,阳光下,家家门前结彩悬红灯笼挂彩旗的小村庄,在白雪的簇拥下,很是妖娆!大地的色彩不再单调而唯一,节日的气氛被烘托的浓浓的。我的脑海里至今都抹不去那唯美的画面感,这是寒带区独有的春节景致。
终于在蒸蒸煮煮炖炖,煎煎炒炒炸炸的准备中,迎来了大年三十这个隆重喜庆的日子。那天,天际刚有一抹青黛,还没放鱼肚白光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不绝于耳了,这鞭炮声把村里的娃都叫起了炕!醒来便是兴高采烈的心情。
内蒙的冬日,白日短,农闲猫冬的村民大多白天吃两顿饭。丰盛的大年饭,是近中午前的十点左右吃,早起,妈妈就为这顿饭忙碌着。灶间蒸汽弥漫,香气扑鼻。这一顿,搬出来的是家里一年当中最好的一切食物,要搞上个荤素凉热十二道菜来庆年!甚至还有做十六道的!吃过这顿饭的人们,串门时,嘴里的话题不是问你家今天做几个菜,就是告诉别人我家今天做了多少菜……
晚饭和守岁的除夕饭,就都是饺子!午饭后的一下午,都在包饺子呢!除了包饺子,妈妈还要把供桌和供席摆好!晚上好请老祖宗回家过年。供桌鲜艳中透着股神秘气,我一般不敢多看,村里总有关于供桌上发现灵异的传说,于是我总觉得供桌上肯定有我看不见的鬼神。
供桌一摆上,大人小孩在正月十五前,就都不能说晦气的话了,否则会不吉祥!
一般吃完请年的饺子,天便黑暗了下来,大人小孩就可以都换上过年的新衣服了,这是我最着急到来的时刻!一年中,只有过年才会添置新衣!妈妈一进腊月的门,就开始给四个孩子置备好了。记忆里,日子再难,爸妈好像都给我们新衣添,不至于让孩子们出门羞涩
穿上新衣,提上罐头瓶做的灯,踩着咯吱咯吱的雪(雪在内蒙的冬天,常在,并且基本不融化),大人小孩就开始走家串户了。大人聊天,说收成,说春播,说人事,说国家政策……小孩就是混糖吃,显摆新衣服,或放放小鞭听听响……不论谁上谁家,冻梨,冻柿子,冻沙果,糖果,瓜子,都有热情的主人相让。在这样的你来我往中,人们等待除夕的到来。
年三十,没有抠门的人家。这样的守岁方式,至少没有春晚前,大家都是这样走家串户的娱乐着。和现在来比,我倒觉得,那时候的年,有着很浓很浓的人情味。
十二点该燃放的鞭炮,有的人家早早就开始了!那是为了抢“年”!据说,谁是村里第一家“发紫”(当地对除夕的别称)的,财神等各路神仙,就会先去他家送福送财呢。于是十点多,就开始有人家放开了鞭炮!一直到后半夜了,尤其能把地面炸出坑的二踢脚声,才退了场。
终于年夜饺子下了肚,再也熬不住夜的娃,拿到个块八毛的压岁钱,满足的睡着了,当然也有些大孩子继续兴奋着,一直守岁到凌晨时分。大人轮班看护着供台上的香火和蜡烛不灭,以示对先人的敬重
除旧迎新的鞭炮声,慢慢歇了;从腊八开始,就为年忙碌而劳累的大人们,也要歇歇了;
他们相信已经来临的这一年,一定会紫气东来,日子会更加的美好顺畅。
故乡的年味,就是这样存在于我的记忆里,会陪我回忆到老。回忆中,有爸妈,有兄妹,有团团圆圆的热闹,有童少时光对年的期盼,有记忆深深的年的香味……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老去的歌谣,一直不忘。我教过大儿子,也教过小老二。
我不由自主的又想让二娃跟我一起念这首儿歌,因为我又闻到了年味____于这个腊八日。
这个大年的临近,让八方各路求活的人们,又开始了对团圆的期盼。即便是离开故土,寄居于海外的人,年的情结和情绪及心中的年味,都会永远跟记忆纠缠在一起,无法分开。这是根植在中国人骨髓里的魂。
而于我,因为已故去的父母,使我再也没有了归家的权利和念头,年味里,就又多了一份对他们的思念,有时搅得你会很忧伤。没了他们,我便不再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