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怎么样才能够让民众敬重和忠于上级,并且互相劝勉,尽心尽力呢?孔子回答说:能以端重的态度对待人民,民众就会敬重你;你孝顺慈爱,民众就会忠诚;提拔优秀的人,教育培养能力弱的人,他们就会相互劝勉激励了。
季康子又叫季孙肥,鲁国正卿大夫,是当时鲁国势力最大的权力贵族。据历史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返回鲁国后,确实因为季康子动员了孔子的学生来劝说他。此时季康子用对待父执辈的礼节对待孔子。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来问孔子说:先生您怎么不参与国家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说得好啊,孝顺父母,跟兄弟友爱,用这种风气影响那些执政者,这就是政治活动内容之一啊。何必非要执政,才算参与政治?
这里的孔子看似答非所问,但是在这个时候孔子确实有了自己的实际考量,这很可能是孔子回到鲁国后才发生的问答。那时他游历各国十四年,年岁已高,不再热心于直接参与实际的政治事务,而是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办教育和整理经典上面。
孔子心里十分清楚,这是他所能发挥作用的最好方式。但是,当时可能有人不理解,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说话没有信誉,就不知道拿他怎么办才好。就像牛拉的大车、马拉的小车上,没安放横木的机关,这车还怎么行走?
輗軏:车辕与衡轭联结处插上的销子。区别而言,輗用于大车(牛车),軏用于小车(马车)。孔子用它们来类比于“信誉”,这种手法不但在古代,我们现在也经常用到。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世代之后的社会,能够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商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做的革新,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了殷商的礼仪制度,所做的革新,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以后有继承周代而兴起的,虽然过了一百世代,也是可以据此而推断出来的。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不该自己去祭祀的鬼,却非要去祭祀,这就叫谄媚;看见合理该做的事情,却不敢去做,这就叫怯懦。
“见义勇为”就是出自孔子这里。
出自《论语·为政篇》的成语
众星拱辰、一言(以)蔽之、三十而立、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 犬马之养、温故知新、周而不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举直措枉、见义勇为
201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