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时,不想写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动笔;
上大学时,不想完成小组作业,拖到ddl才提交;
读研究生时,不想做实验,不想写文章,直到导师催了好多次才动笔;
工作时,不想写文档,直到老板设定的ddl快截止了,才匆匆忙忙发给他。
这就是我,一直信奉ddl是最高生产力,非常拖延的人。
然而,当自己开始独立生活后,我发现如果不给自己做好计划,往往一天无所事事,玩玩手机打打游戏,一天就过去了。这与我想要的生活背道而驰啊!
我开始逐步学习克服拖延,拒绝拖延,利用时间,高效工作。
现在不能说非常高效了,至少能看到我的进步,比如说每天坚持写500字文章、能够在ddl之前将事情做好。
01 常见的拖延症现象
根据我自身经历和检索的资料,我将拖延症归结为这几大类。
1.不情愿做某些事情
如果对某些事情不喜欢做,却不得不做,大概率会拖延了。
如果做完这些讨厌的事情还有很多好处,比如丰厚的报酬,即使心里不情愿,也能快速将其完成。
事情的吸引力不够大时,缺乏充足的动力去做。
2.事情难度过大,有畏难心理
如果某件事情极其复杂,盘根错节,不知道如何去做,往往会将这件事往后拖。
人人都想做简单的、熟悉的事情,但生活和工作中并不只有熟悉的,更多的还是第一次。
3.担心自己没准备好,想要准备好再去做
很多人都会说,我想要做某件事情,但还没准备好,等我准备好了就去做!
听起来很合理,可是如果一直没有准备好,就一直不开始吗?
4.自我认知不清晰,觉得可以快速完成某件事,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有时候我们不想拖延,却因为对自己错误的认知,导致了拖延。
我想做一份项目报告,预计时间有5天,我觉得我可以2天完成,所以拖到第3天开始做,结果难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最后匆忙交工。
02 如何克服拖延症
1.立即开始行动
三分钟热度是有一定道理的,想到什么马上去做,从眼前的五分钟做起。
拖延意味着在当下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产生畏惧和畏难心理。
如果想做一件事情,不需要考虑长远的计划,先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钟,行动起来才是第一步。
2.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与很多人不同,我不会在早上做最难的事情,因为做完没有精力了,完全不想做其他事情。
与我而言,先做一些稍微简单的事情,完成后积累一些成就感和自信心,再去那些困难的事情。
3.设置合理的时间节点
把大问题拆成小问题,难问题拆成简单问题,单一解决途径拆成多解决途径。
给重要的任务定出完成的具体时间,即使是原以为很简单的小事也要这样做。通常情况下,实际完成时间要比预计时间久。
在执行过程中,注意追踪任务的完成情况,注意别被其他琐事干扰。
4.拒绝完美心态
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时间紧张反而能做成很多事情,而时间宽松,反而达不到之前的效率。
任务一旦确定,马上去做,时间紧张,先快速拿出初版,再进行迭代,不要想着一开始就做的很完美。
如果任务时间不紧急,要求不严,很容易觉得我要做一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优秀作品,所以迟迟不做,拖到最后。
5.鼓起勇气,突破自己
尝试做一两件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不强迫自己完成好,重点在做。
不要被完美心态束缚,追求完美只不过是对当前任务的恐惧,勇敢的行为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
6.改变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周围都是拖延和负面的情绪,怎么可能改变自己呢?
上学时,我周末写作业一定要去图书馆,因为我知道在宿舍真的不会好好学习,而图书馆的氛围能有效帮助我完成作业。
工作后,也想提高自己,如果在家里效率太低,可以去图书馆、自习室、咖啡厅,感受一下气氛组,带动自己。
7.提升自己的硬件条件
如果一直拖延、懒惰,自己也想改变,却达不到效果,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这时候,规律作息、健康饮食、身体锻炼,三大健康法宝派上了用场,如果这样还不行,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身体健健康康的,才能做好其他事情。
试想,如果面对之前从未遇到的情况,是不是觉得一道大山出现在面前,让人无法承受,从而产生逃避心理。
拖延,其实是大脑对于马上要做的事情无力承受,会产生应急回避行为。
精力充足,累了休息,不要咬牙坚持,容易对生活和工作产生更为严重的抵触心理,更容易雪上加霜。
8.接受拖延症
人人都会有拖延症,其实也并不可能克服拖延,但我们可以向克服拖延努力,今天比昨天更加自律一点就好。
凡事不要逼自己过紧,如果一直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更容易自我怀疑,产生挫败感。
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每天进步一点点。
希望我的一些小经验能帮助大家克服拖延症!
关注曼淘淘,职场新人的升级打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