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
一位国家顶级的黑人钢琴家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个白人老大粗当司机,一路上经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困难,当然也有笑料和互相理解…最终在圣诞节大家放下了偏见,成为了一生的朋友。
《绿皮书》本意是一本旅行手册,记录着一些能为黑人服务的餐厅、酒店、旅馆等等。
改编自真实故事。奥斯卡最佳影片。
不得不说奥斯卡最佳影片总是有政治正确的因素存在,比如《水形物语》是超越种族的爱,《月光男孩》是同性之恋,而该部就是种族这个复杂的问题了。所以先说一句题外话,网上一些"战狼患者"也别阴阳怪气了,玩梗归玩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人家美国搞电影也吃这一套。
就像《人类简史》这本书里讲的:大地母亲可没有规定同性之间不能谈恋爱,也没有规定"黑人"身上天生带有"肮脏"、"危险"的标签。而这些的来源都是人类的历史造成的,一些约定也都是虚构的束缚,它们都是人类的发展或是想象的产物并非本质。人类的信念被集体想象和帝国统治不断影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文化。因而伟大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改变人们的内心是需要勇气的。"
说回电影,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黑人钢琴家走下车和在农田里耕作的黑人农民隔路相望那一幕。因为同样的肤色,阶级会差异如此之多,而至高级的黑人仍不被白人所接受,更不用说其他的了…虽然本质上来说,阶级是虚构的、想像出来的东西,但所有人都相信它,那它就是真实的了。因而阶级差异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么人往高处走,就是一件如水往低处流般很自然的事情。
不同的阶层就会有不同的处事方式,比如钢琴家可以用罢演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老大粗则会以暴制暴去救人。看到一半我以为这部片会讲,别企图以你阶层的处事方式去要求其他人,每个人都各行其道,毕竟他们俩实在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在最后却以我意料外的方式达成了和解——白人放下了偏见变得注意言行,黑人也放下了不必要的矜持在酒吧疯玩,吃起了炸鸡…(KFC吮指原味鸡天下第一!)
"谢谢你分享给我你的丈夫(指帮助)。""谢谢你替他给我写的那些信。"
剧情紧凑,立意深刻,配乐非常好听,故事又是真实。8.3分。
其实这部电影能讲的还有很多,某种程度上,"绿皮书"更像"白皮书"——是白皮肤的人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