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的六月初夏,还处于梅雨间隙之中,我们到徐汇滨江走走逛逛,没想到与现代主义大师康定斯基不期而遇,享受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
瓦西里·康定斯基,既是一位伟大的现代主义画家,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抽象主义绘画,同时也是一名现代艺术的理论家,出版了许多论文和著作。本次《康定斯基回顾展》展出的是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藏品,包括从艺术家遗孀妮娜·康定斯基对蓬皮杜中心的慷慨捐助与遗赠中臻选出的数百份画作、手稿、版画作品,是迄今为止到中国展出的康定斯基最重磅的作品展。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康定斯基收藏的许多日本的浮世绘,画面十分精美。第二部分是康定斯基早年的艺术学习和练习,展出了一些早年的油画习作。康定斯基1866年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代,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并在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在这个阶段,康定斯基已经对绘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爱好。
展览的第三部分,是康定斯基在德国慕尼黑的时期,也是他正式开始职业艺术生涯的阶段。三十岁的时候,为了学画,他抛掉了法律教授的职位。来到了慕尼黑,1900年在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成为职业画家。1911年写作《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关于形式问题》,吸收了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艺术风格特征,奠定了以抽象形式来表现艺术内涵的一种方式。《即兴III》(图1,1909年)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作品,画面色彩浓烈,线条简单,形体已经出现了抽象的特征。《印象V:公园》(图2,1911年)则更为抽象,已经看不出具体的形象。
展览的第四部分,回到俄国。由于战争的爆发,康定斯基被迫离开德国,于1914年回到俄国。俄国革命之后,于1918年他被任命为莫斯科美术学院教授,1919年协助组建俄罗斯博物馆。在此期间,他继续探索在绘画里运用规则形状、直线或几何曲线来进行创作,画面的感染力、丰满度日臻成熟。《有红迹的画》(图3,1914年)画面色彩十分浓烈,没有特别明显的造型,但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感受。在这个时期,《致那个声音》(图4,191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他开始用画面的表达听觉感受,这幅画以线条、节奏来描绘他未来妻子的声音。《灰色之中》(图5,1919年)则是另一种风格,全画以稳重的灰色为基调,所有的色彩都采用了低饱和度,与主色调相协调,带有一种压抑的气氛,而线条造型则相对活泼灵动。
展览的第五部分,再到德国。1921年底,康定斯基又到了德国,被任命为魏玛新成立的包豪斯学校的教授,后来成为副校长。包豪斯是一所以建立现代建筑设计教育为主体的学校,主张摒弃一切没有用途的装饰,设计风格必须符合现代工业生产、建造结构特征。这与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具有内在的关系,在此期间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26年,他出版了构图课程《点、线到面》一书。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风格已经非常鲜明而成熟。《黑色网格》(图6,1922年)采用了大量的几何图形、单纯的色彩进行组合。《白色之上II》(图7,1923年)则就是康定斯基的招牌作品了,画面去除了五彩斑斓的背景,采用纯白色为底色,造型已经几乎全是规则的几何图形,再配上完整的色块组合,画面清晰明亮、节奏鲜明,成为经典的平面构成作品。《汇于点上》(图8,1928年)则是另一幅著名的抽象绘画,画面已经没有自由的曲线,全是规则的圆、方、三角形。
展览的第六部分,是巴黎时期。1933年末,康定斯基在巴黎定居,一直到逝世。这个时期,无论是在作品的数量上,还是在思想与形式的发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1944年康定斯基逝世于巴黎。这个时期康定斯基的艺术风格完全成熟,《在棕色中的展开》(图9,1933年)采用棕色为主色调,配合一系列的图形和色块组合。《作曲IX》(图10,1936年)则是一副色彩、线条、图形以及音乐节奏充分融合的集大成者,宛若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曲。
回顾康定斯基的艺术成就,可以发现他最重要的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对形式的提炼以及视觉和听觉的碰撞。1911年他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提出“大艺术”的观点,即将音乐动作、图画动作以及身体动作结合在一起,形成“精神的动作”。
他说,“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则是弹琴的手指,引发心灵的震颤。”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放一幅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1923年完成的《构图8号》(图11,非本次展品),这幅画常常被制作成为动图,再配上音乐,完美再现了康定斯基的艺术特色。
202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