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着头皮,还是把《独居日记》给看完了。
独居日记,于作者 May Sarton 本身来说,或许是疗愈自己最好的手段,
于读者则未必然……
毕竟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世上或许真的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惊喜的是,
在我查阅 May Sarton 的生平,
了解到她遗传了父母才华出众的基因,
一生创作了二十多本小说、二十五本诗集和日记,
在中老年阶段失去陪伴二十多年的同性伴侣等背景之后,
反而能够更好的理解 May Sarton 在日记中记录的当时的心境。
同性伴侣的失去,
没有孩子,
乳房切除、中风,
和抑郁症对抗,
这一切使得 May Sarton 毅然决然选择到海边小屋开始独居生活。
离群索居,
最大的好处,
就是可以百分百的做自己,
无拘无束最大限度的自我。
只不过,
没有人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超脱。
客观上,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里,
人际关系就像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络,
即使蜷缩在某一个角落里,
也终将被包裹进去。
主观上,
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感情动物,
每个人总是会想要各种各样的亲密关系,
亲情、友情、爱情。
一旦你和他人发生了连接,
亲密关系也就意味着互相依赖和责任。
独居生活,
还是给 May Sarton 带来了更多的自由自在。
抛开世俗意义上的成就不谈,
就像是《独居老人》里说的那样,
她终其一生都在做自己,
做一个敏感、抑郁、孤独、真诚、脾气不好的“怪奶奶”。
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