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带读《教孩子画画》第四部分描绘经验的“简单图形:人物、房屋和动物——五岁、六岁及七岁”和“更丰富的符号:朋友、工人和城市街道——七岁、八岁及九岁”。
本篇我着重说一下我对5~7岁儿童主题绘画课堂的理解和实践。
本阶段主题的选择
本阶段主题的设定主要以儿童自己的兴趣为主,主要集中于自身周围发生的事情为主,例如:作者本人,创作者的家庭、玩具、宠物和日常活动等。儿童的绘画主题要来源于儿童(非成年人)的生活经验和每个儿童的个人经验,这点非常重要。
教师只有唤醒并调动儿童对自己经验的思想感情,才能推动其绘画活动的展开,同时保证每个儿童都能投入到绘画中并取得成功。所以,这个阶段教师对儿童生活的了解及其所处的环境非常重要。
在此阶段,儿童所创作的图画由很多不同的符号组成,为了鼓励儿童的符号创作,教师应选择一些突出人、动物、房屋、常见地方和车辆的主题。
本阶段引导儿童作画的具体步骤是:
首先:教师问一个与话题相关的问题,为儿童提供一个主题,帮助他们回忆重要的经验,并进而引发让他们对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经验的联想和思考。——我理解为谈话导入课题,自然而然。
其次:教师帮助儿童思考如何将他们所选定的话题付诸绘画。这类问题涉及线条、形状、颜色、大小和在画纸上所处的位置。——这个步骤是课堂上需要详细的、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的地方。
另外:教师继续提问,帮助儿童决定如何开始作画。这部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儿童作何回答,教师都应将其看做合理的,是否画讨论的问题也无关紧要,教师引出话题深入对话的目标是:引起儿童的思考,如果某一个儿童回忆起以往的重要经验,一定鼓励他画出来。
下面我以自己的《在医院》为主题的课堂为例,具体说下引导方式——
我:你们知道医生是做什么的吗?
孩子:医生给人看病;医生打针;开药……
我:医生在哪里给人看病?
孩子:在医院。
我:医院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1:医院是高高的楼。
孩子2:医院有很多窗户和床。
孩子3:医院里有超市。
……
我:你在医院做过什么?
孩子1:打过针。
孩子2:我躺在床上打针,爸爸妈妈陪着我。
孩子3:我今天去打预防针,针是打在我胳膊上的,现在还有个小眼儿。
我:哦,那今天就来画画你曾经在医院经历过的事情吧。你是在打针还是在医生门诊看病?你是躺在床上,还是坐在椅子上?谁在陪伴着你?你的周围还有些什么样的人或者东西?……现在给你5分钟时间细细想一想,你要表现什么……(我在这段时间发下纸和笔等工具)
提问时还会有些孩子默不作声,甚至有些孩子不知道该画些什么,我会根据孩子个人的情况去做细致引导。例如——
孩子1: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画。
我:哦,那你想没想好要画什么?
孩子1:想好了,我想画我去打预防针。
我:那打预防针的时候都有谁呢?
孩子1:有我,护士阿姨,还有很多排队的小朋友,我妈妈陪我去的。
我:那你想先画谁呢?
孩子1:我先画我自己吧。
我:非常棒,你先画自己的哪一部分呢?
孩子1:我先画头……(通常说到这里,孩子就会自己提笔去作画了。)
分享一下孩子们的作品吧——
盼盼的作品——盼盼画的是自己去打预防针,防疫站的阿姨手拿针管坐在椅子上,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两个小桶。盼盼也坐在椅子上,伸长了手臂准备打针,妈妈在一旁静静地陪伴。在他们身后还有很多人在排队~画完后我问:这就是你想要表达的吗?明栋思索一阵儿说:哦不,医院还有灯(那螺旋状的,估计是节能灯泡的直接表达)和风扇。
宸宸的作品——宸宸画的是自己生病了,护士阿姨正在给宸宸打针,宸宸躺在病床上,妈妈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守候着。展开式的小床让宸宸躺在上面很是安心,因为温柔的护士阿姨,因为用爱守候的妈妈,妈妈坐在椅子上,开始没有涂色的时候很难看清楚,因为宸宸这个年龄习惯性的用透明画法,所有一切叠罗在一起,看上去线条混乱,实则孩子内心清楚明确~。这样的课程勾起了宸宸前段时间住院的经历,躺在病床上,陪伴的妈妈以及细心呵护的护士阿姨都是宸宸当时的感受。周围的场景有病床前的小柜子,挂点滴的支架……
宋洋的作品——开始画画的时候宝贝说要画自己动手术的时候,我吃了一惊,问道:你做过手术呀?但是宋洋不置可否。好吧,那就画画看吧!于是宋洋画了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直手臂伸展着,手臂上有一道红色的伤口,旁边有忙碌的手术医师,手术师带着蓝色的帽子(我们一起观察的手术室的医生和普通医生穿着是不同的),推着手术小车。然后宋洋画了玩儿手机的妈妈,和看着她的爸爸,哈哈,注意状态,状态~:目后来她又开始画临床,有一个小女生胳膊受伤了,打着石膏,小女孩的爸爸很担心,哭了!
讲评时我才了解到,这是宋洋画的自己因为手臂受伤去缝针时的场景,我看到的时候她的手臂上已经只剩下当时缝针的疤痕,可见这件事情对于宋洋来说还是难以忘记的。画面刻画细致,用心,每个人的心情,状态都一目了然。这样的主题勾起了宋洋的回忆,把一些家人都以淡忘的事情清晰的用绘画表达出来,我们看到都感到很是惊讶,小小的孩子身体上曾受过的伤,再次成为生动绘画的重要经验。
毛豆的作品——这天真是巧,在我们画这个主题之前,毛豆刚刚从防疫站打完预防针回来。你看那大大的针便知道这打针的瞬间清晰可见,毛豆说:打预防针的人带着一个蓝帽子。妈妈也说:对,医生带着类似于手术室人头上的帽子。毛豆画了一只胳膊卷曲着,细心看上面还有个小点,毛豆解释说:打完针都有个小眼儿,哈哈,孩子的体会真是深刻。后面还有很多排号等待打针的小伙伴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有名字的牌号,毛豆那天拿的是“115”号,并且是在五楼打针(请看画面最顶端“5楼”的说明~:目)毛豆说有人住院需要病床,有人打针需要牌号,他除了描绘自己当天的感受和经验外,还将以前住院躺在病床上的经验细细的画出来,但是相比较起来,感受远没有当天打预防针这样深刻。
佳熙的作品——佳熙画的自己躺在病床上,护士阿姨推着她在走廊上,妈妈则在一旁陪着佳熙,当然除此之外陪伴佳熙的还有躺在她身边那心爱的布娃娃。走廊的尽头有个紫色的门,佳熙描绘:门外就是楼梯。并把它们生动的描绘出来。还有其他的护士阿姨在忙忙碌碌~画的两侧分别是挂衣架、橱子还有超市,画面的整个空间在我们看来是比较散乱的,但是孩子却经过细致的安排,佳熙说:医院都有超市,超市里有很多东西。哈,看来她对超市的印象还是蛮深刻的,于是将它分别画在了空白的地方,孩子们就是这样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集中于自己的画中。
牛牛的作品——牛牛说,他生病的时候去打吊瓶,爸爸和妈妈一起陪伴着他,他会脱掉鞋子,坐在床边上。我问:你生病的时候什么心情呀?牛牛答:我很开心,因为我很勇敢!牛牛真是男子汉!一旁走来的医生手里拿着盘子~远处还有一个自动贩卖机,这个是妈妈看出来的,牛牛描述为“超市”,但是细心的妈妈发现了投币口,这也是牛牛在医院里的所见,宝贝统统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