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书名,是不是有点扎心,是不是你也曾千万次的想:“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再重新活一次,我一定会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我一定会学霸式地成长,考上名牌大学,找一个知心爱人,生一堆可爱又懂事的baby,拥有一个开挂的人生……
老兄醒醒,快醒醒吧,今天我刚拿起这本书,看了书名,跟你一样的感觉,压根就不信,跟你一样的感觉。但是读完以后我跟自己和解了。
先说说为什么我对这本书感兴趣?因为人到中年了,总感觉很多来不及,总是很焦虑,上有老下有小,着实力不从心。总是活在悔恨之中,对未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无力感。年过半百。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很多时候老年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死神也在隐隐向我们招手,而我们一天到晚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为老人,为孩子,为房子,为生活,我们各种奔波,没有一点时间留给自己。我们已经忘记了年少的梦想,也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总而言之,“累”,“怕”,“空”,“悔”这4个字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所有空间,曾经在心底也一万万次的想。如果人生能重来。我一定活出心花怒放的人。而这本书。却给我当头一棒。这糟糕的中年,我该如何跟自己和解。
说真的 人到中年,基本已经熟悉社会的游戏规则,对生活没有太大的期待和新鲜感。也就是所谓人生基本定型,我一眼就能看到退休,一眼就能想到垂垂老矣,空虚中还混杂着对过去时光的眷恋,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吧。
中年危机这个词生活中也好像已经被我们用烂了。成了无病呻吟的代名词。不管是情绪低落还是失误。都可以用一句中年危机来搪塞过去。但是看了塞蒂亚的《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就放心多了。这是一本浅显易懂,道理深刻的书,帮我们大部分人放下纠结而焦虑的心去自渡。
书中说道:“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重要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可能带来不同的后果。在我们年少的时候,通常没有多少实际经验,我们的选择和判断往往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影响,甚至高考志愿读什么专业都是父母给的意见。他们以他们的经验代替了我们的选择,于是过得好便是幸运的。而大部分人一旦过得不如意,就会幻想,如果当年……,并且你会面对生活中一次一次不成功的选择而遗憾。”
其实生活中只要有选择,就有可能选错,有可能你选择了当时心仪的,百分百笃定的,未必将来就百分百满意。我们在感慨失去一些机会的同时,往往会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做过某某选择,也避免了比当下更糟糕的困境。人生是不能带着一种穿越剧的心情去回望过去的,那是典型的马后炮精神。我们是不能带着今天确定的身份去认同重温那个无知年少的情境。所以无论何时,无论做出什么选择。请相信一定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无需为失去其他选择权利而懊恼。你应该庆幸没有做更糟糕的选择。
也许你未曾经没赶上某航班而后悔过,当时十分生气。怪自己时间没安排好。但如果恰好那个航班失事了。并且你是唯一没有赶上飞机的幸存者,你还会为自己的迟到而生气吗?你一下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幸运儿。竟如此幸运的避免过失事。可能很多新闻报道过来采访你,因为你是唯一的幸运儿。事情一下子冰火两重天。同一件事情,顿时不一样的心情。很多人甚至怀疑你上辈子拯救过银河系。从此你的名字被很多人熟悉。你成了幸运的代名词。并且生活和工作中由此带来很多红利效应。比如说成了百万粉丝的网红。从此直播带货直接改命。哈哈,我的想象是不是有点丰富?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都是福祸相依的。所以无论生活中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要笃定,那是当时最好的选择。都不要去后悔,没有进行其他的选择。我们应对悔恨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走好自己已经选择的路。关注现在拥有的。并且不要过分抬高选择本身的价值。
说完,因选择而造成的遗憾和懊恼。我们把目光转向现在如何面对空虚。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你不说别人真不知道。也看不出来,但其实生活中像你一样心情的人比比皆是。大部分人都有这样想法。你也不必为自己感到空虚无聊而无所适从。后面我给你分析分析原因。
人到中年家庭生活和工作相对稳定。生活和工作都按一定的模式有条不紊的进行,所以一度你开始找不到新鲜的感觉,找不到生活的激情。所以空虚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跟着很多人开始抱怨。有的人选择出轨,买奢侈品来弥补自己早年人生的缺失,甚至还有酗酒赌博之类的。那可是年轻时相当鄙视的。
其实这种空虚和无聊。不仅仅是我们普通的平凡的人独有的。就是大哲学家也会有过身同感受。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认为,人生在世不过是一个接一个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欲望得到满足以后又会觉得无聊。而迅速产生下一个欲望,继续痛苦和无聊。
整个人生就像一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摇摆。这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听完之后你是不是更空虚更绝望了?我确实如此,那么接下来你一定要好好听听赛迪亚的精彩分析,相信他一定对你有帮助。
他认为人生里的所有追求都像在制定一个计划,然后完成它。我们不能太在意这个计划的结果。因为结果成功了就喜悦。失败了就痛苦。完成了就觉得无聊。我们要在思想上做一个转变。把看待人生经历的方式。从完成计划模式转变成非结合性的享受模式。
哪怕是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养育子女,依然可以换个角度看。举例说明。比如对待婚姻的态度。如果你把婚姻当成完成一个计划,我们是为了生儿育女,我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激情,那么激情褪去之后,孩子出生以后。你一定会觉得无聊,即使来一段婚外情,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一人会困在叔本华所说的痛苦和无聊中无法自拔。
那么换一种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我愿意和那个我爱的人和喜欢我的人。一起体验人生。一起享受生活。我们一起分享美食。一起牵手看日出月落。抚养小baby。去享受并见证生活的琐碎。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做那些看起来非常非常平常的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即使你换了工作,换了伴侣,依然会痛苦和无聊。
真正治疗我们的是享受当下,感受当下。后面我们聊聊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
年轻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会认真考虑自己死亡。总觉得我的人生还长着呢。甚至渴望自己早早长大,快点变老。那就能够做很多小时候不能做的事情。但真的到了中年,人生或许已经过了大半,想着自己将要和这个世界和最亲的人告别。免不了心生忧伤。这时候人终有一死不再是抽象的,这是虚无缥缈的事情。而是真真切切的一种生存的体验。
自从2400年前,胡拉图说的那句名言。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哲学就是一直和死亡紧密相关。
哲学家也给过很多建议。帮助人们克服死亡的恐惧。作者赛迪亚就特别推荐其中两个很简单的认证,一个叫对称性认证。
他是这么说的:“我们生前的状态和死亡之后的状态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不存在而已,既然我们不害怕自己生前的状态,怎么又害怕自己死去的状态呢?”
认为过去与未来是对称的,时间具有中立性。或许并没有错。好像还不足以彻底消除我们的未来死亡的恐惧。于是赛迪亚又推荐了另一种克服死亡恐惧的理由。我们都知道人终将有一死,永生是不可能的。渴望不死就像渴望人可以拥有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我们当然可以想象。假如真的拥有孙悟空七十二变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因为并没有七十二变的能力。而垂足遁形,惶惶不可终日。你肯定认为我疯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敌不死的渴望。就像渴望72变一样的吗?
克服死亡也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对已经发生的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我们改变不了的已经验证的那种事实。与其惶惶不可终日。其焦虑悲观。不如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去看待。如同整天想着幸福,想着财富,越是渴望得到,越是得不到。人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即使满足了,也会有新的欲望产生。真的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们不如把眼光放在其他地方。活在当下,珍惜当下,享受当下。至于结果真的真的不重要。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体验生命过程中的美好。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当人生重来一次,你真的未必比现在过得好。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我们需要转变的是思维。我们不要在乎结果。我们要珍惜过程,生活中有很多小惊喜,很多小确幸,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当中,我们的柴米油盐酱醋,所以,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吧,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