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境》中写到一个典故,典故说的是曾经有一位禅师问门人:“寒热来时往何处去?”
门人说:“往无寒暑处去!”
然而这世界并没有无寒暑的地方可以逃避生命中的烦恼,人只有不避寒热,水里来,火里去,寒热则自然就莫可奈何了,这便是一心一境。
就像心静自然凉,可是在真正身处骄阳暴躁无风也无荫的正午时刻,即使说上无数遍“心静自然凉”,依旧也总无法静心,凉不下来,正如林清玄在文章中说的,人往往一心好几境,一境起好几种心。
我自己不也一心好几境,一境起好几种心,难以做到“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吗?更可悲的是我甚至都没想过一心一境!没想过在一心一境里好好地活着!
比如我们购物网站上看到一条漂亮的裙子,心动之下非常想买,可是又纠结卖价太贵了,纠结颜色是否合适自己,是否还要搭配一双精巧的高跟鞋,要配上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包包,此时心潮如水翻滚不止、激动不已。
然而很少有人会冷静地想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
我们常常被欲望欺骗,并在欲望的怂恿下麻痹了心眼,本来不必需的东西变得“必需”,本来清静的心变得不再清静,本来无忧的生活变得忧烦起来。
我们追逐钱利名声与地位,自认为这是必需;我们为了房子与车子疯狂努力,自认为这是必需;我们拼命工作隐忍咽下诸多压力,自认为这也是必需;我们追求心仪的人,为获其芳心在所不在惜,自认为这也是必需......我们自认为这些“必需”就是幸福,物质的获得确实能给人一时的快乐,可是幸福在于心,在好几境的折磨下,心真的幸福了吗?
没有活在一心一境里,则生活就像一团矛盾的乱麻,充满烦忧与疑惑,之所以会活得那么稀里糊涂,归根结底是心在“作怪”,是心中的欲念太多了。
要想做到一心一境,那么清心寡欲就非常重要,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念不起,心不烦,放下心头纠缠不停的执着,心灵才能一片晴朗空明。
记得大学时期的一个夏日早晨,我独自一人在芳草园里看书,突然乌云密布,很快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园边的道路上狂奔而过几个狼狈逃窜的身影,而我来不及躲,也来不及逃,索性撑起伞呆立于滂沱大雨之中。瞬间整个校园雨雾朦胧一片,近处的教学楼都看不清了,急雨打在我伞叶上,也打在我的身上,我连同撑起的伞,还有脚边低矮碧绿的草坪和挺拔的杏树,皆已被大雨完全吞没,融成一处雨景,那时耳边的雨声越来越大,眼前的园子越来越模糊......
不立于其中,不知晓其境,我突然发觉那场雨景真美啊!我开心地想大声呼喊:“为什么雨来了要逃呢?又为什么想逃呢?难道这雨不很美吗?”如若我逃离,像他人一样躲在屋宇之下,我如何能真正的看到一场雨能有那么美。
当时在旁人看来我那一处雨景是否也很美,这不得而知,可是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已成了雨的一部分,如雨中之荷叶,这就是那一场雨境,这就是我的心,我愿似芙蓉,没于茫茫烟雨中......
如今恍然想起,有如隔世。我只盼能常想起那一场雨境,那一颗心,在一心一境里简单追求,好好活着!